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技术极其拙计,大家将就着看。 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长平之战爆发时一些重要节点的具体位置,及战役简单推论。相关位置主要参考史记正义。


高平的城市位置变动不大,基本古今一致。 位置一 廉颇西壁垒 □正义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 位置二 赵括被围处 正义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五里,即赵括筑壁败处。 位置三 赵军被攻破的两个堡垒之一 “正义括地志云:“赵鄣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赵东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
按照这个推算,双方四月到六月的接触战中,主要是在高平西南方或南方,秦军致力于打通进入上党谷地的通道、获得一些军事据点。比如攻占都尉城,可以获得从西方进入谷地的通道,但秦军主力也可能从河内陆区北上。 廉颇被迫固守之后,高平城与位置2处的西垒相继丢失。 赵军东垒也许位于三甲镇附近依托附近的山势,与西垒拱卫两山之间可以北上的平地。西垒丢失后赵军侧翼暴露,被迫向北撤退重新在4的位置附近构筑防线。(这个位置拿不大准,画的只是大概。)
古今舌战第一人、对手太强天不公、假以时日必成器、你行你上啊的括神将出马啦,完全被白起牵着鼻子走。

可以看出高平-三甲镇-神农镇 这一线,两边是山,高平和西垒被秦军占领后稍一改造,下边一堵,是一个十分完美的U形口袋。 赵括率军追造秦壁,他主攻的位置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从赵军被围后固守的位置1距离秦军夺取的西垒2,距离只有一里来看。 大概可能是想重夺西垒,借助地形优势威胁高平。又或是想绕开有山势作依托的西垒和城池的高平城,从二者之间的平原突破。此处秦军应也是构筑了防线,但攻打难度比两边要低。 但这些都不大重要了,口袋一关,括帝,这位只有加上N多前缀才能变成名将的二货,变成死狗一条。戏说几句,与君共勉 。赵括率主力出击和秦军对阵,秦军被赵军击溃了。正常来说这时候应当尝试追击,扩大优势。赵括追击到秦军壁垒下,看见秦军正在接收溃军。这种情况下赵括下令趁势突进,希望攻破秦军壁垒。但被做好准备的秦军击退,接下来就是耳熟能详的被打乱,包抄并堵住。通常而言,被打乱了时应该固守,重新整备兵力,避免大溃败。非常常规的用兵方式-也就等于告诉了白起下一步赵括是咋想的 如此狭窄的地形下,可供机动的地域是很小的,稍微注意侧翼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不过除了天才以外,第一次上阵打出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我依旧记得七八年前玩全面战争之初,连电脑都打不过,数十次的会战才磨练出一些战争原则。给扩吹一个建议,去玩玩全面战争系列你就会放弃吹括了,真心犯的都是基础错误,而且是用侦查骑兵就能避免的错误。 也许有人说,白起大范围机动奇袭,是很难防御的。但是我想说,奇袭往往要借助时间和地利,秦赵对峙双方对此地的地理情况都了如指掌,并不存在哪一方对地理的运用更高一筹,而长平此地要说也是赵军更熟悉才对。第二时机,此战秦军并不存在特别的运气,仅仅是诱敌包围而已,赵括在并无明显胜机的征兆下就投入所有主力,就像个毛头小伙经不起熟妇勾搭,三拐两拐进了巷道深处,结果冒出三五个大汉才发现中了仙人跳,至于后面反抗打伤了一两个歹徒后还是让人一棍子敲晕。扩吹不至于,要吹咱括神中了仙人跳还奋起反抗打伤了俩大汉,虽然最后被敲晕,但也很英勇啊,一般人连反抗都不敢。白起率领秦军,利用夺取的赵军西壁垒,利用周围地形,又修筑了一些壁垒,构成了巨大的包围圈!
在赵括出战后,秦军诈败,把赵括引入包围圈,然后秦军的2万5千奇兵杀出,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封住了口袋口,并迅速构建起新的堡垒,将赵括主力死死围住!插翅难飞!长平的地理特征,一个字总结就是窄,不利于进攻方兵力展开,故当廉颇前期接战吃了小亏,退缩到丹水防线,兵力密度大幅增加,秦军无处下口。背山夹河,仅曝露出南线一小段突出部,引诱秦军进攻,打算在此处和秦军进行兵力兑换比很划算的战斗。秦军的战斗力假设是赵军的130%,但在防御工事掩护下的赵军也许加成了50%,打起来赵军就占上风。 如果仅仅是这样,秦军可以威胁赵军的补给通道,逼迫赵军出战。但老廉和补给处丹石防线距离很近,秦军要想从南线迂回一个直角去截断补给,结果只能是被前后夹击。所以对秦军最有利的情况就是让赵军离开丹水防线而靠近己方营垒,那么运动的安全空间既有了,阻援的时间也有了,不至于在阻援时被赵的救兵驱赶。 如此种种,括神不管怎么吹自己深通韬略,但长平的地理特征所决定的必然战术选择竟然一点都看不出来,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敌人的指挥棒行事,何其迂腐愚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