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家里怎么用好“送你一朵小红花”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很实用的行为塑造技巧——“技巧核游戏”。“技巧核”是行为学家和干预研究的学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为塑造技巧,指的是那些可以刺激良好行为习惯的非语言信号

这么说可能还是比较抽象,但一想到小红花,大家就都懂了。没错,技巧核就是那些让你感觉自己被肯定,被奖励了的信号。听歌的时候我问儿子,这里的小红花是什么意思?很明显,这不仅仅指学校里的小红花,小红旗,它是几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是所有外部正反馈的象征

从更底层的概念上来说,技巧核就是行为的强化物。所谓强化(Reinforcement),就是跟随一个反应后的事件或刺激,它能够增加这个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能够起到这种效果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看作强化物。

强化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几乎可以说是塑造孩子行为立竿见影的法宝,它的原理很好理解,但也很容易被家长忽视。我有个朋友的儿子两三岁,憨憨萌萌的,就是能把别人笑翻天,自己还一本正经的那种。有次我们出去聚会,小家伙很想喝饮料,她妈妈不想让他多喝,就各种托词,结果他不小心撞门上了,妈妈一心疼赶紧给他倒了一杯,我说你这么搞,小心他一想喝饮料了就去撞门。

使用强化法有这么几个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道德,学习中的强者……,不好意思,强化法真的无能为力。因为这些目标不是通过某个具体的动作就能体现出来的。但睡前刷牙,饭前洗手,自己整理书桌等等这些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就是合适的目标行为。

2、适合的物品

以前上课的时候经常跟学生强调,强化物一定是对方感兴趣的东西。女人用包,男人就得用表。但对小孩子来说,管你什么限量款,大师款,吸引力还不如一张奥特曼、小黄人贴贴纸大。

3、合适的时机

强化的效果讲究及时满足,精准对应。强化物要紧跟目标行为,比如孩子今天主动收拾碗筷,你想强化这个行为,强化物就得立刻跟上,一个吻,一颗糖,随便什么孩子喜欢的东西。你不能攒着,一个星期、一个月过去了,你突然想起来要强化,孩子都不知道你强化的是啥。

在《好妈妈的一分钟》这本书中,作者也特别强调要在一分钟之内给出你的正反馈,这样能帮助孩子清楚地建立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连接。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哪些行为是被鼓励、被认可,可以多做的。

技巧核游戏,就是找到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小红花”、“小红旗”、“专属游戏时间”等,当孩子出现好的行为,父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让孩子获得即时满足,从而让良好行为来得更“猛烈”些。

调节孩子的注意力,同样也可以用到技巧核游戏。我有一个小来访者(咨询个案),上课的时候总是走神,但这个孩子又不是调皮捣蛋的那种,家长老师说了,他也很配合,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注意力。于是我建议他的父母带他去买两个他自己很喜欢的小物件,作为他的“注意力开关”,家里放一个,学校放一个,只要一看这个小摆件,就能提示立刻把注意力拉回来。

孩子的思维是具象的,这也是批评、讲道理很难奏效的重要原因,因为语言作为刺激物,对孩子的作用不大。但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小物品,就能够很好地起到刺激和提醒的作用。

因此,“技巧核”比叨唠、批评、责骂更有助于培养孩子守规矩、讲卫生、懂礼貌等各种好习惯

在家里,我们还可以利用技巧核为孩子打造一个专心学习的“场”。孩子很容易被无关的刺激吸引,这摸摸,那弄弄,家长往往想了很多办法都收效不大,只靠孩子的意志力的确很难对抗周围的诱惑。

不妨跳出个人努力,以环境作为抓手,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个“专注小精灵”,只要有这个东西,就一定是专心学习的时间。如果需要做别的事情,那就离开这个小精灵,离开这个专心的场域,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就能建立看见这个信号就只学习的条件反射。

所以吃东西,聊天这些行为最好不要在书桌前做,要吃,就去餐桌边吃,要聊天,就去客厅里聊,否则就不利于建立书桌(S)——学习(R)之间的联系。这里的S代表刺激(Stimulate),R代表反应(Response),也就是孩子的行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他在心理学会内的影响力排名甚至超越了弗洛伊德,在其代表作《超越自由与尊严》中提出,不要把自由和尊严当成一种个人特性来加以提倡,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生活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上。想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改变环境,而不是改变人类自身。这点也与咱们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理念不谋而合。

斯金纳说,当我们通过强化行为来提高行为发生的概率时,我们就确立了“信念”(Belief)。我想,这就是孩子们我能做到”、“我感觉很好”的信念。



改变从现在开始
家庭教育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