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力红 | 健康从正心始,天地人三和(下篇)

 轻风相随 2022-08-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编者按:本文为刘力红老师发表在2022年3月3日《中国中医药报》的专题文章,分三期发布,这是第三期,前两期见文末 “更多链接” 。

图片

品味饶恕: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品味饶恕,一直以为恕乃孔门之最深境界。欲知恕,从怒可知。怒者奴心也,心被奴则怒。心本君主,却受奴役,不能自在,不能做主。看看怒的人,能做主吗?不应说的话偏要说,不应做的事偏要做,这就是不能做主,这便是怒!那恕呢?如心为恕,如如然,如如不动,如心便是心本来的状态,与怒相反,是自在!饶恕者,因饶方能得恕也。古云:“得饶人处且饶人。”回想过去,余多是得理不饶人,不饶人自然就不得恕,自己气得鼓鼓的,对方同样被伤了。得了理还不讨好,何必?大家要以我为戒啊!饶了吧,饶了吧,饶人者,自必得饶,如此则恕在其中矣,自在在其中矣!

气都是自己找的

气是从哪里来的?气都是自己找的!

当其位、当其时为正。从外而言,是四时当令之气;从内而言,便是时时处于当下。我们从正的造字可以看出,正从止、从一,故《说文解字》言正为:“一以止。”换一个说法就是:止于一为正。止于一,其实亦可看作止于中,因为唯中有一,离开中,便成二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的一句名言。若能止于一,时时处于当下,便就是养吾浩然之气,便就天人浑然一体,如此邪何以干呢?

我们之所以将情绪说得这么重要,是因情绪最容易将我们留在过去,太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过去的不快而纠结不已,总想讨个公道,于是陷入忿闷;情绪亦会将我们逼向将来,并为此忧患,总之它老是使我们远离当下,远离浩然正气。情绪是自我的影子,或者说是自我的化身,我们品一品“公正”这个字眼,再看一看“偏私”,也就知道,只要被情绪左右,便无什么公道可言。

情绪是如此可怕的东西,需要我们去警觉。但情绪又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透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发现自我,发现偏私。发现了怎么办?还得用圣人的方法:克己复礼!克己就是克除自我,破除偏私,私我一除,所剩即礼即公,因公而有正,因正而离偏,情绪便自然弱化。

图片

行走散步,心也在行

心平则能气和,气和则能言缓,气和亦与善应。曾国藩于家书中,隔三岔五都要提醒二子:“行路慢否?说话迟否?”此古今通理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的“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体现在方方面面,行走散步亦是如此。如今散步成了时髦的锻练,还发明出了计步器。其实走路贵在脚踏实地,脚跟如何触地?脚掌如何触地?心中了了分明。如此不但脚在行,心也在行,这就叫形与神俱。若不能如此,那只是脚在走,保健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学会微笑

在拥堵的路上开车,心情可想而知。某日在红绿灯前等了好几个来回,眼看这次是终于能过去了,可前面的车子不知什么原因,竟然一动不动。眼望着绿灯又要熄灭,不由得心头一急,按响了喇叭……回过神来一想,急什么呢?不由暗自一笑,可就是这微微一笑,突然让我感受到原来绷紧的面孔马上松了下来。太奇妙了!一路上我像演员一样,不断尝试着各种面部表情,结果发现只有微笑时的面孔是最放松、最流畅的。

忆起《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一句话:“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三阳脉皆上头,唯阳明主面,故而阳明脉衰,面失濡养,便会失去柔润变得焦躁、焦枯、焦急。俗云:精神看面貌!面之貌有赖于阳明脉的濡养,而濡养的效价取决于面部的表情,若能常取微笑,面肌松泰,则阳明之多气多血得以充分濡养,又何愁没有一张柔美的面孔呢?更重要者,内外相感,外内相应,外在之柔美又必将涵养内在之精神。

图片

身心立极

钦安卢氏医学的核心即其立极之说,钦祖以坎立极,卢祖铸之以火立极。以火立极者,在于将坎中一阳揭出,使其更为明了。“极”可意为生命之原点,或生命之赖以支撑点。

故曰极者万象之本也,中医之治本亦当参此!若临证不能观极,不能触极,进而立极者,恐终难治其本也。钦安卢氏医学的关键在于以火立极,只是细细参究,此极立在相火上。以火生之、化之、消之、动之。若从药物的角度,我认为钦安卢氏之用火,已臻极致。然药之作用究多局于身形,心性层面尚难相望,故笔者提出性理扶阳。若由此观,则树桐先生之学仍乃以火立极,此极立在君火上。如能两相参合,则明位两全矣!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