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2048)明 徐渭《画在纸上的戏剧》下

 昵称40044036 2022-08-21 发布于北京

2、颠倒各东西

徐渭《歌代啸》开场题词即云:“凭他颠倒事,直付等闲看。”在《四声猿》中,他通过阴间的祢衡骂曹,以不可能之事,出胸中块垒,就是这种颠倒伎俩。乾坤戏场变幻莫测,他作画颠倒世相,表现戏幻的感觉。
 
北京故宫藏有徐渭《四时花卉图轴》,此画杂竹,色蕉、梅花、藤花、牡丹、秋葵、竹、水仙、兰为一体,不是乱插花枝,而是活灵活现地傍地而生,朵朵开放,跃跃生机,时间的顺序被抽去,常识被打破。上有题诗道:“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

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够差池。”诗画相映,表现这样的意思,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变化着;一切随变化而出现的花草形态都是一种表相。他的“墨戏”,尽显其“差池”之相。
 

图片

榴实图  纸本墨笔 91.4cm×26.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晚年对传统画学中的“雪中芭蕉”又有了新鲜体会。他有《题水仙兰花》诗云:“水仙开最晚,何事伴兰苕?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青藤《梅花蕉叶图轴》,淡墨染出雪景,左侧雪中着怪石,有大片色蕉叶铺天盖地向上,几乎遮却画面的中段,芭蕉叶中伸出一段梅枝,上有淡逸的梅花数点。右上题云:“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他正是要突出“颠倒”的内核。
 
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蕉石牡丹图轴》,水墨渲染,分出层次,没有勾勒,墨不加胶,有氤氲流荡的趣味。图中所画为芭蕉、英石和牡丹花。这是一幅极端情绪化的作品,上有题识数则,记录一次癫狂作画的经过。初题说:“焦墨英州石,蕉丛凤尾材。笔尖殷七七,深夏牡丹开。天池中漱犊之辈。”又识:“画已,浮白者五,醉矣,狂歌竹枝一阕,赘书其左。牡丹雪里开亲见,色蕉雪里王维擅。霜兔毫尖一小儿,凭渠摆拨春风面。”旁有小字:“尝亲见雪中牡丹者两。”在右下又题云:“杜审言:吾为造化小儿所苦。”
 
“为造化小儿所苦”,为这幅画的点题。这件醉意中的放旷之作,与其说是酒酣后的沉醉,倒不如说是生命的沉醉。“为造化小儿所苦”,不是对天地造化不敬,而是强调人生无常,人生如戏,没有一事不为无常吞去。
 

图片

菊蟹图  纸本墨笔 83.5cm×38.5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3、梦里田水月

徐渭有“田水月”之号,晚年多以此为款。显然是拆“渭”字而得,然又深有寓意,我以为,当是取水中月、镜中花之幻意。从他的诗文中似可窥出端悅。其《题近泉和尚卷》诗云:“方诸取水月光寒,非月非珠非是盘。

何处流泉绕君舍,君于此际作何观?”他的《醉月寻花赋》,说“寻花者指月以咏叹,醉月者无花之可寻”的道理,从中体会“审幻真于眇微,觉天地之瞬息。一盈亏则月于焉而低回,黜生灭使花亦为之解释”的思想。这种镜花水月的虚幻精神正是“田水月”所隐含的意思。
 
徐渭晚年好以“风鸢”主题作画,今有他多种此类作品存世。风鸢,即放风筝,此风俗于我国早有之。《帝京岁时纪胜》云:“清明扫墓,倾城男女各携纸鸢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徐渭写风筝,于其中赋予特别的人生感受。

图片

黄甲图  纸本墨笔 114.6cm×29.7cm 故宫博物院藏

他用风筝比作人的命运,他的《风鸢图偈》二首之云:

风鸢牛鼻孰坚牢,总是绳牵这一条。
借与老夫牵水枯,沩山和尚不曾饶。

人生总为“绳牵”,而徐渭所求在“不为绳牵”。诗中所用禅宗公案就表现他的这种企望。沩山灵祐为唐代高僧,“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是禅门一重要话头,由南泉普愿提出,沩山曾开堂说过此法,这是一条自由的水牯牛。
 

图片

花卉人物图册之三  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有徐渭四米多的风鸢图长卷,画心题有“漱汉墨墟”四字,图画清明前后儿童放风筝之事,未纪年,从笔墨上看,当为晚年之作。有识云:“郭恕先为富人子作《风鸾图》,富人子怒而谢绝,意其时图必毁裂,余慕而拟作之,恕先何人,余殆跛鳖逐骥耳,荤髡渡海,礼补陀那得便见一叶莲,相取其意而已矣。

王元章放鸢诗元十一首,存者八首,先子抄本具焉,当亦慕恕先作矣,因书于此。”这幅长卷共题有风鸢诗十二首,前八首乃和王冕之作,后附四首。《徐渭集》中有《风鸢图歌》二十五首、《风鸢图诗》四首,共二十九首,上海长卷的十二首诗均见于这两组诗中。
 

在这二十九首风鸢诗中,徐渭尽诉其人生之叹息。其中有道:“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又道:“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上海藏本作“线断”)时。”以放风筝象征年轻时欲高飞腾踔的愿望,隐括他45岁之前一意高飞的情怀,他也有“结客少年场,意气何扬扬”(《侠客》)的时刻,但到头来总是折翅而归。
 

图片

佛手图  绢本  墨笔 29.5cm×21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徐渭还用放风等的动作比喻人在欲望驱使下的愚蠢行径。风鸢组诗写道:“风微欲上不可上,风紧求低不得低。渡海一凭侬自渡,可怜带杀弄饧儿。”徐渭自注云:“海上人相传,一儿将食饧,寄线于腰,忽大风拔鸢向海,儿竟堕死,收其骸,饧犹在掌中。”他又有诗道:“爱看钻天鹞子高,不知前后只知跑。

风吹昨夜棠梨折,卧刺如针伏板桥。”滚滚红尘中,到处都是陷阱,人稍有不注意,就会落人其中。风鸢组诗更突出风筝凭风飘飞的特点,徐渭说:“村庄儿女竞鸾嬉,凭仗风高我怕谁?自古有风休尽使,竹腔麻缕不堪吹。”风筝是借风而上,风停跌落,徐渭认为“风”最不可信,最不可依,其中体现了徐渭对独立人生价值的体认。他也有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渴望,但到头来都一一破灭,惟有一个南腔北调人,蹉跎于世界中。
 

徐渭45岁之前可以说是放风筝阶段,45岁之后是风筝线断阶段,他的画都作于“命运的风筝”断线之后,充满了幻灭之寻找解脱的感受。他在诗中写道:“百丈牵风假鹞飞,不知断去寸难持。若留五尺残麻在,还好渔翁搶钓丝。”“筝儿个个竞低高,线断筝飞打一交。若个红靴不破结,若人红袄不鏖糟?”线儿断了,鞋子破了,衣服摔脏了,满怀天上愿望的人,被重重地抛向地上,这正是徐渭生命的写照。风鸾诗画作为“漱汉墨谑”,是一场关于人的生命的警醒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