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作家怒上小学语文课,《小说月刊》编辑心态是怎么崩的?

 mynotebook 2022-08-2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这是“症在写作”栏目第 40 篇文章

文 | 叶伟民

最近有个事儿挺逗:《小说月刊》在官号发了通知,叫作家用好标点符号。

各位作家朋友,自今日起,向《小说月刊》投稿者,请在作品涉及到对话处,自行使用冒号、双引号,例如:他说:“你好,什么时候到的?”否则作品一律不予采用!敬请知情!

这台阶高得,差点把人摔折。开头“各位作家朋友”一吆喝,以为要宣布啥大事,结果来了节小学语文课,还生怕太深理解不了,专门附上通俗易懂的例句。最后以连续两个感叹号结尾,并告诫“否则不予采用”。

这拳拳之心、无奈、愤懑跃然纸上,看来真的气着了。

有记者找到《小说月刊》编辑部,对方的解释是,现在很多作者都不加双引号,编辑改不过来,也折磨校对,只好出此策。

图片

身为老编辑,感同身受,心疼同行三秒。

标点的沦陷,和文字几乎是同步的,只是更为隐性。在寻常观念里,如果文章是队伍,方块字就是将军士兵,标点符号嘛,大概相当于民兵县大队吧,说能打也能打,但难担大局。

很多文字赏罚制度就是循此逻辑。我当记者时,写错字是要扣钱的,点错标点却不用,只要不过分到用顿号结尾,用书名号标人名就行。

这么一偏科,久而久之,笔头就瘸了:对错别字有强迫症般的洁癖,对标点则放之任之,顺眼就行。现在想想,要是点错标点也算钱,当年别说领工资,还得倒欠报社钱。

后来,我转岗编辑。从写稿人到审稿人,不仅换个角度看世界,还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当记者时以拖稿著称,但《南方周末》是编辑责任制,版交晚了扣编辑的钱。总之,谁搭上我就倒霉。那时,在广州番禺某个通宵亮灯的书房里,常常响起夺命追魂call,编辑估计疯了:“半小时后稿子不来,我就从12楼跳下去你信不信……”

当然,最后稿子没来,他也没跳,只留下一句:“你会有报应的!”

确实,苍天饶过谁,报应果真来了,还更猛烈些——等我当了编辑,作者的稿不仅拖出风格,拖出高度,连标点符号也来作妖。

早期灾害范围有限,大多是句号、逗号的问题:或以外语的“.”代替中文的“。”;或句读不分,停顿得莫名其妙;更有甚者干脆一逗到底,不到段尾不点句号。

接着,标点打架的范围扩大,要不逗号和分号打,要不顿、逗、分互殴。通常逗号都会取胜,报菜名式罗列全用逗号的情况越来越多,真为顿号心塞。

再后来,逗号、句号和双引号又杠上了,最典型的症状是分不清该点外面还是里面。来几个反例:

1、她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2、“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她哭着对我说:“你不可能是我的王子”。

3、童话真如她所说“都是骗人的。”

标点就是这样,句式一变又一番模样了。反例1中句号应在双引号里,因为是完整的话。

反例2第一个逗号应在双引号里,冒号应改为逗号,最后的句号应在双引号里。

反例3中的句号应在双引号外,原因是人物话语只是该句子的一部分。

更绝的是,我还见过用三个句号“。。。”表示省略的。作者可能是个萌妹,说这样很可爱,像小鱼吐泡泡,聊QQ很好用……

看吧,这就是文字编辑的日常:既要看主题立意,也要处理“鱼泡泡”,既要关注章节段落,也要扣别字句读。时间长了,觉得自己都像个嘴碎婆婆。

在传统出版业,编辑还只是第一道工序,几校几审更是平常。我也从莽撞少年变成桌上放几本工具书的大叔。然而,你尚且还能在版面上找到我名字,更厉害的“扫地僧”却深藏功与名。他们忙碌于版房的小密室,工具书能围自己三面,剩下一面放版样,我们尊称他们为“校对老师”。

他们是版样付印前最后的屏障。好几次我已在回家路上,还能接到他们电话:“我查过了,那处的顿号不用为好……”

只不过是个标点,放在网页上绝不会有人注意。不过,工作就得这么做,也必须有人这么做。世上没有不改道的河流,河堤得筑牢了,百年一变那叫沧海桑田,一年一改那是洪水滔天。

如果我们是河流里的水滴,既要看潮头,也要看后浪,想不要迷失在两者间,就要让自身更专业,更尊重传统。在根基深厚中求新,这样的变化才靠谱。

刚入行时啥也不懂,遇事容易怯。入门师傅和我说:“别管别人怎么看,你得先把自己当专业的。”

图片

乍一听是鸡汤。然而,心里立了标杆,便有了耻感,就会拼命看书、请教、实践去填这个坑。日复一日,还真有了点成效。

如果一开始就觉得这也行那也中,心气就泄了,再把随意当个性,那大概会活成“差不多先生”。

最后,思量再三,即使有点尴尬,但还是要说,《小说月刊》这份谴责标点失范的通知,标点也没用对。

“各位作家朋友”后用冒号为宜;

“例如”和“他说”接连用两个冒号不妥,第一个冒号可去掉或改逗号;

例句引号后还有逗号,实属多余;

标点之外,“涉及到”的“到”是赘言。

说啥好呢?总之都不容易吧。那就祝各位作家好好写,各位编辑好好编,对文字和彼此都保持敬意吧。

| END |

*本文系“叶伟民写作”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