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底捞怎么了?

 HR新逻辑 2022-08-23 发布于广东
来源丨HR新逻辑 原创首发
作者丨HRLogic编辑中心


嗨,这里是HR新逻辑!
8月14日晚,在港上市的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净利润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亏损局面,最高亏损2.97亿元。
 
 
2020年,疫情初期逆势疯狂扩店的海底捞在2021年紧急刹车。
 
火锅一哥,跌落神坛了吗?
 

海底捞迎来大考
 
 
疫情下,所有的餐饮行业都迎来了寒冬,在大考面前,有人断尾求生,有人逆势而上。
 
2020年,许多门店倒闭,店铺空置出来,租金价格大幅下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认为这是海底捞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于是开始了大幅扩张门店。
 
2020年,海底捞疯狂开店超500家,2021年上半年继续扩店约300家。
 
但海底捞的逆势扩张没有迎来预期的利润,反而增加了门店租金、人力成本等。有人说是张勇的一项错误预判,让海底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在2021年底海底捞宣布实行“逐木鸟计划”逐步关掉一些经营未达标的门店。
 
到2022年8月中,海底捞再次发布了盈利预警,迎来了大考,预计最高亏损2.97亿元。
 
海底捞将净利润预期亏损主要归因于“啄木鸟计划”,导致餐厅数目对比2021年同期减少,以及今年3月份到5月的疫情的影响。
 
 
其实,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都遇到瓶颈,餐饮企业一头连着'嘴巴’,一头连着'泥巴,就餐的人少了,但房租、人力成本很难降!
 
因此,在寒冬下,实现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必做的一项战略。
 
任正非曾说:“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长远地、持续地实现人均效益增长。”
 
大多数企业降本增效依照这三个路数:降薪、裁员、抓绩效。
 
降薪听起了就非常不厚道,但在企业陷入至暗时刻,降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但是降薪不是通过克扣员工的薪资来达到缩减人力成本,和员工沟通,让员工愿意和公司一起共渡难关,并承诺在公司获得利润的时候补还薪资。
 
裁员是企业在危机面前断尾求生的常规手段,随着公司业务的调整,组织架构也随之调整,去掉冗余的人力,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降本的途径。
 
抓绩效设置考核是企业增效的手段之一,有人说提升人效,关键是做好绩效管理。
 
通过绩效管理,激励高绩效者,淘汰平庸绩效者,保持组织的活力,实现增效。
 
经营效益是企业发展的“面子”,而组织与人才效能则是“里子”。
 
做好降本增效的企业,不怕大考。
 

海底捞的员工管理
一度成为业界管理的标杆
 
 
在#大家为什么不爱吃海底捞了#这个话题下,网友纷纷说出原因:
 
 
“吃不起”
 
“妙脆角什么的有些点已经没有了...宝宝玩具有时候也没有...感觉服务缩水了”
 
“主要还是经济不景气,消费水平下降了。”......
 
在网友的评论中,能够用直观的了解大众对海底捞的意见,但是海底捞依旧有人热衷。
 
说起海底捞,大家不约而同都想起了海底捞无微不至的服务。
 
 
“东西干净放心,味道中上,最主要的是有人看娃,海底捞真的是有娃之后首选餐厅......”
 
有人说:“海底捞的菜品确实不算出众,但是服务真的很到位,所以火锅的话我首选还是海底捞。”就此看来很多人都是奔着海底捞的服务去的。
 
海底捞的服务确实没的说,曾经海底捞凭借出色的服务成为餐饮界的明星企业、中国企业的代表名片。
 
《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的热销,也在说明海底捞曾经的市场地位和追捧程度。
 
那么,海底捞的员工为什么愿意拼命干?
 
曾听到一位网友说起:他曾在海底捞打工,累是真的累,但是宿舍是他打工住过最干净整洁的宿舍。
 
(海底捞员工宿舍)
 
宿舍的其他人大部分是由于家庭原因早早出来打工的,对比其他店,在海底捞吃住都是比较好的,宿舍更像一个家那样,有一位和蔼的阿姨每天都会帮忙收拾,大家下班后就是完完全全的放松状态。
 
并且,海底捞不看学历,只要你肯努力,就有机会晋升,海底捞的现任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就是从服务员升上来的。
 
从服务员到CEO,杨利娟被外界称为“最牛服务员”。是她自己努力上进,也是海底捞能够提供机会。
 
其次,海底捞有透明的薪酬梯度,员工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奖金、荣誉奖金等多层次构成;不同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也比较大。这样透明的薪资梯度,能够激励底层员工不断向上级攀岩。
 
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双手改变命运”是海底捞最深层次的动力源。
 
通过激励哲学去激励员工,让他们心里有光。以前一些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务工人员,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海底捞让他们相信只要愿意干,就会有机会。
 
正是恰到好处的激励,让海底捞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张勇就曾经说过:“我相信这个世界上80%的人都是好人,所以我会去考虑怎么激励这80%的人,而不是因为那20%的人,投入更多的管理、监控成本。”
 
海底捞的成功是由海底捞的成员共同组建出来的,张勇也深谙这一点,所以在对员工的激励也从未落下。
 
海底捞的员工管理曾一度成为各界管理的标杆。
 

做自己擅长的事
 
 
亏损两亿多的海底捞是失败了吗?
 
千人千面,有人认为海底捞已经成为过去式,有人坚信海底捞会继续发力。
 
其首席战略官也曾表示:“鞋带松了,就停下来紧一紧。”
 
到目前,海底捞仍有一千多家店,稳居业界第一,依旧是火锅界的扛把子。
 
 
当下,海底捞需要的是把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
 
将员工培养成合格的海底捞员工,从用服务吸引客流到用服务留住客户。
 
对于海底捞来说,极致的服务一直是其多年以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就比如瑞幸福凭借一杯“生椰拿铁”让瑞幸涅槃重生。
 
自2020年因造假被迫从纳斯达克退市、到浴火重生,瑞幸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瑞幸出新品的速度非常快,据数据调查显示,瑞幸平均两周一个新品,2021年的“爆款”深椰子拿铁一直都yyds。
 
另外,在营销这方面,瑞幸更是当仁不让。
 
从和34年从来不联名的椰树联名、到奥运冠军谷爱凌、孤寡青蛙......瑞幸拿铁一直都走在联名营销的前端。
 
 
瑞幸的逆袭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做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有方向,做战略,敢创新,才能长青。
 

写在最后
 
 
面对危机,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解决危机的企业需要足够的敏捷力。
 
敏捷力则是检验企业的第一个标准。它是生态组织对挑战、机会和问题快速反应、灵活应对的能力。没有敏捷力,就没有未来。 
 
海底捞从1994年创立至今,风风雨雨走过了28个年头,只有经历过暴风雨的企业,才有能力对抗飓风。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
 
没有哪朵玫瑰没有荆棘,最后的绽放是美丽,最好的盛开是反击。

如有启发,文末点个免费的「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