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剧讲堂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话剧演出艺术(上)

 顺其自然h 2022-08-23 发布于北京
在中国话剧艺术开拓起步时,不可或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新剧。革命新剧伴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设、发展和壮大。其最初组织是工农剧社,“是工人、农民、红军、苏维埃职员等研究革命戏剧的组织,以发展戏剧战线上的文化革命斗争,帮助苏维埃战争的艺术运动为宗旨”,这些成员是既拿枪又拿笔、既战斗又歌舞、既勇于献身又遵守革命纪律的战士,他们起步于革命需要的宣传舞台,从歌唱跳舞开始,抒发革命豪情,革命战争需要宣传什么就宣传什么,需要以什么形式演出就以什么形式演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战壕,与官兵们同呼吸共患难,暴露旧社会的黑暗,显示新社会的光明,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无条件地帮助部队完成了文化建设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认为:苏区的革命新剧,帮助了亿万大众从沉睡2000年中觉醒过来,意识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同儒道两教的胆小怕事、消极无为、静止不变的思想作斗争,教育他们,说服他们,直到没有疑问;有的时候也缠住他们,强迫他们起来为“人民当家作主”而斗争,为共产党心目中的具有正义、平等、自由、人类尊严的生活而斗争。
工农剧社编创的革命新剧最大贡献就是塑造了舞台的新形象——工农兵的典型形象,将演剧变成一种观众参与度极高的大众化、普遍化的剧场艺术。在中国话剧艺术迈向1949年的进程中,这个方向始终引领根据地演剧运动,并孕育了1942年5月23日至31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观点,这是正确对待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与方向,是创建革命根据地演剧革命特征的一次划时代的总结与展望。从此,根据地话剧运动更加清醒、更加主动地沿着这个坐标,配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号角,完成了一场场“敌我较量”的“反转”,讴歌了一件件英雄的事迹,为中国话剧演出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艺术篇章。
如今,我们站在建党百年的这一伟大历史节点上,非常有必要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演剧运动,重拾那些个从实际斗争中塑造出来的舞台形象剪影,因为,在中国话剧艺术的历史进程中,根据地演剧始终是一束别样绚烂的鲜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沃土,最终将人民气质、人民风范展现在遍地开花的中国舞台上。

图片

红军第一军团战士剧社在黎川三都镇上演《庐山之雪》

一 、工农红军苏区根据地革命新剧完成演剧的大众化普遍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演剧活动从苏区开始。在当时井冈山、湘赣、海陆丰的苏区根据地,红军部队的演剧宣传运动统一自称为“革命新剧”。其第一次演出浪潮自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始,至1936年底红军长征后会师陕甘宁边区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标准:宣传革命思想,提高军民觉悟;艺术标准:追求本土表现形式,铺陈地域文化特点;组织标准:启动快,规模大,影响广。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这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中国共产党迅速制定的战略方针是“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而利用新的宣传方式——革命新剧,成为贯彻党的战略方针的快速而直接有效的工具。其目的一是进行自我教育宣传。红军中的军人,大多是年轻力壮的善良农夫。他们因缺乏教育,知识浅薄,当兵打仗的目的很单纯,对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很淡薄。二是揭露反动派罪行,打倒土豪劣绅,号召土地革命。三是宣传红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928年,红四方面军设立了宣传队。规定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均需派五人担任宣传工作,这五个人不背枪、不打仗、不服勤务。五人分为两组。三人一组为演剧队,工作范围包括:教唱歌曲——从山歌小调到“红军纪律歌”再到“国际歌”;说快板——有以小故事的方式进行的化妆宣讲,也有以时事、事实编成的活报;两人一组为文字宣传组,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笔各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统统都要写满红军的标语,如“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等。
“活报”是抓住最新、最现实的重要时事和问题,融讽刺、滑稽动作为一体的样式。最初的“活报”是由两三个人,每人几句话完成的,目的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讲道理,受到根据地军民的欢迎。有影响的“活报”有《老祖母念金刚经》(1927年8月2日演出于南昌军民联欢的大会上),说明靠念金刚经不能挽救全家人的生死的道理;《打土豪》(主要演出地点在井冈山的大小五井)的雏形是:扮演土豪的演员头戴丝绸帽,身穿锦缎袍,胸挂串串铜钱,叮当响着走上场来自报家门:“我是土豪,家里有田地,放了若干债,日子过得快乐幸福。”接着是扮演农民的上场,他穿着打着块块补丁的破烂衣服,面黄肌瘦;最后是扮演红军的上场,揭露土豪恶霸的罪行,绑起土豪去游行。后来,该“活报”定型为:第一场表现土豪吃喝玩乐,作威作福,大叫收租、放高利贷;第二场表现农民组织了农会,控诉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拿起梭镖、大刀去抓土豪。就这样,一部有特定情节和人物的“活报”完成。

图片
长征前夕,战士剧社部分成员合影

192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在决议的第四部分特别用四千字强调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其中提到:“宣传工作是红军的第一个重要工作”“化装宣传是一种最具体最有效的宣传方法”。决议规定:“以支队为单位,军及纵队直属队”成立宣传队,受最上一级政治委员或政治部领导,宣传员扩大到16人,经费“由政治部发给,须使之够用”。从此,化装宣传工作被强化。据1930年的《红色中华》披露:红军“对于提倡新剧,非常热烈”“各部队中都开始组织随军剧社”“经常练习与排演新剧”,此举“增进了红色战士的活泼精神与愉快情绪,提高了作战的勇气,特别是,增加了红色战士政治上的阶级觉悟”。
1930年5月1日的《劳动》报这样写道:“工农群众正式创立了红军,因此红军成为革命民众歌颂的武力。” 根据地“农民无代价地得到了自己的土地;工人增加了数倍的工资,得到了八小时工作制,得到了一切周密的劳动保护,女工、童工得到了特别的优待。”从1927年8月1日成立红军,到1930年,根据地已经扩大到湖北、广西、江西、福建的大部分,湖南、广东、河南、安徽的一部分,红军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壮大,不是武器好,不是特别的魔法,“简单一句话,因为他们本身都是工人农民,因为他们站在工农利益上奋斗,所以他们到处有千百万工农群众拥护。” 这些最初加入工农红军的有矿工、铁路工、兵工厂工人、印刷厂工人,逃难的农民和根据地的农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前过着没有土地、没有收入的饥寒交迫的生活,他们加入红军首先是要过自己不交税、不交租的有土地的生活,然后他们要识字、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明白作战的目的——“杀死地主和军阀的走狗!杀死屠杀工农的帝国主义者!为受苦受难的大众而战的信念”。

图片
红二方面军儿童剧团演出“陆海空联合作战”

红军的群体形象被认定为: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红军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最先进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红军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意志,红军必须为人民服务,保卫祖国是红军神圣的任务,红军是以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为奋斗的目标。
从此,红军群体形象如何用演剧的方式达到家喻户晓,成为宣传队的主要任务。1931年,根据地聚集了第一批有文化、艺术修养的新剧工作者,包括沙可夫、李伯钊、胡底、钱壮飞、赵品三等人的骨干力量,他们或从苏联学成而归,或从上海辗转而来,既有革命思想又有宣传经验,将根据地的活报变成了活报剧,将更多的情节编成了新剧。(未完待续)

*张殷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
*本文原载于《新剧本》杂志2021年第四期“剧讲堂”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