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的战况是怎样的?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8-07-19

说史不说图,有人说等同于耍流氓。那就上图,先来看看长平之战的爆发地——上党高地。

顺着地理走位,沿着运城、临汾、太原、忻州、大同一路逶迤穿行,会经过运城、临汾、太原、忻定以及大同盆地。这时你会发现你已经走完了山西最好走也是自古人们通行率最高的几块盆地。

除此之外,在山西的东南部还有一块被古人称为上党的高地。这块被太行山、王屋山、太岳山包围的高地虽然高度让人仰望,可惜因为这三大主要山脉延伸的触角太长造成了其内山体相连纵横,使得此地本来有幸可以成为上党盆地的它,反而成为了上党高地。

先看下整体上的上党高地具体位置!尧舜禹,夏商周六朝古都位置与上党的地理位置关系

再看太行八陉下的上党高地位置有多重要!

上党高地,由于河流的冲刷与常年不停的堆积,形成了两块主要的盆地,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

当然,顺着河流更能清晰看出这两块盆地与上党高地的关系。曹操铜雀台建在邺城边上,邺城却紧邻着一条从上党高地流下来的河流——漳河。它的发源地就是如今的长治盆地。漳河分为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条河流于合漳乡地区汇合,一起从太行山脉流到河北平原。清漳河对于今天的主题明显不在一个频道,所以重点解答的是浊漳河。相对一枝独秀的清漳河,分为北源、西源、南源的浊漳河覆盖了长治盆地绝大多数区域,可以称之为长治盆地的母亲河。作为上党高地拥有最大面积的盆地,往南越过一片被命名为‘秦岭’的东西向的阻挡山脉会到达另外一片盆地——晋城(泽州)盆地。

很明显,晋城盆地相对于一马平川的长治盆地显然不是那么平整,虽然盆地面积也算可以,总是给人有点坑坑洼洼路不平的感觉。总体扫视晋城盆地其间,视线总是会被一个又一个的山体隆起挡路。而长平之战的爆发地就是在这片疙疙瘩瘩的晋城盆地,准确来讲是在晋城盆地的北半部,高平地区(古称泫氏)!

对于长治盆地有浊漳河三源作为母亲河,晋城盆地仅仅有一条被名为丹河的河流从上段提到的“秦岭”之丹朱岭之处发源,向南一直流淌,经过高平(泫氏),走过一段平原地带在下城公村钻进了山沟里,然后南流穿破太行山脉流出,靠近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冲出上党高地,从而来到平原地带的沁阳(野王),汇合另外一条从上党流下的沁河,再流到黄河。这三点用壁垒连接起来,恰恰正是赵军廉颇设置的丹河防线的大体走向!

之所以长平之战会爆发在如今的高平地区,原因在于赵军如果不在‘秦岭’之处阻击住秦军,那么如果把秦军放入一马平川的长治盆地,无疑是开门揖盗,与人方便!在冷兵器时代,如果军队战斗力不行,那就只好借助地形翻盘了!恰好,高平地区正好可以满足赵军利用山形地势构筑有利的防线。对于秦军来说,赵军依照山势走向苦心孤诣构筑的防线无疑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逾越的,这也是自知不敌的廉颇坚守不出,持久干耗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廉颇不知道,他为秦军构筑的防线竟然成了赵军45万大军的坟墓,最终染红了丹水!

当廉颇被赵括替换的时候,秦赵战事已经可以算是进入了后期了。同时,两军对抗的前线也从当初的老马岭防线被推进到了丹水防线。赵军的丹水防线北起之处就是丹水的发源地,名为丹朱岭;中间点是在当时被称为泫氏的高平,而它的南端尽头则是丹水从平原窜进山区的下城公村。

仅仅依靠丹水防线是远远不够的,赵军还在其后倾情打造了一条名为百里石长城的防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秦岭”。它是由西起丹朱岭,羊头山,关岭山,东达太行山余脉的马鞍壑构成的。

在百里石长城防线与丹水防线这两条成大约成四十五度角的范围里面从西北到东南依次排列着将军岭、韩王山、大粮山与圣佛山。圣佛山与大粮山之间是丹水支流大东仓河,尽头直达故关不远。韩王山与大粮山之间是丹水另外的支流小东仓河,它的尽头也是故关不远。故关是羊头山与关岭山的缺口,也是秦军如果打破丹水防线,意图进入长治盆地最主要的通行通道。

将军岭与韩王山之间也是存在一条丹水的支流——永禄河。只是它的流经尽头没有和故关一样的山体缺口,所以最后只是被阻挡在秦岭以南慢慢湮没。将军岭是永禄河与丹水的分水岭,丹水东岸靠近将军岭的地方有个名为长平邑的地方。

长平邑顺着丹水逆流而上可以找到通过“秦岭”也就是百里石长城的另外一个天然的山体缺口——长平关(参看国道227),进入长治盆地。不过,这个缺口早已被擅守的廉颇堵住!相对于这个天然缺口,赵军最常使用的还是故关这个山体缺口。很简单,故关此处相对长平邑所在的缺口地势较为平坦一点,开阔一点!正因为地形平坦,所以赵军从长治盆地后方接收给养,出故关后,再送到泫氏(今高平)的丹水前线也相对容易。

秦军作为进攻方就简单多了,除了丹水作为和赵军对峙的前沿阵地之外,从廉颇手里夺来的第一道防线——老马岭防线也可以作为一条失败的退路与阻击线。秦军幕府所在,最好的选择当然是三水汇集的光狼城(今康营村)。(上图)

以泫氏为中心的丹水防线,从丹朱岭处的长平关逶迤而下一直到下城公村,赵军设置的壁垒按照今天的地名对应依次为长平关、赵庄、掘山村、长平邑、永禄村、三军村、箭头村、石门村、企甲院、围城村、店上村、上城公村、下城公村。以上为廉颇苦心孤诣的防线,可以看出丹水防线与百里石长城防线配合的是如何的紧密!

公元前260年,赵括替代廉颇,一方面为了迎合赵孝成王速战速决的企盼,一方面为了证明自己。赵括全盘废弃廉颇的战略,史载其“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并且由此引发了八名赵军将领以死相谏的强烈反对!于是,赵军开始渡过丹水,来到丹水西岸的秦军壁垒,频繁挑战,试探秦军战力。此时,武安君白起正在秦军壁垒处注视着赵军的一举一动。针对赵括一反常态的进攻态势,白起屡次命令秦军佯装败退不敌,滋养赵括轻敌战心。


此时的赵括已经被白起养肥了,开始下令赵军全线出击。经过激烈战斗,秦军佯败,赵军得胜后立即渡过丹水,来到丹水西岸秦军壁垒。此时的秦军一反常态,对赵军展开凌厉反击。赵军苦战不能突破秦军防线,又连续调发后援部队加入战斗,亦不能破秦垒!此时,秦军派遣的两路轻兵已经完成了迂回包抄,彻底截断了赵军的后路。

秦军一路兵力25000人向东北溯端氏河(秦川水、固县河)直插仙公山,然后折向东南的赵军的百里石壁垒之后,夺取了长平关。

秦军另外一路25000人,沿着蒲水河谷而上,经过陵川县,来到赵军百里石长城防线最东端——马鞍壑(东马安村附近),突破赵军薄弱的防守,攻打赵军重兵把守的要地故关。

除此之外,为了十拿十稳,白起另外派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趁着赵括主力攻打秦军壁垒无暇顾及其他之际,强行突破泫氏,顺着小东仓河直插赵军故关,配合蒲水方面赶来的秦军一举攻克了故关。接着秦军后援部队如潮水一般透过秦军5000骑兵打开的缺口,迅速填满了故关到泫氏之间,隔绝了赵军主力与辎重部队的联系!

此时,秦军已经控制了百里石要点之地——长平关、故关,切断了赵军辎重给养与援兵通行口,完成了对赵军关门打狗之势。

赵括军队攻打秦军壁垒,遗尸甚众却不能突破秦军防线!此时的赵括不知道他已然被包了饺子!赵军完全被秦军包围在长平关——泫氏——故关,这个三角地带。

此时,赵括的突围方向,向高平关方向秦军防线与泫氏方向秦军控制的晋城盆地南部突围的意义已经没有必要了。唯一的两个方向是长平关与故关两个方向。

但是,秦军穿插部队已经将赵括主力与辎重部队一分为二,赵括主力位于长平关与泫氏之间,赵军辎重部队又被秦军包围在大粮山。前者兵多食少将多,后者食多兵少将少。

此时,秦王征发新占领的河内新建秦军已经协同秦军奇兵控制了下城公村——马鞍壑——长平关,牢牢地隔绝了赵军来自国内的援兵。

此时的赵括军被围困了46天,已经到了“阴相杀食”的地步。于是,赵括亲自领军向长平关方向突围,轮番冲杀,威力强大的秦弩立即将赵括射杀。赵军将赵括尸体埋于今赵庄,剩下的20万赵军士卒则在今企甲院(原名弃甲院)全部投降。

此战秦军也被杀伤近半,仅剩25万。对于赵军剩下的20万人,秦军士兵眼中看到的是一个首级一个爵位!得到秦国高层的屠杀令后,秦军除了放回240个小兵散播恐惧外,将余下的赵军全部斩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