分享

“网络乃价值创造之源”——网络中心战漫谈

 新用户73286115 2022-08-19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

       网络化电子战就是“基于网络中心战(NCW)理念的电子战”,因此,介绍网络化电子战的基本原理必须从网络中心战理念讲起。

       1997年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提出网络中心战理念以来,已有20多年。该理念也依旧宝刀未老,仍被世界诸多国家军方奉为战术、理论、技术、装备等发展之圭臬。而且这一理念在信息领域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实现了非常完美的融合。

       当然,与所有理论、理念一样,网络中心战理念也在经历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

网络中心战理论发展历程

      1993年,记者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对网络的价值理论进行了修订与改良,描述为“一个通信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的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这一定律为美军网络中心战奠定了理论与指导原则基础。

       1997年4月,美海军作战部长杰伊·约翰逊最早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的概念。

       1998年1月,美海军军事学院院长阿瑟·塞布罗斯基中将在《海军学院院报》上发表文章《网络中心战:起源与未来》,对网络中心战的概念、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1999年,戴维·阿尔伯茨等出版了《网络中心战:开发并利用信息优势》一书,系统阐述了信息时代及其对军事领域的影响、网络中心战基本理念与原理、网络中心战的实现、网络中心战的潜力等。

       1999年,哈克·赫尔曼研究发表了《网络中心战的效能测量》报告。

       2000年,国家研究理事会海军研究部发布《网络中心海军部队:增强作战能力的转移战略》报告,指出,网络中心行动是一种利用先进信息和组网技术的军事作战,它将广泛分布的决策人员、态势及目标锁定传感器、部队和武器集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自适应能力和综合的系统,实现前所未有的作战效能。

       2001年,美国国防部向美国国会递交了长达1000页的《网络中心战》报告及其附件,系统阐述了网络中心战概念、美军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经验与教训、未来发展思路、各军种/国防部机构在网络中心战方面的具体项目等。这一报告是网络中心战理念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成果。自此,该理念在美军战术、理论、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美军也借此机会实现了快速的能力跃升。

网络中心战理论经过了实验及实战检验

       在概念正式确立前后,美军通过演习、实战双管齐下的方法对网络中心战理念的作战效能、优缺点等进行了一系列演示、验证。

       1994年4月,美国陆军进行了代号“沙漠重锤VI”的第一次先期作战实验,目的是检验跨越各战场的数字通信能力对营级特遣部队的影响。实验表明,数字化和网络化能够提高杀伤力、生存能力、作战速度。

       1997年,美国陆军进行了为期9天的师级先期作战实验,检验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效能。重点演示网络中心战理念在指控层面带来的优势,尤其是在缩短决策闭环时间方面具备的巨大潜力。实验表明,网络中心战优势明显:作战节奏大幅加快,计划制定时间从72小时缩短为12小时;火力呼叫速度大幅提升,火力呼叫处理时间从3分钟缩短到半分钟;连级攻击计划制定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20分钟。

       1997年3月,美军进行了21世纪特遣部队先期作战实验,目标是探索数字化部队是否能够利用完全一体化的条令和技术来提高杀伤力、作战节奏、生存能力。重点检验了网络中心战在情报监视与侦察(ISR)方面的优势与潜力。首次证明了时敏目标(TST)信息可以在战术层面直接横向共享。

       1998年10月,美国海军与驻韩美军司令部举行了德尔塔舰队作战实验,该实验与“98雏鹰”美韩年度联合演习一同举行。该实验验证了网络中心战在缩短决策周期、提升打击效能、降低资源竞争等方面的优势与潜力。例如:平均决策周期从43分钟缩短为23分钟,平均任务时间缩短了一半,打击效能提高了50%,资源竞争减少了15%。

        1998年12月17日至20日,美英两国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行动。这次军事打击行动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指控、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C4ISR)系统发挥了巨大效能,显著提高了美英联军的联合作战水平。C4ISR系统构建起网络化、一体化、信息化的战场体系,使美军数字化作战能力与海湾战争时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美军尚未全部实现网络化,但位于战区的各军兵种之间、战区与最高决策层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始终保持着实时信息传输,文字、数据、图像、话音等信息均可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目标获取、定位、分配、毁伤评估以及战况会商等都通过交互式网络进行。

       1998年和1999年,美国空军进行了两次远征部队演习。核心主题之一就是演示利用网络提高控制飞机、战斗机、轰炸机,以及加油机和干扰机等其他支援飞机的态势感知能力。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此次战争证实了网络中心战可以在打击任务领域实现新的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利用空、天优势构建全维的侦察、探测网络;利用信息优势构建高效的指控网络;利用技术优势提高打击精度。

       2001年3月11日至4月28日期间,美军举行了师级顶层演习,此次演习意义重大,可以说是正式确立了网络中心战理论。这次演习比较充分地验证了网络中心战的能力,包括:装甲车与火炮的横向信息共享;部队的快速机动方案与其在夜间恶劣地形中进行大胆机动的能力相结合;共享作战态势图;传感器网络化运用;网络化态势感知提升后勤支援部队的效能。

      2001年10月美军发起了阿富汗战争,由于该时间点恰恰处于美军致力于确立网络中心战地位的关键节点,因此,在此次战争中美军有意识地对网络中心战理念进行了全方位验证。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通过情报系统和武器系统组网,让“传感器到射手”闭环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通过情报系统、指控系统和武器系统组网,实现了战区网络中心战;试验建立了一个极其快速的“从传感器到武器打击”的战术网络中心战系统,以提升对时敏目标的打击能力。

网络中心战基本原理

       大约1980年,以太网的发明者罗伯特·梅特卡夫率先提出了如下理论:全连通设备所构成系统之系统价值随着设备数量平方的增长而增长,如下图所示,该理论即为“梅特卡夫定律”的雏形。

图片

      2001年,美国国防部向美国国会递交的《网络中心战》报告中对网络中心战理念进行了非常详细地描述,尤其是通过“价值链”(如下图所示)这一创新性理念系统阐述了网络中心战在整个决策环(OODA环,当前流行的说法叫“杀伤链”或“杀伤网”)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总之,就如同《网络中心战》报告中所说的那样,网络中心战的核心理念就是“网络乃价值创造之源”。

图片

       从网络中心战“价值链”可以看出,从作战决策环角度来看,网络中心战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连通性层面,即,网络化程度、信息共享程度、改进的感知、提高的信息质量等参数如何提升共享的态势感知能力;其二,协同性层面,即,共享的态势感知如何提升同步与协同能力;其三,作战效能层面,即,协同与同步能力如何提升任务效能。基于该价值链,可实现信息优势、决策/知识优势和全谱优势。

图片

       从网络中心战“价值链”可以看出,从作战决策环角度来看,网络中心战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连通性层面,即,网络化程度、信息共享程度、改进的感知、提高的信息质量等参数如何提升共享的态势感知能力;其二,协同性层面,即,共享的态势感知如何提升同步与协同能力;其三,作战效能层面,即,协同与同步能力如何提升任务效能。基于该价值链,可实现信息优势、决策/知识优势和全谱优势。

作       者:张春磊

责任编辑:张冬晔 王京涛

监       制:程邦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