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份“外交文件”,成为大清与八国联军开战的导火索

 新用户8926AVU2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慈禧太后

1900年6月21日,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大事件,慈禧太后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决定:向十一国宣战,将大清帝国拖入深渊。

导致慈禧太后做出这一决定的根本原因,是一份“外交文件”(也有史学家称为“外交照会”),有关这一外交文件的来龙去脉,成为大清王朝未解之谜。笔者综合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试论述如下。

文章图片2

义和团运动

十字路口上的大清帝国

  1900年6月,北京紫禁城风云变幻,清朝官军在天津与联军开战,联军司令西摩尔本组织各国“杂牌军”,准备进入北京武装保卫使馆,此时北京的局势已渐渐失控,义和团大量涌入北京,日本书记官杉山彬与德国公使克林德相继被清军杀死,列强开始向中国大量派遣增援部队。

此时,慈禧太后对西方列强是战,是和,还是拿不定主意。慈禧太后对义和团,以及以端王载猗为首的主战派感到一种忧虑,准备解散义和团,安抚各国公使,如果按照这一决策,也许大清帝国将躲过一劫。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一封“外交文件”,让大清这艘巨轮驶向茫茫不可知的深渊之中。

文章图片3

大学士荣禄

子夜,荣府的不速之客

 6月16日,北京城已经是初夏了,这天的深夜,一个黑影急匆匆地敲开荣禄家的大门,荣禄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心腹江苏粮道罗嘉杰的儿子,奉父亲之命星夜赶来。

罗嘉杰的儿子带来一封绝密书信。这封“密报”说各国公使已经联合决定,“勒令皇太后归政”。

具体内容大概有四项:

第一,各国指定一处给皇帝居住;

第二,各国代收天下钱粮;

第三,各国代掌天下军队;

第四,各国要求皇太后归政。

荣禄听后大惊失色,手足无措,一夜无眠。史书记载他:“绕屋行,旁皇终夜”。最终,他决定天亮立即向慈禧太后告密。

  慈禧太后看到这份“外交文件”之后,万分惊愕,悲愤交加。《景善日记》记载“太后阅后,怒极。言:'他们怎敢干涉我的大权,是可忍孰不可忍!外国人无礼至极,我誓将他们斩尽杀绝。’”

文章图片4

朝廷紧急会议

6月17日,慈禧太后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即第二次御前会议),会议一开始,慈禧太后竟然当众宣读这份“外交文件”。

最后一条:各国要求皇太后归政。慈禧太后没有宣读,其实有前三条就够了,这那是什么外交照会,简直就是列强国家要在大清发动政变,不仅要慈禧太后退位,还要收走国家财权和军权,最令慈禧不能接受的是,列强要光绪当皇帝。这是对视权力如命的慈禧太后,简直就是要她命。大清可以割地、赔款,但是让太后退位,是万万不能的。

文章图片5

义和团运动

紧急战前动员

慈禧太后读完之后,大殿里跪倒了一片,至少有20多人立即痛哭流涕,纷纷此起彼伏响起了:“臣等誓死效忠太后,立与洋人决战!”的声音。

大学士荣禄见状,也伏在地上声泪俱下:臣以死效劳!

看见这一场景,其他反战派大臣再也不敢说话了。

慈禧太后平静了一下说:“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中国近代史资料众刊・义和团》)

这样,第二次御前会议,居然变成了“战前总动员”。

文章图片6

紫禁城

向十一国宣战 

1900年6月20日,慈禧太后下令重赏义和团,十几万义和团涌入紫禁城,正式向英、美、法、德、俄、日、奥、意、荷、比、西十一国宣战,并派兵进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区。

  神秘的“外交文件”

大学士荣禄子夜接到的“外交文件”,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神秘、最关键的一份“外交文件”。史学家对此质疑不断,成为大清王朝未解之谜。

文章图片7

联军攻入天津城

疑点一:传递途径

这份“外交文件”,并不是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送呈清政府的,无论是送到荣禄,还是慈禧太后面前,都没有经过任何一个中外外交人员之手。

文章图片8

联军攻打北京城

疑点二:取得的方式

按照荣禄的说法,这份洋人照会,是江苏粮道罗嘉杰委托他的儿子秘密送来的,而根据罗嘉杰自己的说法,这时他通过关系弄到手的。罗嘉杰的官职是粮道,负责转运粮食的小官吏,居然会弄来这样一份“绝密文件”,更是让人疑惑不解了。

史学界还有一种观点,来自于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认为这封“密报”是《华北捷报》(英国人在华所办报纸)上的一篇“社论”,上面也确实有“慈禧太后及其同党……应当滚出北京,希望能使光绪皇帝复位”之类的话,却并非列强向清廷提出的“条件”。

文章图片9

八国联军

疑点之三:时机选择的紧要

这份“外交照会”出现在大清帝国与列强是战、是和,对义和团是剿,是抚的十字路口,而且,朝廷内主战派和主和派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候,更为关键的掌握大清帝国命运的慈禧太后,也是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的关键时候。

在历史的这些关键节点上,这份“外交照会”从天而降,照会中的每一条内容传递出来的信息,尤其是让慈禧下台,归政与光绪,犹如一把尖刀,直刺慈禧太后的心窝。

从某种角度说,这一照会,成为1900年八国联军战争的导火索,慈禧决心不惜代价与列强“拼一死战”。

文章图片10

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

慈禧太后是否被蒙骗了

近代史学家在研究史料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慈禧太后是不是知道“外交照会”的真伪,是被蒙骗了,还是利用它作为自我保全之策?

根据众多史料分析,以慈禧太后执政的老道,很可能她明知道这份照会是假的,慈禧太后需要这份照会在朝廷高层内统一思想,形成一个集体决策,而非太后一人独自决定开战的事实,并有效实施战前动员,一旦战败,列强追究开战的责任,慈禧太后也会推到主张开战的大臣身上。

文章图片11

联军登陆大沽炮台

担任晚清宫廷史官达十九年之久的恽毓鼎,在他《恽毓鼎澄斋日记》中,记载了第二次庭前会议中,慈禧太一段话:

“今日之事,诸大臣均闻之矣,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战,顾事未可知,有如战之后,江山社稷仍不保,诸公皆在此,当知我苦心,勿归咎予一人,谓皇太后断送祖宗三百年天下!”

这就是慈禧太后要得到的,一旦战败,责任是大臣的,随时可以成为替罪羊。

文章图片12

联军在慈禧寝宫合影

后果无法估量

后人不断考证和分析,这份在帝国命运危急关头出现,并导致大清帝国彻底坠入深渊的“外交照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份伪造的外交照会,纯粹是本土制造出来。

文章图片13

端王载漪等人

造假者:端亲王载猗,售假者荣禄,受益者:慈禧太后。

这恐怕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使国家付出代价最为惨痛的一种造假案。

参考书目:《中华野史》、王树增《1901》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