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李梓滢 读《读者》有感 指导老师:黄秀红

 中外作家网654 2022-08-20 发布于上海

   

读《读者》有感

东华小学六年级 李梓滢

风景秀丽,趣味无穷,多元文化,开拓眼界,人生启迪……这便是我对《读者》杂志的评价,它让我们感受着熟悉的书香气息,让人见到简单和谐的封面,就会不禁走进《读者》的世界。
这个暑假,我无意中在《读者》这本合订本上发现两篇令我眼前一亮的文章,我越读越有劲,深深地被吸引住。我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爱不释手”说的就是我这种状态吧,可见这篇文章的魅力有多大,
其中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记叙了想为爷爷买助听器而少带400元的少年正为难时,店主主动提出:下次给吧,就当我借你的!少年明白原因是不想扫了兴冲冲的老人家的兴致。老人家脸上洋溢着的欢乐让人感动,店主想帮他把欢乐延长。他将信任给了少年,并带给了一个不相识的老人一份欢乐,多么善良的人啊!当作者发出如此感叹之时,我的内心也产生同样的共鸣。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钱还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却是做个善良诚信的人的涟漪。
其实,世间最完美的情感莫过于信任带来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满诚信的社会里,没有担心受骗的惶恐,没有被骗的气愤,人与人之间没有戒备,那该多好啊!
另一篇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明天,明天》,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度过的每一天,几乎都是那么空虚,那么懒散,那么毫无价值!它给自己留下的痕迹是多么少!这些一点钟又一点钟消逝了的时间,又是多么没有意义,多么糊里糊涂啊!
读到此,我在想:他珍惜生命,他把希望寄托在生命,寄托在自己,寄托在未来上面……噢,他期待着将来什么样的幸福呀!
可是,他为什么没想,其它后来的日子,将不会同刚刚过去的这一天相似呢?他就是没有料想到这一点,他向来不爱思索。“啊,明天,明天!”他安慰着自己,一直到这个“明天”把他送入坟墓。
这篇文章警示我们,要珍惜今天,不能把事情拖到明天,人这一生没有多少个明天让你去等待。
我喜欢《读者》中的每一篇文章,它没有其他杂志的那种华丽,它是那么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书中的自己。它教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在困难中怎样面对生活;还教我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怎样不骄不傲。是啊!它就是这种能让人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朋友!
《读者》中每期都有一些让我看了不禁流泪的文章,包括亲情、友情等,都能够在中间找到共鸣,让我看后久久不能释怀!那些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每次看后都有一种偶然顿悟的感觉,让我变得成熟!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明灯。在与《读者》交往久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是它让我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当我遇事心灰意冷的时候,它就像一位知心朋友,为我解开心愁,鼓励我:“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打开《读者》,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和干净的空气,是我舒展心境时的去处。
漫步于《读者》这片宁静的树林,我体会着温暖的陌生人所透露出的和谐的社会;感受着爱酒的史学大家在艰苦岁月中的乐观与坚强;憎恶着战争甚至让一只鸟儿为了生命放弃自由;感叹着永远不会黯淡的真相;品味着简单却融入了浓浓亲情的外婆菜。我惊叹于经济学家堪比“詹姆斯·邦德”的计算能力;敬佩于霍华德·休斯用一次又一次冲击人生的信念与那敢于走出自己的路的勇气;陶醉于手中清风袅袅,暗香盈袖的茉莉花与“慢”的那份娴雅与静好。
合上这本带给我无数启迪的书,心中豁然开朗,面对以后的人生之路,我仿佛更有信心,眺望远处的美景,依然回味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