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汉字的魅力》

 瑯琊居士 2022-08-22 发布于安徽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只有中国延续传承下来,其标志是,中国的汉字被延续和传承下来。民族的文字是民族文明的核心,当民族文字消失后,这个民族的文明也就消失了。

中国文字之所以能延续保存下来,固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是,作为文字本身是不是具有其延续和传承下来的魅力,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汉字具有其他文字所不具有的特征,所以要想用别的什么东西来取代汉字,是完全不可能的。比如日本,曾经有一段时间,日本人想取消日文中的汉字,但是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意见是“不行”,因此现在的日文,仍然是以汉字为主。

那么汉字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使得汉字不可能被其他形式的文字取代呢?我以为,第一点,汉字是真正的“字”,一个一个,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其他文字还真的只能说是语言的符号。这有两个非常突出的好处。一是汉字组词非常方便,几个字凑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词。比如公牛、母牛、黄牛、水牛,都是牛,在牛字的前边加上公、母、黄、水,就把这些不同的牛非常明确的表述出来,简单易懂。而其他文字,为了区分这些四个不同的牛,有可能需要创造出四个不同的单词。所以有人说,英语将来不堪重负,每出现一个新的东西,就要发明一个新的单词来表达,最后因单词量太多,有可能使英语崩溃。这样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与汉字相比确实是一个问题。另一个好处是,几个汉字随意搭配起来,就可以非常准确地表达人类社会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情感,哪怕是非常细腻的情感变化。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这两个词,其基本的意思是打仗打输了,但让人听起来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前者给人的感觉是窝囊,后者给人的感觉是勇敢。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能够取消吗?

汉字的第二个特征是,汉字的结构为方块形状,由六种基本笔画组成,有一种天然的美感。所以汉字的书写,发展为一种艺术,书画书画,把书与画等同起来,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因此汉字不能取消,如同绘画不能取消一样。

第三,汉字的读音非常特别,一个字,不管它是多少笔画,都只读一个音节。因此,汉字既有一字多音,更有一音多字。比如读Cheng这个音的有30个,读li这个音的有107个字(包括四声)。所以,中国汉字不能用字母来取代,如果用拼音字母写一篇文章,要把它读出来,恐怕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第四点,汉字的发音非常特殊,过去是称为“平上去入”,现在是称为四声,而且,把第一第二声为平声,把第三第四声称为仄声。人们讲话,平仄声交替使用,让人们听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非常美妙。于是,在中国的文学领域,产生了一种文学形式,那就是格律诗词和对联。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字都没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亮点。要知道,中国诗词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宋时期就达到高峰,而英语还在发育完善阶段。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并会永远传承下去。现在也有不少的人,尝试写格律诗词,虽然达不到鼎盛时代的诗词,但也是中华文化的延续,就像中国书法一样。至于对联,现在仍然是方兴未艾,推陈出新。对联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春节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贴出一副春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格律诗词与对联,讲究的就是平仄声,其中对联不仅要求平仄相对,还要求词类相对,因此古往今来就有了关于对联的奇闻异事。比如通过对对子来招聘女婿或录取贤能,通过对对子来相互嘲弄或吹捧。对对子,就是有人出一个上联,然后由其他人来给出下联。但这并不容易。比如近期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丞相兵败赤壁刘欢孙悦”,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故事,曹操兵败,刘备高兴,孙权也高兴,但是刘欢与孙悦又是两个歌唱家。下联怎么对,就有相当的难度,既要符合对联的平仄声,还要以人对人,以事对事。不过中国人才济济,有人给出下联:“高祖封侯关中萧红韩寒”,也是讲述历史上刘邦封侯的故事,萧何排第一位,韩信封为淮阴侯,但最后被杀,所以说萧何红了,韩信惨了,恰恰萧红与韩寒是两位作家。可以说这个下联对出了水平,不说是绝配,也算是佳配。

总之,汉字不是说要替代就可以替代的,它的优势表现在方方面面,所以在上个世纪虽然有人发出呼声要取缔汉字,但也就是打了一个干雷,下不了雨。现在,汉语拼音字母已经普及,小孩子认字根本算不了一回事,没有一个孩子耽误在认字上。现在电脑普及,汉字的排版快捷方便,特别是汉字的输入法越来越完善,汉字的输入速度把其他文字甩了几条街。估计那些曾经呼吁取缔汉字的人,现在都会后悔不及。随着祖国的强大,中国汉字也必然会绽放出更多的奇葩,表现出更加强大的魅力,吸引全世界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