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果真是贾宝玉吗?

 吴营洲文存 2022-08-23 发布于河北

曹雪芹果真是贾宝玉吗?

吴营洲

周汝昌一直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曹雪芹与贾宝玉,二者名二实一,并时时处处“对应的分毫不爽”。然而,果真如此吗?
在我看来,说《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传”(此说是胡适最早提出来的),很有道理,然而若说贾家即曹家,曹雪芹即贾宝玉,《红楼梦》就是曹家《起居注》的地步,就有点荒谬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只差半步!
粟丰先生在《应正确认识〈红楼梦〉——读周汝昌君〈红楼梦新证〉的意见》一文中曾谈及这个问题,他说:“如果《红楼梦》真像周先生所考证的那一样,那末这部小说就真成了曹氏的家谱或曹雪芹的自传了。可是这样一来,《红楼梦》就很难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最杰出的一部小说。小说与家谱或自传是不同的,说曹雪芹是我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作家,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巨著,这是'举世公认’的,但硬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虽有人这样认为,却不见得是'举世公认的’的罢?”(载1954621《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九期。)
在我看来,大多数读者都认为:贾宝玉的生活原型,自然是曹雪芹,但又不仅仅是曹雪芹,他是曹雪芹“杂取种种”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
因为,我们从贾宝玉的身上,不仅能看到曹雪芹的影子,而且还能看到曹家几代人的影子,包括曹寅,包括曹颙,甚至还包括曹雪芹的表叔或表舅(苏州织造李煦的儿子)李鼎,以及傅恒。
此处的“贾宝玉是曹雪芹杂取种种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其言外之意,便是说这个贾宝玉并不是曹雪芹本人,而是曹雪芹创造(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换一句话说,《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杂取种种”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只要是文学创作,就得遵循这一规律,无所谓“先进”“落后”。
“杂取种种”一词,出自鲁迅。
当然,做出“杂取种种”这一结论,也是有些史实依据的,只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简而言之,从曹寅的《楝亭诗抄》中,可以感知到曹寅的一段特殊的恋情,从而知道了曹寅也是个“爱博而心劳”的人。
从康熙对曹颙相貌及才情的评述,“看起来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可以感知到他当是宝玉式的人物。这位曹颙,自然是曹雪芹的父亲,但是他并没有以贾宝玉父亲的身份出现在《红楼梦》中,《红楼梦》中的贾政,应该是曹頫。
另外就是李鼎,据史料记载,李鼎“性奢华”,“肆意挥霍糜费”,而薛宝钗称贾宝玉为“富贵闲人”,这与贾宝玉的性格有相同之处。
其实在红学史上,早年有一索隐派,称贾宝玉的生活原型,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这恐怕也不是凭空捏造或猜笨谜猜出来的。

附文:
贾宝玉的学名

周汝昌在其《娲皇和“弄瓦”》一文中写道:
雪芹写书,说是大石为娲皇所炼,遗而未用,弃之于青埂峰下。首先点出一个“青”色。此石正方形,高径为方径之半——恰为一块巨型方砖,而非石之自然形体。
可知这是烧制得规格,明确的“人造石”。
人造石,即假石是也。
如此,贾宝玉,连“假玉”也够不上,连真石也不是,只是一块“假石”。
由此又悟:贾宝玉的通灵玉,应当属于“璋”的性质。在书中,绝口不言宝玉(乳名也)的学名,正名到底是排“玉”偏旁的哪个字?也许叫“贾瑛”,即相对甄(真)“神瑛”而言。也许本名“贾璋”。即取“载弄之璋”的诗义。(周汝昌:《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4页。)
于是有读者称:“看《红楼夺目红》提醒我一个问题,宝玉确实不像一个学名,特别是在阀门大族中,不可能这样给子弟取名的。先生说甄、贾二玉的学名都是瑛,宝玉是乳名。”
由此给人一个感觉,以为“贾宝玉的学名”问题,是周汝昌第一个注意到的,其实错了。胡文彬先生在其《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红楼梦〉“楔子”的解读(之二)》(胡文彬:《胡文彬正说红楼梦:读遍红楼》,书海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文中有详细地记述:
几年前,温州的张乘健和广州的胡联浩两位红学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指出贾宝玉是“小名”,而非大名(或称学名)。这一点读者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到多处证明。那么贾宝玉的学名又是什么呢?两位学者的答案则完全不同。张乘健在《贾宝玉大名考》一文中说:
我以为,贾宝玉的大名是贾瑛。《石头记》开篇早已写明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堕落尘世的化身。按《玉篇·玉部》:“瑛,美石,似玉。”所谓“贾瑛”者——一块假的似玉的石头而已,可叹世人全不识本来面目,竟误认他为“宝玉”!(周汝昌:《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4页。)
胡联浩在《贾宝玉的大名》(见胡著《红楼梦隐秘探考》,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39—42页)一文中认为:
宝玉名玑,隐“珠玑”,就是告诉我们,《红楼梦》通过作者“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书中字字珠玑,“一字不可改”也。此外,“玑”字采用“拆字法”便是“几玉”,《红楼梦》就是写几个“玉儿”的故事:通灵宝玉、贾宝玉、黛玉、红玉、妙玉等等。
记得胡联浩兄曾在电话中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曾提出名瑛的见解,理由也是从“神瑛侍者”而来。成文入书之际又改为“名玑”,所以在文末特别说明:“贾玑一名似乎缺乏美学意义。笔者此文希望能起过(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受到联浩兄的启发。我曾认为贾宝玉的大名应是“贾玑”,证明就是那副“座上珠玑照目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但是几经斟酌之后还是转向了同意“贾瑛”之说。理由仍然是那个神话中写到的“神瑛侍者”,他是贾宝玉的“前身”,瑛字取于此。同时我还认为瑛字所具有的文本根据及美学意义比“玑”更好一些。前不久我发现梁简又帝《大壑赋》中有“江出濯锦,汉吐珠瑛”二句,使我更坚信宝玉学名当是贾瑛。贾珠、贾瑛之名盖源于此。
珠瑛皆为美石,属于“宝石”类而非真玉。《正字通》“珠”字解“宝石也”。李白《白胡桃》诗云:“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精珠。”《白虎通》认为“明珠为重宝。瑛,又称水精、水晶。”《玉篇—玉部》解“瑛,美石,似玉。”“似玉”因其美,而质为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正如刘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国书店版)一书“石似玉者”题中所指出:
世之美石,酷似古玉甚多,如宝石密蜡翠石是也。即锦州石江石亦如之,惟石性坚硬脆滑、不似玉之温和润泽耳。
在《玉与宝石比较》题下又云:
玉性主温,翡翠宝石之性主寒……玉之美德,温润而泽,足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也。宝石翡翠,多浮光,火气未退,能悦人之目,不能悦人之心。
综合《红楼梦》中宝玉之形象及最终“悬崖撒手”之结局,体现了“美石”的性格——“多浮光,火气未退”!
故曰:贾(假)宝玉。
当然,关于“贾宝玉的学名”,因为曹雪芹没有明说,所以究竟是什么,终归是一种猜测。据我所知,就此问题,芦哲峰先生另有一番见解: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代旷世奇才,书中的每一个名字,每一句诗词都有着非常的寓意,主人公的名字就更加不能例外了。大家都知道,书中的主人公是“两块玉”——贾宝玉和林黛玉。此外,作者在贾宝玉之外又巧妙的安排了一位甄宝玉与之相对,这又是“两块玉”。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于“两块玉”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因此,我认为,作者此举一定是在暗示贾宝玉的名字就是“两块玉”。合在一起的两块玉为珏,那么,贾宝玉真正的族名就应该是——贾珏。在珏的前面加上了“假”姓,即说明贾宝玉与林黛玉这“两块玉”最终并没有合在一起。而且,贾珏的谐音为“假爵”,即指爵位是假;谐音为“假觉”,即指觉悟是假。真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假做真时真亦假”。(芦哲峰:《醉爱红楼》,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附文:
戏说贾宝玉

吴营洲

每个人眼中的贾宝玉,自然是各不相同的;在我看来,他只是个聪明、淘气而又不大谙事理的孩子。
诸如,他和袭人偷试云雨情时,才八岁。这般岁数,再早熟,也不过是个孩子。在他的意识里,尚没有形成情的概念,也没有性或欲的渴求,只是凭了一份好奇,偷偷地试了一番。而且试过了便试过了,此后再没有和别的什么人重试,尽管他的便利条件得天独厚。
在书中,贾宝玉淘气异常,行为乖张,不爱读书,无意于仕进,终日在内帷里厮混,并讨厌见达官显贵贵,憎恶仕途经济,他骂那些人是国贼禄蠹,薛宝钗曾劝他读书做官,他斥之为混帐,史湘云也曾劝过他,他便说,到你别处坐坐去吧别腌脏了你。因此则有人认为他是在否定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并尊之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其实,恐怕没那什么深,不该提到路线的高度。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正玩得兴高采烈,你突然叫他去见什么王爷,而且,必须垂手恭立,必须面目庄严,这不是让人去活受罪吗?这种情形,恐怕是任人都躲之唯恐不及的。另外,若想步入仕途,必须熟读圣书,必须熟谙八股,必须长期坐冷板凳,必须饱受师长的呵斥,哪如在女孩儿堆里厮混惬意。贪玩并不习管束是少儿的天性,任何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这样那样的压力,谁愿终日呆在书斋里?再说,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大多有逆反心理,大人让干什么,他准不去或不愿去干什么,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阶段,贾宝玉恰巧是这个年龄段上,所以我觉得将他称作整个封建社会的叛逆,未免抬举了他。细细数来,他的所谓的叛逆行为,总像是本能的、下意识的,而不是有理论有纲领的。他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思想来说服别人,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如何的不好,率真任性地活着又是如何的好。我想,贾宝玉本人一旦长大,定会为自己一无所长而悔恨。另外我想,任何一位家长,恐怕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效仿他;尽管贾宝玉身上有许多可爱或讨人喜欢的地方,尽管现在的家长都是新时代的主人了。
在《红楼梦》中,有几句评价贾宝玉的话:“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曹雪芹认为批得极恰,但有人则说是“似贬而褒,寓砭于褒”。不过在我看来,这几句真是实话实说。试想,一个人于国无望也罢,于家无望也罢,总不能于己也无望吧。人生在世,且不说对人类对社会该有多大贡献,总得有点生存的技能吧,“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倘若人人如此,那人类社会又何以繁衍。
我常常想,幸亏贾宝玉没有长大。我想象不出他长大后会是怎样?假如贾府没有败落,他会像贾敬那样去炼丹修道吗?会像贾珍那样荒淫无耻吗?会像贾政那样外表道貌岸然其实是假正经一个吗?还是像贾琏、贾蓉、贾蔷似的……也许都有可能。贾政称自己也曾“放涎于诗酒”,贾珍恐也不是天生就坏。可惜的是,诺大贾府,呼啦啦似大厦倾,说完就完了,贾宝玉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