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首描写晚晴的五律,状元诗人体察入微,李商隐的作品却别出心裁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8-20 发布于北京

唐诗是祖国文化宝库的艺术奇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强调间接的抒情方法。人与景在感情上糅合统一。诗人对自然万物进行艺术上的筛选,挑出最能表达情感的要素进行组合,并赋予人的思想感情。

宋代的陆游就掌握了这种方法,比如他刻画晴日时,并未描绘太多的景象,而是用一句“日满南窗也可人”,就很好地激发读者对晴日暖阳的想象,从而省去许多笔墨。唐代诗人更精于这种抒情手段,下面介绍两首描写晚晴的五律,状元诗人体察入微,李商隐的作品却别出心裁。

山下晚晴

唐代:崔曙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

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

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

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崔曙乃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堂兄,而他自己也是才华横溢,科举考试中是状元及第,唐玄宗也对他的诗作非常赞赏。可惜天妒英才,他第二年就病故了,不然其成就必然超过十才子。

开篇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秋景图,一场酣畅淋漓的秋雨,把天空洗得格外明净,同时也显得特别辽阔而高远。一片空濛的氛围里,溪边的羊肠小道若隐若现,蜿蜒崎岖。

雨后初霁、夕阳晚照,地面上空的秋气已凝成白色的虹霓,好像一条巨大的彩带。阴霾散去、四望无云,暮色笼罩群山,北风也刮得更加猛烈。正当作者投宿于故林时,却看见“一叶下梧桐”,仿佛一个非常细腻的特写镜头。但这既是实景,也是作者有意营造的一种令人遐想的艺术画面。

全诗描写傍晚时分的秋山景色,突出了夕阳、山色、秋风、黄叶等意象,使人感受到一股萧瑟的秋意。可是诗人要吟咏的并非对秋季的节令感受,也不是山川的变化动态,主要寄托了一种疏旷闲适的心境。

山溪水气,在薄暮中显得非常朦胧,画面是一片灰黄散漫的色彩。而树林中梧桐的黄叶,一片片地随风飘落,不是摧枯拉朽般地卷动呼啸。

画面变化非常舒缓,带有一点凄凉的况味,也有点解脱的旷达。崔曙的这首诗体察入微,采用了前人较少运用的间接抒情方法,显示了唐代诗歌创作的一个特点。

晚晴

唐代: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的诗作精索群材,包蕴密致,味酌之而愈出。诗人笔下多是眼前景物,背后却是心中情思。包蕴密致,不同于象征或比喻手法,它可以更进一步地使自然意象,与诗人情趣互相渗透,使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精微浑成的地步。

这首诗描写傍晚雨后放晴的景观,起首四句展现自然景物,诗人独自居住,经常深居简出,生活俭朴而且清幽。他俯瞰夹城,虽然春天已经逝去,而初夏时节的满目苍翠,也令人神清气爽。

夕阳本来是一种令人伤感的意象,因为很快就进入了黑夜,也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更经常暗喻人生或一个时代的终结。

不过李商隐却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令人感到非常畅快。上天似乎很有情义,爱怜着青草,一天的风雨之后,终于放晴,夕阳斜照着城郭内外的草木。

作者接着描写阳光涂抹在高阁上,斜斜地透过窗棂,注入室内。雨后天晴,鸟儿轻快地飞行着,也衬托出小窗内诗人心情的愉悦和满足。前六句极具温情,好像太阳在风雨之后,正主动地抚慰自然万物,并给诗人也带来一种温馨的感受。

全诗没有人物出场,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借太阳与草木飞鸟之间温柔的体贴关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诗人的主观审美感受,溶化在太阳和草木鸟儿之中,取得了比现身说法更强的艺术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