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不下去,硬不起来”的父母,脆弱又混账的孩子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地铁站里那个连踹母亲六脚的孩子,让人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我们究竟怎么对待孩子,才能教养出一个合格的人

我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解读他们之间怎样的关系动力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这肯定是不少父母接受不了的,我只想说很多时候父母没有在该强硬的时候强硬,没有在该柔软的时候柔软,最后“制造”了这些蛮横,但又非常脆弱的孩子,一个内心没有支撑,行为没有规矩的孩子。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当今孩子的诸多问题,绝不仅仅是父母两个人造成的,这是整个社会,学校合力实现的一个结果

在《娇惯的心灵这本书当中,作者剖析了美国教育在商业化背景之下,将孩子培养得越来越虚弱、狭隘,以最大的可能性揣测别人的恶意。教育变成了最赚钱的生意,而不是培养人的事业。

书中讲到,如今美国校园里流行一个词,叫“微侵犯”,比如,如果问一个中东裔美国人“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里来),就构成了“微侵犯”。因为这句话被解读为“暗示对方不是在美国出生的”。一些学校甚至组建专线,鼓励学生举报“微侵犯”。

学生们随时可以举报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甚至不必等到下课。结果就是,老师们提心吊胆地搞教学,再重要的内容,只要可能引发争议,就舍弃不讲。老师们被要求谨慎选择用词,以免给学生们造成心灵创伤。

孩子真那么弱不禁风吗?No,社会合谋将孩子越来越柔弱化,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感觉世间无好人的“被害妄想症患者”。别说批评管教,现在连说话都得小心翼翼了,生怕说错哪个字刺激到孩子哪根脆弱的神经。

学校将孩子当成顾客,当成消费者,所以会像一个商家讨好买家那样,去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哪怕是不合理的、对孩子有害的需求。这就好像父母不会允许孩子放纵地吃糖,但商家不管这么多,他们会竭尽所能地让糖变得更有诱惑力,勾引更多的孩子吃糖,吃更多的糖

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不对孩子做任何限制。从来不是父母和一个负责任的教育者该做的事。如果孩子的言行会伤害自己、他人,我们就要坚定地说“不

视频中的孩子令人厌恶飞扬跋扈,充满戾气。妈妈的表现,更让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单单是看视频,都够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了,然而这个妈妈,连一句制止的话都没有,更别说必要的反抗了。当孩子被看不下去的路人阻拦的时候,妈妈却忙说:“没事没事。”

这就是在该硬的时候,硬不起来。

孩子踢出第一脚的时候,我们就要不容侵犯地对他们说“不”。我一再强调,同样的行为在不同年龄孩子身上的含义和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一个2岁的孩子,我们可以温和但坚定地说“这样不对”,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身体,让他们安静下来。但这个孩子,看样子都不止12了。

看看妈妈身上背的和满手拎着的大大小小的包,再看看那个手揣在口袋里的孩子,我们就能想象,包办一切,什么都不让孩子干,最后就养出了这样的混账。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那个红极一时的神童魏永康吗,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然而三年后他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神童妈妈承担了他一切的,把他培养成了一个生活上的废物。脱离了母亲的照顾,魏永康“失控”了。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冬天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打扫,屋里臭烘烘;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

当魏永康被退学时,妈妈曾学梅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她的那句“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就让人明白,她给儿子的,不是爱。

有些父母表面上会让人觉得特别爱孩子,尊重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即使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不敢提出批评意见。舍不得孩子受苦受累,为孩子打理他们原本想自己动手的一切。

正如魏永康的妈妈,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读高中的时候,妈妈还在亲自给他喂饭!这不是爱,是控制。儿子在妈妈的眼里,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应该按妈妈期待行动的木偶。

允许孩子如他们所是,需要父母极大的耐心和温柔。学走路的孩子想要挣脱成人的怀抱自己走,弯腰扶着他们比抱他们还累。学吃饭的孩子弄得一片狼藉,还是喂他们更整洁省心。允许孩子“自己来”,要耗费比我们自己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然而这些允许,是父母该有的“软”这些饱含真爱的耐心和允许让孩子渐渐形成了坚实的自我,他们确信自己能行,他们拥有了和这个世界较量的底气和热情

一个人,并不只是身体层面的生理自我,还有内在的动力自我,意志自我。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我们在心底一砖一瓦慢慢建成的栖息地,这是我们闯荡世界的庇护所,也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后花园

脆弱又骄横的孩子为何越来越多?他们的内心没有这样的居所,只剩一地破碎成渣的砖头。当一个人没有坚实自我的支撑,任何外界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这个孩子踢妈妈的缘起,是因为妈妈坐错了站。可见,坐错站这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小事,让这个孩子暴怒了,她内心的那个我如此之弱,任何的不如意都会让她崩溃,她一定要找个人来怪罪。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我极度虚弱的人,特别爱抱怨

一个小婴儿的暴怒往往源于无助感、失控感,当他们感觉世界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可能会死掉的恐惧,因为他们如此脆弱,无法自给自足,如此依赖外部世界。

自我何以形成?一岁以前提供全神贯注的关注,让孩子感觉他们自己是安全的,是被爱的。当孩子具有一定的行动能力,他们开始想要展现自己的意志,允许他们说“不”,支持他们的“我自己来”。放手让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尊重和爱。

养孩子不容易,既要在该呵护的时候呵护,又得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种呵护和放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能够独立生存,成为一个行有分寸,心有乾坤的人,而不是一个脆弱又骄横的可怜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