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管理的关键问题

 mynotebook 2022-08-2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配图摄影 by 辉友志林」

如果想研究管理,一定要读懂彼得·德鲁克。我们一直在说的OKR,其思想就缘起于彼得·德鲁克的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管理自我(Managing Oneself)》一文1999年首次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HBR),也是该刊最受欢迎的文章之一。文中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七大问题,并自问自答。作为自我探索的重要一步,我也参考这些问题中的前五个做了自我回答。

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文及《管理自我》一文(链接见文末)之后,能找30分钟时间,对这些问题做自问自答。此外,我在知识星球上也给大家留了同样的作业,希望每个加入星球的辉友,都能严肃回答这些问题。

1、我的长处是什么?
What Are My Strengths?

我的长处是「布道」,我把布道理解为「因为喜欢和认可而持续推广某种事物的行为」。比如我喜欢写作,并从中受益,我会持续地推广写作。我喜欢价值投资,并且从中获得回报,我会坚持推广价值投资。

事实上,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换过六七家公司,做过十余种不同的工作,包含C/C++程序员、SDK开发者,测试团队leader、开发者社区运营、云布道师、用户反馈研究、地图产品经理、自动驾驶产品经理、组织发展、战略等等。这些工作看似没有任何关联,但背后始终不变的是我持续地在「布道」 —— 不断在邮件组、公司群、公众号、朋友圈等等地方持续推广我所喜欢和认可的东西。我因此获得新的工作机会,也因为这种特点而深深爱上一些工作。

所以,布道者是我的身份,布道是我的特长。我所宣扬的,正是我所相信的,也是我所践行的,也是我相信他人同样可以从中受益的东西。

2、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How Do I Perform?

我的工作方式很简单,我需要自己探索、实践一些东西,找到我认可的事物,然后向更多人推广,使之被接纳,从自己相信的东西变成大家相信的东西,从最初的想法变成现实中的事物。为了让更多的人相信,我自己首先要相信。为了让更多的人改变,我需要自己先改变。一言以蔽之,我需要知行合一,以行践言。

比如我现在所做的工作,是通过运营方法论,帮助公司设立正确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它,这其中需要涉及大量的「变革」工作,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过去的方式行动,我们就无法达成远大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不是通过线性的努力就可以达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持续的变革,而我认为,推动公司改变、推动部门改变和推动自己改变,究其本质而言是同一件事,而且我们一定要从自己改变开始,推动部门改变,最后推动公司改变。如果我们自己不愿意改变,拿什么去推动他人改变?

3、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What Are My Values?

我最核心的价值观是:知行合一,即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手上做的保持一致。这件事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因为我们一般习惯于「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而且我们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问题,期待他人改变,而不是自己改变。我不是圣人,我也有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会用「知行合一」不断去校正自己的行为,我争取做到只做我自己相信的事情,而坚决不做我自己不信的东西。

其实知行合一对我而言不仅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是我认知迭代的方法论。每当我看到一个认可的方法、理念,我就会去生活工作中践行。而随着践行的深入,我对于这一方法或者理念的认知会更加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小学就学到的诗句在我的人生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知行合一也对我选择朋友,选择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只会选择那些同样知行合一的人成为我的朋友,所以我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很少。我也只会选择那些同样知行合一的公司为我自己的工作环境,我希望能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坦坦荡荡地做我自己,而不用为了迎合他人而做自己不相信、不愿意做的事情。

4、我属于何处?
Where Do I Belong?

我觉得我所属于的环境有如下特点:知行合一和持续成长。

知行合一前面提过,我自己几年前面临工作选择时,曾经为了几个看似不错的工作机会而纠结,纠结的原因是如果选择加入这几家公司,我就要放弃自己的特点。比如,我要为了宣传公司的产品单独注册一个微信号,因为这些公司要求员工的微信朋友圈发送公司所要求的的内容,我听说很多人在加入这些公司之后,要么放弃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要么干脆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用新的账号去应付公司的检查。

虽然当时这些公司的发展势头也不错,但我始终为了这种「知行不合一」而纠结,最终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后来我发现,即便我加入这些公司,获得不错的收入,但我会因为种种「知行不合一」的问题而不开心。慢慢地,我要么成为一个我不喜欢的人,要么坚持自己的特点,很快离开这些公司。

另外一点,我对于公司的成长性很在意,因为我不喜欢简单的重复,也不喜欢一眼看到头的工作生活。我希望不断接触更新鲜的东西,不断尝试之前从未尝试过的工作内容,我希望不断刷新自己,不断成长。因此公司的成长性是我非常在意的。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会归于琐碎,不会在这世间留下任何痕迹。如何在注定平凡的宿命中寻找一线生机,其实最好的办法是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即找到比我们个人更伟大的事业,成为它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前提是这群人都有共同的、远大的目标 —— 这是好公司的终极秘密。

5、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What Should I Contribute?

我是布道者,而我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应该是尽可能大范围地深入推广那些真正值得推广的理念,直到这些理念也进入更多人的心田,被他们所接纳,逐步开始尝试,最终变成他们的一部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实质意义的改变,正如这些理念在我的人生产生了价值一样。

所以,决定我贡献大小的主要是以下的要素:

第一、这些理念是否真正有价值,真正伟大?
第二、这些理念对他人的影响能持续多久?
第三、这些理念能影响多大范围的人?
第四、这些理念能够在多深的程度上影响这些人?

事实上,后面三条要素最早出现在2003-2004年左右,那时我还在Motorola工作,我在至少一个工作笔记本的封面上写下了公式:

影响力 = 影响多少人 x 影响他们多久 x 影响他们多深

过去十几年来,我一直记着这件事,也在持续地践行。

以上,就是我对德鲁克问题的回答,也期待看到你的回答。

P.S. 原文链接《德鲁克 | 管理自我 (Managing Onesel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