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学神爸爸的教子经验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最近想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和不同年龄段的爸爸妈妈聊聊天,跟大家分享他们的教育故事。
成为父母,是非常特别的经历,无论对自己做爹妈的表现是否满意,对自己的孩子是否满意,爸爸妈妈其实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感受。
今天采访了一位学神的爸爸,很有启发。我先向他提了三个问题:
1、你觉得孩子成长中最有用的能力有什么?
2、到目前为止,自己在养育中做得最正确,最不后悔的事情有什么?
3、如果可以重来,有哪些想改变的地方?

这位爸爸的回答是:

1、自我学习的能力
2、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3、运动,运动,还是运动

志存高远,自我驱动
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从哪里来?

【我】孩子的自我学习力当然重要,但这个是想有就能有的吗?你给孩子提这么多目标,他会乐意接受吗?会不会觉得要求太多,是一种负担?
【他】一方面是高目标,另一方面是包容

树立目标很重要,但这不等于将这些目标强加给孩子。比如学习的高目标,要让孩子扩大视野,看见新的高度。不只局限于身边的环境,不是只着眼于班级、学校,要放眼全市,全国的高水平是什么样的。

对于各学科来说,小学之上有初中,初中之上有高中,始终有更高的目标。对于运动来说也有目标,比如打球是不是可以考虑参加比赛。

更高水准的东西要让孩子看见,告诉他们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并不对他们提硬性的要求,跳一跳,蹦一蹦,如果能做到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如果达不到也没有关系。这样孩子不会有焦虑感,不会反抗,不会逃避。

不要让孩子感觉家长在强压他们去做这些事,当他们觉得压力很大,无法完成,就会失落,不愿意尝试新的挑战。孩子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回避,他们不会说我达不到,或者不想去干,而是会说没意思,不好玩。

【我】对,孩子会启动自己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尊。
【他】对,防御机制会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所以要将高目标与包容结合起来,一时做不到也没关系。降低期望值,提高满意度。
【我】我感觉你对孩子的规划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目标,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不可能一下完成一个大目标,将这些目标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就像英语分级,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给建议,他通过努力达到之后,他自己也会有兴趣。
【我】所以如果孩子达不到的时候,你也会及时调整目标来顺应孩子的状态。
【他】对,小娃刚开始不愿意去做,要激发他的兴趣。这个兴趣不是说他一开始就有的,尤其是学习这种东西,谁不愿意去玩?但是他们学了以后,有一种小小的成就,觉得自己不错,有个定位,可以维持他下一步继续努力。
【我】就是用已有的成就驱动他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他】这些成就不是即时满足,而是滞后的愉悦感,这样孩子会有兴趣。这时候给他一些鼓励:你看通过自己努力,收获了什么,你非常了不起,比爸爸当年要厉害多了。不是从失败走向胜利,而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缺位,不越位
好的关系是孩子终生幸福的内核

我】其实在家时间也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你觉得你做的特别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呢?

【他】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全身心的陪伴。

跟他一起做,跟他去做题,跟他去上课,跟他去打球。跟他沟通交流。你要平视,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站在大人的角度来俯视他,或者以你的经验来指责他。把一些对错看得淡一点。

还是要更多的沟通,他愿意跟你沟通很重要。当他不愿意跟你沟通,你说什么都没用,如果你说的对的话可能更麻烦。你越说的对,他越不要听。

【我】对,变成为了反对你而反对你了。

【他】对,所以说,说话的方式,比说话的内容更重要。跟孩子是手牵手、肩并肩的,不是面对面对着干。夫妻两个人也一样的,两个人总是面对面,矛盾是免不了的。
【我】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真的是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不工作的时间,你是不是基本上都在陪娃?

【他】我的应酬都推掉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等到他到初中、高中已经自己成型的时候,已经没有空间给你介入了。

【我】所以还是要好好珍惜关键期。

【他】是的,这就是我常说的“不缺位、不越位。”中国的爸爸容易缺位,妈妈容易越位。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不要缺位,不需要的时候你不要越位。我觉得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

【我】关系肯定始终是一个人幸福感的核心。不管是对你来说,还是对孩子来说,心里住着一个爱的人,终身的那种幸福感是在的。

【他】是的,我是这么认为的,关系不在,优秀没有意义。

【我】孩子这么优秀,还会觉得焦虑吗?

【他】会,当然会,只是在不断地调节、缓解焦虑。父母内心强大很重要,是孩子的过滤器,要将孩子不该承担的压力,没必要面对的挫折过滤掉,让他们这样生长挺好的,以后也许我们看来的压力,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没必要从我们的角度给他们一些挫折,给他们什么教训。

【我】真的是模范爸爸。

【他】不要贴标签。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人都要不断地学习,情境也会不断变化。现在好以后未必好,现在不好,以后也未必不好。都是阶段性的,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始终保持成长型心态。

运动、运动,还是运动
运动的好处怎么说都不为过

【我】你刚才说的运动,你家娃在运动方面也很突出了。

【他】差距很大,体力也不够强。

【我】你是拿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他吧?

【他】不不不,做运动肯定是不会后悔的。首先身体健康是极其重要的。运动过程还能释放压力,产生快感,小孩子性格不会那么骄躁。团队运动更好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类似篮球、足球,需要团队协作,未来的社会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但不是特别有攻击性。

【我】运动其实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将攻击性变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比较愉悦的方式。你觉得运动是不是也要高标准,比如说练什么,就练到专业级别?

【他】重要的不是专业水准,这个很多人达bu 到,关键是长久的坚持,要有一个体育的兴趣爱好,可能到大学,甚至一辈子都持续去做的运动。

阅读
阅读是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

【我】我女儿很喜欢和人聊天,听故事,但阅读兴趣不大,你们是如何做到有规律的大量阅读的呢?

【他】听故事也不错。

【我】我感觉会影响她阅读的速度,听信息的输入速度其实比看要慢。

【他】可以倍速,把语速调快。

【我】她喜欢聊天,听故事,所以她知道的很多。但我觉得听会影响对文字的加工理解和反思。

【他】是的,听是被动的接受,看是主动的获取。听来的东西可能相对来说会零散,阅读来的可能体系化更强一点。通过阅读孩子能了解很多东西,他就会愿意做,而不是说你给他分配任务。刚开始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来,可以和旅行结合起来,比如去巴黎,可以看看《巴黎圣母院》,去剑桥大学,可以讲讲徐志摩,去西班牙,可以先了解一下塞万提斯,把这些穿插起来,孩子就会有兴趣。

【我】对,要跟他们的经历和体验联系在一起的。

【他】所以我觉得阅读就是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先从有兴趣的开始,故事性,环环相扣的。首先还是兴趣,有了兴趣以后会慢慢转型,不能指望一下子就做到,把孩子给吓到了,他们就会很反感。

时间管理
塑造一种孩子喜欢的生活方式

【我】你看像你儿子,考了那么多证书,得了那么多奖,上那么多课,会影响到他跟同学这种自由的玩或者什么吗?

【他】他在外面上课,不就在跟同学玩吗?没有影响他跟同学交流和玩。

【我】你的意思是他会自己争分夺秒地去玩,是这个意思吗?

【他】是,他在课外班也有自己的社交,如果带他出去旅游,他也愿意去,这样就没有问题。节假日,寒暑假会带他出去玩。上课难道不是玩,不是游戏吗?数学奥数课不就是数字游戏,在玩智力游戏。

【我】这是你的感觉还是他的感觉?

【他】你要帮助他有这种感觉,首先家长自己也要这么认为,我们会一起和他去做这些智力游戏,而不是觉得这些是苦差事。

苦是什么?苦是你逼迫他,他难受,或者消耗太大吃不消,不要拿他跟别人比较。这样孩子就不会有畏惧感,不会反抗,孩子反抗是因为讨厌你,不给他压力,而是给他兴趣。

父母内心要接受孩子,哪怕他们现在还做不到。不要把糟糕的心态传递给孩子,总羡慕别人好,感觉自己差,而是学会欣赏别人。你得把他当成一个人来看,而不是训练动物。

【致谢】

在此,向这位无私分享的学神爸爸表示感谢!

也欢迎更多愿意将自己的养育故事、经验分享出来的爸爸妈妈,将你们心中的话说给我们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