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就之书》216、虚云和尚定功深

 心静自然凉1985 2022-08-21 发布于广东

216、虚云和尚定功深

最近讲了一些终南山里修道者们的故事,最应该讲的还是虚云大师。虚云大师的徒子徒孙在终南山一直传承着法脉。在于清末,虚云大师近七十岁时,随西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来到西安,那时候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西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一路西逃,最后来到了西安。

2017年很火的电视剧《那时花开月正圆》,孙俪饰演主人公周滢,周滢曾经在陕西接过圣驾,因此受过西太后的赏赐,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虚云大师一生神通卓著,留下的传奇很多,如身外身,如万里分身,如五月降雪,如役使龙神,虚云大师一生显现的神通,放在藏密大师们显现的神通里,也是非常出色的。

这一切神通道力都与大师的禅定功夫相关。大师经常能一定半月、数日,比如年谱里他自述在光绪三十三年他六十八岁时到泰国讲经,“一日趺坐,定去,忘记讲经,一定九日。轰动暹京(泰国国都曼谷,泰国旧称“暹罗”),自国王大臣,以至男女善信,咸来罗拜。出定后,讲经毕,国王请至宫中诵经,百般供养,肃诚归依。”

《大智度论》里说:“一切神通,皆从禅定生。”这是大师神通之本。

图片


虚云大师来终南山修道,住在终南山南五台下的大茅蓬,大茅蓬因为大师来此修炼而出名。2022年七月初,我西安的一位朋友了玄,因受我当年访道行为之影响,也偷闲访道,去了大茅蓬,去了黄龙洞。

最近三十年里,黄龙洞住的僧人,除了我的皈依师智光禅师不是虚云法脉弟子之外,其余的都是虚云大师在终南山的法脉后学。

我的老师智光禅师虽然与虚云法脉无关,但他一生最敬仰的是虚云大师,智光学禅就与读虚云大师的开示录有关,智光禅师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于陕西某寺院“燃指供佛”,是受虚云大师当年“燃指供佛”的影响而为。

这在世俗之人看来不可理解、不可理喻,但站在宗教的“舍身证道”的角度看,有其宗教修行与信仰上的意义。

那就说说虚云大师在终南山入定的故事,激励同修们好好修定,修定对学佛很重要,定生慧,定生通;对丹道而言,定结丹,定出神。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我二十六岁就通读了,至今至少通读过三遍,这也是我一直推荐给修道者的必读之书。

1995年我初游西安卧龙寺的时候,看到一间大殿里供着虚云大师很大的图片,便顶礼跪拜。这时候我已经通读了虚云和尚的开示录和年谱,心生敬仰。有闲暇时间,我会把大师年谱里的神通事迹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是大师修证成就的体现。

图片


大师年谱里有他在终南山修行的记述: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十一岁 一九○○年

至西安,帝住抚院。时饥民遍地,有食死尸者,谕禁之。四城设八施饭厂,大小村镇亦然。巡抚岑春煊请予至卧龙寺建息灾法会。佛事毕,东霞老和尚留住卧龙寺。予以驾驻西安,嚣烦日甚,潜去。

十月止终南山结茅。觅得嘉五台后狮子岩,地幽僻。为杜外扰计,改号“虚云”自此始。山乏水,饮积雪,充饥恃自种野菜。……

次年八月。复成、月霞、了尘三师至庵,一见诧曰。“几年不知你消息。谁知你睡在这里。”予笑曰。“这里且置。如何是那里?”众行礼。吃芋毕,送住破石山。……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六十二岁

春夏,予仍居茅蓬。……

岁行尽矣。万山积雪,严寒彻骨。予独居茅蓬中,身心清净。

一日煮芋釜中,跏趺待熟,不觉定去。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十三岁

去岁暮,入定不知时日。山中邻棚复成师等讶予久不至,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入视,见予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曰:“已食否?”曰:“未。芋在釜,度已熟矣。”发视之,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复成讶曰:“你一定已半月矣。”相与烹雪煮芋,饱餐而去。

复师去后,不数日,远近僧俗,咸来视予。厌于酬答,乃宵遁。一肩行李,又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先至太白山,居岩洞中,不数日,戒尘师踵迹至,相约远游,其目的地为峨嵋。乃出宝鸭口……

图片


其中叙述与禅定无关的内容我删了,文字精炼一点。后面提到了戒尘和尚,也要讲一件戒尘自己讲述的事迹,他和虚云相见之后,两人谈论佛法,戒尘讲了很多道理,虚云大师说得很少,听戒尘讲完了,虚云大师说,你讲的是理上的事情,如果功夫不够,于生死面前还是没有作用的。戒尘不服气。虚云大师说,那我们坐一场,你就知道了。

于是两人开始静坐,结果虚云大师一次入定七日,而戒尘和尚坐了数小时就坐不下去了。他自己非常惭愧。虚云大师的自述年谱里没有讲述这一段,这是大师的谦德。戒尘和尚很了不起,他自己讲述,以说明禅定功夫的重要,也赞叹虚云大师的功德。增补后的虚云大师年谱里补充了戒尘的相关讲述。

上月读盛克琦先生空间里转发的马合阳前辈的《碧海仙山访道记》,文中,台湾庄涵阳真人向马合阳前辈讲述了自己在民国年间访道安徽黄山遇见了一位前辈而得遇明师的故事。庄涵阳自述云:

一日,老人遽离禅院,走入山上洞中,贫道尾随而入。老人入洞后,跏趺坐于大石之上,贫道坐于其下,以观动静。不料老人一坐,即是七日七夜,不动不摇。

此七昼夜中,贫道不特将之所带之干粮用尽,频频出洞行走,及伏地昏睡。及第八日晨,老人睁开双目,活动手足,然后注目相视,徐徐问曰:“年轻人与老夫形影不离,所为何事?”贫道答曰:“愿拜师学法!”

图片


你看,虚云跟戒尘静坐时虚云一定七日,而庄涵阳跟着老者入洞,老者一定七日。这“七日”是个很微妙的数字,《易经·复卦》讲“七日来复”。七日,阳气的一个小循环,读读《伍柳仙宗》,伍柳派真人讲究修炼大药的“七日大定”,无此大定,就无法真正采药、结丹、育神。

这些前辈们随意一定就是七日大定,可见其成就,我们连续坐七小时都很困难,那该如何修道呢?我准备把庄涵阳访道这一段以文学化的笔墨写出来,放在《成就之书》里。

话题回到虚云大师入定那里,大师于辛丑岁末(1901年),在煮芋头时入定,这一定半月,锅里的芋头发霉结冰,而茅棚外,老虎来回游走的足印宛然。复成法师来访虚云大师,才发现他在定中,就以引磬开静,虚云大师就出定了。

复成和尚走后,他宣传了虚云大师入定的事迹,于是,来访者多了,虚云大师喜欢宁静,不喜欢热闹,热闹有扰清修,于是,他悄悄走了。

图片


大师后来显化的神通都是以这样的定功定力为根基的。我一位朋友钱俊时教授一直在探索“不入定也能修成就”的路子,到先生辞世都没有探索成功。也许,入定,是佛道修证成就的必经之路,诸佛诸菩萨、诸仙真、诸大师们都是这样修过来的。我们也需要这样去修证。

兴南子曰:

佛道皆修定,定慧双修明。
定里见丹成,祖师如是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