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局限

 国学话乾坤 2022-08-23 发布于湖南

思维局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以下几种现象:

1. 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从不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客观真实;

2. 你和他(她)讲道理,道理说得再通透,对方点个头,过些天对方又是一样;

3. 遇到事情总说“不行”、“不可以”、“没办法”……做错了总是怨天尤人,找替罪羊;

4. 他(她)大多时候遇事不积极解决,而是归责于问题的关键——钱。

慢慢地,你发现他们(她们)陷入了“自己总是对的”——“道理我明白,但我也没有错”——“这个不可以,臣妾做不到”——“都是他(她)的问题”——“身边的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和我做对”——“一切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自己就算有错,就是错误地认为自己错了”的思维死循环里了。

原来你隔着星辰大海与他(她)交流,焦头烂额之后发现对方在海底的同时,也发现你自己也在其他人的海底。

当他们(他们)生活极度贫困,除了对于生存的思考,没有了人生发展方面的战略统筹规划,潜意识里就只剩下一件事——赚钱。把所有的情况归因于没有钱这么单一化的一种归因,自然而然智商情商急剧下线。而没有思考除了钱的问题还有人品、健康、能力、社交、环境、社会趋势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这里也不是什么毒鸡汤,说钱不重要之类的废话。物质和精神层面相辅相成,也许从出生开始有很多已经注定,但是要明白这里不是说有钱的人格局更大,贫穷的人就视野狭窄。金钱可以称为开阔视野的工具,但很多时候它只是一部分。

一个人是由他从出生到长大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塑造的, 你的底层思维方式是你父母或其他身边至亲长时间的输入产生的,而这,影响了你的决策或行为。比如父母或至亲跟你说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应当怎样怎样……当然另一个影响你决策的重大因素是你周围的人和环境。比如很多时候被身边人道德绑架,你的思维却是腐儒式的仁义礼智信;又比如大家怎样怎样,你却这样这样……

抛开所有的这些,理性看待世间种种现象,已经成为重塑的必要。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既然如此,如何跳出一个又一个思维局限,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呢?

1、提升知识储备和阅历,打造属于自己的底层逻辑,建立与完善自己的系统性思维,不断认知升级;

2、多与不同人交流,向下兼容,向上反思与总结。这里的上和下不是地位或财富的多少来思考的。比你有钱或有权不一定就在思维或境界上比你强;

3、遇事多思考,用钱解决还是用人情解决,抑或自己没脸没皮无道德法律底线拼命解决,往往都逃离不了对利益核心的思考;

4、换个环境,选择能让自己各方面提升更快的地方学习工作与生活;

5、丢弃一切“等”、“靠”、“要”等弱势思维,经过权衡利弊,直接“干”就是了,失败或成功,都可以总结经验;

6、你可以控制情绪,一切由心而发,选择适合的时机喜怒哀乐;而不是被情绪控制,任由情绪的野马脱缰,肆意狂奔。

7、血缘、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因素的考虑都在于自身。它既不是厚黑学式的奸诈阴险冷血无情,也不是腐儒式的仁义礼智信,而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自己。

8、劝你听他的,尽管他对你血脉压制、修为封印、降维打击等都要明白兼听可以,偏信不行。倘若这个世界的人都在井里,那么格局大、眼界开阔的人不过是在大一点的井里罢了,更何况劝你的人不一定就是在比你大一点的井里;

9、综合以上内容,不断完善属于你自己突破思维局限的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