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负人间好时节——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篇

 金色年华554 2022-08-23 发布于江西

图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北京时间今天(621日,农历五月廿三1714,我们迎来夏至节气,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意味着高温的炙烤开始。
夏至,是夏季第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第十个节气。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北回归线及附近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的奇景。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清陈希龄《恪遵宪度抄本》中解释了夏至一词的由来: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此后,昼渐短,夜渐长,直到秋分,方得平均,我国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民俗说法。

图片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经过立夏、小满、芒种的不断蓄积,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大自然笼罩在一片炎热之中。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频繁,多雷阵雨,民谚说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图片

此时,也是江淮梅雨季节,梅子黄熟,空气潮湿,阴雨连绵,民谚说“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图片

【节气三候】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图片

一候鹿角解
古人认为,鹿喜阳,鹿角朝前而生,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开始衰竭,所以鹿角开始脱落。

图片

二候蝉始鸣
夏至后开始鼓翼而鸣。北宋苏轼《阮郎归·初夏》词中写道: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图片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药草,自夏至开始蓬勃生长,此时正值夏天过半,所以得名半夏

图片

【节气习俗】
祭神祀祖
在古代,夏至冬至一样,是民间的重要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素有祭拜先祖、祈福美好的习俗。

图片

《周礼·春官》中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日祭祈神明,意在消除疫病和灾荒。汉代以后,为祈求五谷丰登,粮仓充实,历朝历代几乎都有祭拜仪式。
夏至吃面
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图片

夏至时,新麦已收割,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之意,既解馋享口福,也是盛夏的便捷饭食。南方阳春面、干汤面、麻油凉拌面等,北方则有打卤面、捞面、炸酱面、冷面等。一些地区也有夏至馄饨、食粽子的习俗。
消夏避伏
古人有歇夏假期,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中写道: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此时,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粉脂等物,唐代段成式笔记小说《酉阳杂俎 · 礼异有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富贵人家也于夏至日后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

图片

【起居养生】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遵循以下“夏至养生歌谣”的养生原则,可让你愉快平安度夏:
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
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
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睡个好觉是夏日养生关键。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此时节,可稍晚睡一些,早起一点,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图片

饮食清淡多吃点
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以清补、健脾为原则。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芹菜、茼蒿、苦菊等。

图片

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脉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图片

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运动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避免剧烈运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还易中暑。

图片

夏至时节,万物自在生长,虽阴雨连绵,然终有雨过天晴时,不必囿于一时的阴晴,人生处处好时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