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亲子教育书通常都将顶嘴当作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孩子爱顶嘴发脾气,父母怎么办》、《孩子动不动就顶嘴怎么办?》 ![]() 这么多年battle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神清气爽。精神更健康了,口舌更灵活了,思路更敏捷了,老公应该不用再担心我老年痴呆了。 ![]() 前几天老师通知第二天要单元小测验,回家我跟女儿说:“来,把这个练习题做一做吧。” “考试又不考这个,我干嘛要做。” “呃~,考试当然不会考原题,但这个做练习的过程会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知识。” “我才不要做,太浪费时间了。” ![]() 深呼吸,镇定一下:“哦,你觉得做这个练习浪费时间,那你觉得怎么样好呢?” “妈妈,我还是想先把课文复习一下,这样,你帮我把这三课的词语听写一下,还有后面的日积月累。” 事实证明,她的复习思路是对的,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先把课本上的内容掌握扎实。后来第二天听写,全班5个全对,其中就有她。 学校有一项很好的数学作业叫每日一思,就是每天一道思考题,孩子当小老师讲解,然后录制上传。 我让女儿先把过程写下来,然后再开始录制,但她不肯写,一定要直接讲,说自己这是“口头文学”,就像《荷马史诗》一样,都是口头文学。 因为不限制女儿表达,所以经常能从她嘴里听到很多奇怪好玩的话,五岁的时候,她自称“语言艺术家”。 ![]() 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父母都不会反对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但言行当中,却又无意识地反感孩子做出体现独立人格的事情。 以前督促女儿练琴,她不想练的时候就会问:“妈妈,你怎么不练,有本事你来啊。” 我会很坦诚地跟她讲:“是啊,妈妈多希望自己也能像你一样拉出美妙的曲子啊。你也喜欢小提琴的声音是吗?” 唤起孩子内心的憧憬,外部的压力才能变成内部的动力,正如Jim Kwik所言:“如果鸡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结束;如果鸡蛋被内力打破,那是生命的开始。奇迹的开端永远在事物内部。” 孩子不必顺从,能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就是从形式上确认他们和老师、父母是不一样的人。拥有自己的见解和态度,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感。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写了允许孩子“顶嘴”有助于他们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 自我是很抽象的,而一个人的感觉、想法、言行都是自我的载体,允许这些在家庭中顺畅的表达,就是在承认和接纳孩子的自我,这会让他们逐渐确认自己的存在,形成坚实的自我。 ![]() 是一个父母成长的好机会 在孩子顶嘴的时候,感到生气、伤心、失望是很正常的。但每一种情绪,都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良机。相比跟孩子硬扛,非得一争高下,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为什么伤心、气愤、失望? 如果父母将孩子的顶嘴当成对自己的否定,对抗,甚至抛弃,回想起自己对孩子付出的心血,难免会涌起伤心、气愤、失望的感觉。 顶嘴,并不意味着对父母的不尊重。他们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提出和权威不一样的看法。 这本身需要学习,任何学习都需要练习,而不是凭空获得某种能力。 但我们首先应该接受孩子反抗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去练习。如果父母习惯于用:“闭嘴,胡扯,乱讲”回应孩子的不同看法,他们翅膀硬了之后,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就很正常了。 养孩子,并不只是操心受累的付出,更是一个难得的重生和修行的机会。孩子,对破除父母自恋,修复我们自身的BUG功不可没。 接受孩子和自己健康的斗嘴,并让双方都从中获益,是一个成长的好机会。 ![]() 亲子之间更相爱 我们对爱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顺从,你听我的话,按我的意思来就是爱我,所以父母很难接受孩子不听话。但顺从必然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生命力被压抑,被忽视。 当一个人都不能展现真实自己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存在真正的爱呢? 我既享受孩子赤裸裸的示爱,也接受他们对我的攻击,这都是他们真实的样子。 我说女儿腿上的毛比我还多,她马上说:“你贴一百张面膜都没我好看。” 给女儿听写生字,我说“像”,她问我哪个像,我说“就是我像你一样好看”,她说“你才没我好看”。我说“你像我一样聪明”,她说“我比你聪明多了。” 将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不满和反击用语言表达出来,是释放攻击性最健康的方式,也是家庭治疗中亲子问题得以解决的共同路径。 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攻击性,这个世界会变得安全很多。将妈妈分尸肢解的事儿,就不可能出现。 恨是爱而不能,爱是恨的转化。当一个人的生命力能在关系中被容纳、被看见时,这就是爱。 ![]()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当成过来人,当成比孩子懂更多的人,于是想当然地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想法、意见,当他们不这么做的时候,还会被批评不听话。 放下控制的执念,从孩子的反驳中看到他们自己的思考,感受他们的存在,除了能收获更强大的自己,还能孕育彼此更健康、完整的爱。 扫码|备注年龄 无法加入请联系管理员:vivilan03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