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要先养心

 12345csdms 2022-08-20 发布于湖南
康丽食养 2022-08-20 11:30 发表于广东

收录于合集

#养生6
#中医27
#养心1

养生先要养心。心态好,精神就有纵观超脱的境界,心境经常处于欢快之中。这是养生的关键。我在学中医的过程中,首要的体会是:欲养生,先养心。

养心不一定需要到世外桃源,一个人躲到宁静深处,远离尘世烟火。因为养心是心性修炼,不一定要逃避现实,而是要树立“仁者爱人”“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保持高尚情怀和达观宁静的心境对一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俗话说:“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

中医学家的观点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在达观宁静的心境下,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代谢力、康复力会得到最佳组合,各项机能阴阳平衡、和谐运行,精、气、神、形就会达到最佳境界。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 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善者养心

在长期养生实践中发现, 养生虽有百法、千法, 唯有与人为善是养生的总纲。事实证明, 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不仅有利于陶冶性情、品德修养, 也有利于身心健康、长寿。

与人为善, 古人称为“行善”, 也即助人为乐、多做好事, 帮助一个盲人是与人为善;引导一个浪子走上正轨, 是与人为善;给一个口渴的人水喝, 是与人为善;在路上移开石块荆棘及其他障碍物, 是与人为善, 等等。

古人在论述养生之道时, 十分强调养德, 所谓“德不修则寿易损”, 这里所谓“德”, 也便是与人为善、有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意思。

为什么说与人为善能获得长寿呢?这是因为只有与人为善, 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安定的生活环境, 坦然开朗, 无愧疚之感, 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与宁静。

只有与人为善、才能养心宁神, 使自己的情志处于乐观、愉悦的境地, 所患的疾病也会在良好的心境作用下得以好转与痊愈。

相反, 一个人做不到与人为善, 不重视德行修养, 常做损人利己的事;或烦躁猜疑, 满腹牢骚, 或怨天尤人, 大发雷霆;或作恶多端, 恶气迎人, 幸灾乐祸, 落井下石, 整天胡思乱想, 寝食不安。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吃山珍海味, 灵丹妙药, 也无法获得心情愉快。

仁德者养心

仁者有德, 仁者思想高尚, 追求道德上的高境界,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不被物欲缠身, 不被物欲伤身, 恬淡虚无, 知足常乐, 心态平和, 自然有利于健康长寿。

仁者通过道德修养, 内心充实, 一身正气, 可以达到“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心怀仁德之人, 心境高远, 不谋私利, 不患得患失, 心境平静, 精神内守, 气血调畅, 五脏安和。

这样的人自然就能长寿。正如孙思邈所说:“百行周备, 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 纵服玉液金丹, 未能延年。道德日全, 不祈善而有福, 不求寿而自延, 此养生之大旨也。”纵观古今, 凡德高望重者, 均为长寿之人。

相反, 德劣者往往病多寿短。巴西一位学者经三十年研究发现, 有贪污受贿罪行的人, 癌症、心脏病、脑出血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可见, 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 而且是养生的手段。

易性养心

所谓易性, 即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 来排除内心的悲愤忧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具体方法因人因事而异, 如“取乐琴书, 颐养神性”, 或“看书解闷, 听曲消愁, 有胜于服药”, 或“止怒莫若诗, 去忧莫若乐”, 或“劳则阳气衰, 宜乘车马游玩”, 或“情志不遂……开怀谈笑可解”等等。

事实上, 图书、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绘画、赋诗、填词、雕塑、种花、垂钓等, 都可起到培育情趣、陶冶性情的防病治病作用, 拥有它们有助健康、长寿。

要想长寿就要从养心开始,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的疾病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良好的心态比服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更能让人保持达观宁静的心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