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爱大口径的德国,造出世界上最可怕的超级火炮

 逍遥_书斋 2022-08-24 发布于河南

军迷中有着152神教的传说,当年一辆扛着152毫米重炮的KV-2把一个德国装甲师摁在地上磨蹭48小时,一举奠定152神教的江湖地位。

文章图片1

本来用于拖延时间的KV-2却变成了战场上的主角

然而要说真正喜欢玩大口径的还是德国人,从一战到二战,德国先后制造了各式各样的超级大炮,这些大炮的第一个共同点是威力吓人,第二个共同点是没什么卵用却浪费资源。

巴黎大炮,来自120公里外的问候

1918年3月23日7时,一声巨响打破了巴黎的宁静,无数巴黎人从睡梦中被惊醒。紧接着,每隔大约20分钟就会有一声爆炸,当天巴黎的广播电台发布消息称“敌人的飞机飞越边境向巴黎投弹”。但巴黎人民表示你TM在逗我?天上连一只鸟都没有哪来的飞机。

文章图片2

巴黎大炮留下的弹坑

法国政府与军方调查了一阵发现,这些爆炸来自德国的巨炮,这款巨炮本名为“威廉大炮”,但因为给巴黎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所以“巴黎大炮”这个诨名反而更为人所知。

文章图片3

炮管长达36米,需要加固定以防炮管弯曲

其实德国造这种巨炮的原因很简单——飞机轰炸巴黎的效果太差,飞艇更是送人头,别掉下来砸到自己人就很不容易了。虽然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已经造出射程62千米的远程火炮,可德军所能到达离巴黎最近的法国比利时边境距巴黎有120千米。

文章图片4

克虏伯的大炮帮助德军一步步成为欧洲列强

技术指标就在那摆着,剩下的就是怎样提高射程了。根据最基础的物理,炮弹出膛速度越高射程越远,而要想提高出膛速度,要么增加药室容积,要么增加炮管长度,要么一起。当时克虏伯如何加工炮管的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只需知道,最后交给德军的是一门口径210毫米,身管长度达到36米的超级大炮,差不多70倍径,射程超过130公里。

文章图片5

炮管下的人可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这门炮的巨大

巴黎大炮看起来壮观,但是实际上效果不佳,从1918年3月23日至8月9日,总共向巴黎发射了300多枚炮弹,战果是炸死266人,炸伤600余人。其中91人是在教堂做祷告时炮弹击中教堂顶部,被坠落的残骸砸死。

文章图片6

发射中的巴黎大炮

应该说巴黎大炮的战果与制造的代价完全不匹配,也理所当然的无法阻止德国的战败。只是德国人造费时费力却又没什么卵用的大炮这一爱好才刚刚开始。

因为法国投降太快险些无用武之地的“多拉”列车炮

二战前法国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让德国人伤透了脑筋,希特勒想起了一战时期就广泛使用的列车炮,而研制任务再次交给了克虏伯。克虏伯没有辜负元首的期望,先后制造出150毫米、203毫米、280毫米等各种口径的列车炮。

文章图片7

280毫米的K5(E)列车炮,体型已经相当惊人

然而元首对于更粗更长的追求似乎是无止境的,为了能摧毁马奇诺防线的堡垒,希特勒要求克虏伯研制口径800毫米的超级列车炮。研制任务相当之艰巨,以至于完成组装时法国已经投降一年了。

文章图片8

工人正在安装“多拉”的炮管,这根管子足有400吨重

不过好歹是做了出来,设计师以自己的妻子的名字“多拉”为这门巨炮命名,希特勒则以克虏伯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的名字命名(为了省事本文称它为“多拉”)。虽然没用在马奇诺防线上,但正好赶上入侵苏联,希特勒决定把这款800毫米超级列车炮装配给南方集团军群。

文章图片9

“多拉”总重高达1350吨,全长43米,高11米。只能拆解后运输,零件加上炮兵与铁路工人需要60个车皮。组装它就需要三天,射击时要350人一起完成,指挥官是一名少将,调动则需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批准。

文章图片10

“多拉”每小时只能打3发,而且在射击100发后就需要换炮管。但威力惊人,其使用的混凝土爆破弹重达7.1吨,装药200公斤,仅发射药就需要近两吨。

文章图片11

800毫米口径炮弹与人的对比

“多拉”仅制造一门,这门炮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战役,一炮炸掉了苏军弹药库,苏军以为是弹药库自爆,直到战争结束苏军才知道是“多拉”干的。其后“多拉”参战机会不多,在镇压华沙起义中发射过30发炮弹,是发射炮弹次数最多的一次。最终被苏军缴获后销毁。

文章图片12

美军拆下来的“多拉”的炮管

打垮敌人前把自己人累的够呛的“雷神”

希特勒为马奇诺防线准备的不止是列车炮,“臼炮”,这一古老但却实用的火炮,同样是希特勒心仪的火炮。

1936年,莱茵金属公司开始了超级臼炮的研制。起初莱茵金属交出的是口径800毫米,炮弹4吨的列车炮,但德军无法接受这么一个笨重的家伙。要求莱茵金属设计一款可以装在履带式底盘上,射程3公里,进入阵地时间6小时以内的臼炮。

文章图片13

拿到技术指标后的研制人员对接下来的挑战兴奋不已,1937年新的方案就拿出来了。口径600毫米,炮弹2吨,射程4千米,履带式底盘,完全符合德军的要求。设计师们还天才的加装了一个升降平台,让底盘贴在地面上,发射时火炮几乎是“坐”在地上,让地面而不是底盘吸收后坐力。这样既提高了稳定性又减轻底盘负担,而且部署时间仅需1.5小时。

文章图片14

同时底盘还拥有两台发动机,发射后无需调头就可以撤出阵地,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文章图片15

负责指导生产的军方代表,炮兵将军卡尔·贝克对这款火炮给予厚望。为了赶进度,他要求莱茵金属预生产6门,最终也仅生产了这6门,因此这款臼炮被命名为“卡尔”。六门炮分别被命名为“亚当”、“夏娃”、“欧丁”、“多尔”、“洛基”、“迪沃”,全部是天神的名字,其中四号炮“多尔”意思就是雷神,可以说名副其实了。

文章图片16

2.5米高的重型混凝土爆破弹

同样因为法国投降太快,“卡尔”没有用在马奇诺防线上,而是在德军入侵苏联时用于攻击布列斯特要赛。原本德军以为这种老式要塞根本经不住“卡尔”的雷霆一击,“多尔”和“欧丁”各自发射两发就够了。谁知由于观测效果不好,6月22日当天,“多尔”打了3发,“欧丁”打了4发都没能有效的破坏要塞。

文章图片17

被炸后的布列斯特要塞遗址

敌人没怎么样,两门炮却先后出现卡壳,“多尔”在第二天打了7发,“欧丁”则在两天后才恢复正常。6月24日,36发炮弹全部打光,然而布列斯特要赛内的抵抗却似乎更激烈了。前线步兵们已经受不了这两个难伺候的主,干脆打报告说不再需要“卡尔”。

1942年2月,无所事事的“卡尔”被拉到了第11集团军战区,与“多拉”列车炮一起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3门“卡尔”被用于攻击高尔基1号要塞,6月2日至7日,“卡尔”将怒火倾斜在了要塞的混凝土上,整个要塞都笼罩在一片红色光晕下,有人说这是《启示录》中才能看到的景象。

文章图片18

在被摧毁要塞前合影的德军

高尔基要塞4米厚的混凝土盖被一点点啃掉,整个要塞几乎被全毁。打完所有炮弹后不光苏军抵挡不住,就连由4号坦克改造的弹药运输车都快趴窝了。

文章图片19

“卡尔”的弹药车由4号坦克的底盘改装而来

此后两年“卡尔”都没有用武之地,直到1944年,“卡尔”被用于镇压华沙起义。率先到达的是“迪沃”,准备用攒了两年的炮弹把华沙夷平。起初德军士兵并没有觉得这个大家伙有什么,结果“迪沃”用一发炮弹炸毁了一栋楼,气浪掀起的石子把围观的德军打的头破血流,这些步兵终于明白他们等来的是个爸爸。更让他们震惊的是,“爸爸”一共来了五个,五门“卡尔”一起上阵,凡是炮弹落下的地方几乎都被夷为平地。

文章图片20

“卡尔”的攻击效果

此后“卡尔”再无表现,除1号炮“亚当”被苏军完整缴获外,其余5门要么被击毁要么被拆解。

吐槽一句,华沙人是有多倒霉,德国二战期间两款超级大炮都用来炸他们。当然更倒霉的是另一款重炮也被用在了华沙。

因斯大林格勒而生却在华沙发威的突击虎

在巷战中打的头破血流的德军意识到自己需要一款巷战利器,脑洞大开的设计师将一款海军的380毫米火箭发射器装在了坦克底盘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突击虎。

文章图片21

测试中的突击虎

与一般火炮不同的是,突击虎所发射的炮弹底部有火箭助推器,这种炮弹重量达到340公斤,8分钟才能装填一发。为了达到防御效果,突击虎全重达到65吨,使得其野外行军速度只有不到20公里/小时。

文章图片22

突击虎使用的带火箭助推的炮弹

1944年8月,完成测试后的突击虎被拉到华沙,其威力是惊人的,一发就摧毁了半栋公寓,而且因为防护力优秀,华沙起义者完全无法破坏它。

文章图片23

突击虎的配置是一个连4辆

但突击虎的表现也仅限于此,后来几乎所有突击虎都被调往参加“突出部”战役,但全部因为道路与机械故障半路趴窝。最终大部分被击毁,只有两辆保存下来。

文章图片24

和鼠式一起被运回苏联的突击虎

希特勒对超级大炮为何如此执着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结果上看,过于追求某一特性导致整体设计存在巨大缺陷,这是德国不少武器都存在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