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涨价,越考验成本竞争力

 乔诺咨询 2022-08-24 发布于上海
▪ 作者:汪澜,乔诺供应链与采购首席专家,“蓝血十杰”奖得主,华为原采购认证部长和专家团主任
▪ 关注乔诺之声,做行业领导者(ID:geonol)

如果要给2021年打上一个标签,是什么呢?

涨价;

如果要打两个标签呢?

涨价+供不上货;

如果要打第三个标签呢?

涨价+供不上货+利润在下滑或者持平。

很多企业的销售额在增长,但是利润在下滑,为什么会这样?

“涨”声响起来,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2021年,大宗产品价格突飞猛进的上涨,如:玉米,从年初到现在已上涨了65%;重要的金属产品,包括铝、锌、铅,都在上涨,至少是20%以上的涨幅;电子元器件也在涨价,8寸晶圆产品从年初开始产能紧张,价格一路上涨,累积涨幅已达20~30%。

此外,物流运输行业也在涨价,而且集装箱还一箱难求。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国家集装箱都积压在港口,周转缓慢,所以现在谁能拿到集装箱,谁就能够继续国际贸易,谁就能赚得更多的钱。

目前这种涨价环境不会马上就过去,今年甚至明年仍然会持续。而在涨价的环境下,各个公司的活法不一样,可以分成几类活法:

一类的活法,“巨无霸”公司,比如说中石油、中粮这类企业(每年采购额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因有行业地位,就可以把涨价带来的风险,传导给其供应商,少涨价甚至逼迫供应商不涨价。

同时,也可以把涨价的成本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买单以保障他们的利润,这种企业就是所谓的“黑寡妇”。

当业务量增加需要大批量交货的时候,就没有供应商愿意提供支持、帮助,因此持续压榨供应商来保障企业利润的行为不能长久。

另一类活法,就是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对客户不能通过产品涨价来传导成本;而对供应商又惹不起,供应商纷纷提出涨价后才能供货,又不得不接受,成了夹心饼。在夹心的过程中,夹不住就倒下了。今年,很多的小企业面临的不是赚钱的问题,而是生存倒闭的风险。

但是还有一类企业活得很好,例如苹果,仍然有强劲的财务报表。苹果手机每年的利润占手机行业总利润的80%以上,其它手机企业利润加起来不到20%。究其原因就是它对其整个产业链管理得好。

华为今年仍然受到美国的持续打击,但仍然能活下来,虽然销售额有所下降,但是利润率没有下降,也是属于这一类。

如何摆脱困境,实现业务和盈利共同增长?

其实,2015年全球的市场行情和今年类似,通讯行业开始4G无线网络的蓬勃发展,手机行业从3G手机向4G手机转换,同时也是大宗物料大幅涨价。

在这种环境下,苹果和华为都活得很好,在2021年依然坚挺,无论是利润还是销售额的增长都很坚挺,周边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们活着也很好,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经过了多年的“深淘滩”、苦练内功

“深淘滩”指向内从自身去找问题,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长期的苦练内功,才使这些公司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很好地存活。

“深淘滩”+潜心修炼内功,

构建持续降成本的能力

我们将从3个维度、5个观点来阐述双轮驱动+产业链的布局:

第一个是物料品类的布局;

第二个是对供应资源的布局;

在这个基础上,向上游更进一步的延伸,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布局。

01

物料布局——构建优质降本DNA,确保产品“优生”


在物料布局上,构建优质降本DNA,确保产品“优生”,生下来就具有优势。

理解“优生”的概念容易,但是很多企业的采购和研发不能很好的合作。新产品在开发阶段就碰到很多问题,但是最后还是由采购来兜底,原因是采购是最后一公里

很多企业经常会碰到这些问题,如新项目新产品不好卖,并把信息传递给研发,要求研发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新功能,同时把具有新功能的产品快速地推向市场;最新产品推出来后,又发现目标成本不及竞争对手。

因为新产品只是增加了新功能,没有考虑消费者的成本承受能力;尽管推出很多新产品,只是相应的增加了SKU和单体,不聚焦;整个的销售总盘子没有变化,每个SKU的批量很小。器件、部件从研发阶段就不聚焦,带来的后果是成本就没有竞争力。

于是蝴蝶效应不断地发酵,一旦产品不好卖,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大堆库存,而且多为不齐套物料库存;不但在公司里边有库存,在供应商处也有库存,库存的积压和报废带来整个全流程成本急剧上升。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研发经常犯一些“高智商”的小错误,研发人员因纯技术情节而采用一些性能强大、功能多的部件;复杂化地去做一些产品设计开发,而不是做减法,造成很多器件过设计、超过客户感知。

产品过设计,采用过高性能的器件,自然而然整个产品的BOM成本就会上升,产品就会失去竞争力;产品无竞争力,市场就要求研发去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又回到了原来的怪圈中,甚至永远在怪圈里打转,最后采购成本上升,真正受损失的是公司整体利益。

怎么办?

采购人员要进行转身,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的去和研发人员握手。

握手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研发重量级团队中,要有采购代表,跟研发作为一个团队,通过流程保证去握手。

即使没有采用IPD开发流程的,采购也要和研发形成一种机制,用机制和流程去保证与研发握手。

在握手的过程中,提前构筑物料资源池,在设计阶段与研发共筑优质的DNA,对准产品的商业成功。

    关注点1:吨位决定地位

吨位决定地位,有量才会有吨位,才能跟供应商博弈。

量是怎么产生的?

举两个例子,苹果手机充电器的电源线,从第一款iPhone手机出现的时候,所有电源线的颜色和长度都一样,每年3500万~4000多万的需求量。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就能获得极好的成本优势,供应商生产简单,而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成本优势明显,达成双赢。

很多企业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会搞出来很多种颜色与不同长度的电源线,根因是没有工程商人的商业头脑,没有按照产品商业成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导致电源线的配色也五花八门,各种颜色都有;同时电源线的规格也是长短不一,有70cm的,1m的,1.5m的甚至还有2m,2.5m的。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么多规格,这么多颜色真的有必要吗?供应商如何去生产,备货呢?这样是不可能有成本竞争力,也不可能超越苹果。

我们辅导过的企业有家生产电动车,一个电动车两个轮毂。当去买一个电动车,消费者会因为轮毂是什么颜色,轮毂有几个轴来买单吗?答案是不会。

但是研发同事,因为要把轮毂搞炫,搞出来了30多种轮毂产品,一年1000万台电动车,就有2000万个轮毂,分成30多种,每种能有多少量?

如果能够把轮毂的规格,尺寸,颜色归一到最常用5种或6种时,每种的量就增加很多,成本就更有竞争力。

竞争力的构筑体现在如何去聚量,有了量才会有吨位。

要建优选库,不单单标准件要做优选库,像轮毂这种纯定制物料,也要有优选工艺的概念,比如把亮片镀漆的工艺变成优选工艺,在所有轮毂上都使用,就体现为聚量。

很多人知道标准件如何去汇聚量,但是电子件每个型号的产品都是定制的,量难以汇聚。这时要想到怎么样在二级物料、三级物料,甚至沙子级物料的层面拉通,分析到N级物料去聚量,再找到共同点去博弈,就能够持续的降本。

    关注点2:格局决定结局

在思考让产品降单价时,还要思考怎样帮助产品有溢价能力。产品价格上涨,说明产品有竞争力。要实现产品的竞争力,采购作为主体,帮助公司进行战略卡位。

战略卡位一定需要帮助产品持续的技术领先。比如说华为的X2手机卖到19999元,到现在为止仍然看不到其他品牌有这么大的屏折叠起来,包括小米、OPPO。

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它解决了屏幕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屏幕折叠后的痕迹问题,所以三星的折叠屏手机要比华为的折叠屏手机小一个尺寸,大家在看的时候视觉就不舒服,客户的感受和体验就不好。

在这种场景下华为就可以持续的卖19999的高价,这就是卡位的贡献。

因此,不要只考虑去降物料单价,更要去帮助公司让产品领先进行卡位,进行排他,排他的过程中让竞争对手不能超过我们。其实也是另外一种方式帮助公司降成本,提升利润空间,这两方面都要进行布局。

02

供应商资源布局——构建长跑合作伙伴群,协作共赢


在供应商资源布局方面,要考虑怎么样和供应商建立长跑关系,使它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实现共赢,而不是单边单赢。

大家经常看到供应商都是跟着项目跑,来了新项目才想起来去认证新供应商;或者所有的项目物料基本上都用同一个物料,但是一个供应商只供应一个项目;而不是在多项目中,一颗物料能对应多个供应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使供应商在资源池没有竞争性,这个项目理所当然地非他莫属,又不能替代,供应商就不会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交付表现。

没有价格优势,于是又去认证新的替代供应商。替代供应商交付后,快速上量时又出现很多质量、交付问题,因为没有前期的预热,直接上来就进行百米赛跑,结果必然是差强人意。

我们要和跑接力赛一样,对所有的供应商要提前进行布局,要提前让供应商进行更多的协同和沟通,知道工作模式、需求和要求,双方才能配合好进行接力赛。

    关注点3:让有竞争成为常态

要站在未来看现在,进行供应商布局,让供应商的竞争成为常态。这要解决两个事情:

第一,就是让竞争成为家常便饭,让所有的采购物料中都有充分的竞争池,而不是独家供应,要有备份供应商。

第二,让现有资源池里的供应商自我竞争,这就要靠赛马机制。赛马就是让供应商自我驱动的往前跑,而不是别人驱动赶着往前跑。

自我驱动需要对供应商量化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中包含交付和质量,并把绩效考核结果晒出来,通过现在与历史、自己和对手的比较,驱动每个供应商主动往前跑。

但是也有些企业有进行绩效管理动作,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为什么?

因为你没有把这个绩效考核的结果通知到正确的人。质量绩效不好时,只发邮件给质量总监;交付质量不好,只给销售的领导。没有把量化绩效结果发给企业的董事长/CEO,但恰恰这些人是最有权利和资源,能调动公司的资源去为企业服务。

所以当绩效不好的时候,一定要通过面谈的方式,或者是发邮件给董事长或CEO的方式,要让最痛的人知道,客户对他的表现评价,并让其清楚明白,这个会影响未来的份额,在未来的新产品中/新项目上,同等价格获取不到同等份额。

要想保持现在的份额,企业在成本价格上就必须比同行更低才行,需要用更低的价格去平衡绩效差的得分,这个时候老板就会感到痛,就会重视绩效评估结果,自我驱动对业务进行改进。

赛马机制,在现有的资源池中就能够形成,大家你追我赶,都希望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价值,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一旦资源池供应商板结化,大家都不想动时,就要用鲶鱼把水搅混。怎么样让鲶鱼成为真正的鲶鱼?让现有的供应商怕?

就要不断的扶持新供应商。在供应商布局上,有前瞻性,要提前和新供应商预热,明白我们交付的要求,以及质量方面的要求,包含检测要求和检测方法等。

这样鲶鱼就能够快速地交付上量。当20%~50%的份额被新供应商抢走,现在资源池里的供应商都会活跃起来,供应商都会想着怎么去挖潜。

如果每一个供应商都能从内部去挖潜、“深淘滩”,最受益的是我们企业。所以让竞争成为常态,是降成本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方法,也是必须要使用的一个方法。

    关注点4:与“巨无霸”共舞

在降成本过程中,怎么和“巨无霸”共舞? 

独家垄断行业的头部企业,没有办法找到鲶鱼去刺激它。这种“巨无霸”公司,就要看它给我们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之所以能成为行业的头部,一定是在技术上领先,或者是在产能上全球领先,至少掌握五成以上的产能,有话语权,也就是供应商有吨位

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利用好他的吨位,让他的话语权为我服务。于是我们的目标就不再是降本,更多是追求它的优质技术能力,让他的资源能提前为我所用,让企业吃到第一桶金,让企业赚到第一桶钱,后续再逐步的降价。

与“巨无霸”共舞不是解决降成本的问题,是让他的DNA怎么样为我们企业做贡献。

让“巨无霸”为我所用,一定是对准“巨无霸”大脑中枢去谈合作。大脑中枢也就是公司的董事长/CEO。要对大脑中枢作文章,要让大脑中枢在战略层面认可我们,能够成为同路人,共同发展,光给大脑中枢画饼是不行的。

03

产业链布局——一级打开、多级协


进行产业链的建设,要把复杂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起来,也就是多级供应商管理,用一个词“一级打开,多级协同”

    关注点5:纵向做深、横向拉通

在同一个产品里,不停地剥洋葱,把模组化、部件式的一些产品剥出成为单独的器件,这叫纵向做深。

横向又要把具有相同物料品类的产品,横向的协同,需求预测上的协同,整个业务策略上的协同。

若不能很好的协同,难以知道在哪一个环节里是关键瓶颈,这一个组件的部件成本就会很高。

很多一级供应商的产品看似它的价格很高,难以降下价来,其实是我们不清楚它的价格中,有60%—70%的成本被几个关键器件所占据,很可能它只有5%的毛利。

要关注物料关键成本点,把所有的物料BOM拆开来看,哪些是成本占比高的部件?把这些关键部件管理起来,像管理一级供应商一样,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要把我们未来的战略策略、需求预测等,一定要透传给上下游的供应商,这样供应商才能理解我们,才能和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帮助我们去解决一些问题。

在进行战略卡位时,很多真正有价值的卡位点不一定在一级物料身上,可能是在N级物料上。

举个例子:在鞋类市场有一款跑鞋是爆款产品。为什么是爆款呢?因为这款跑鞋确实是能让马拉松选手,包括小孩们赛跑的速度提升。

为什么会提升?是它的一级面料做的好吗?不是,是在鞋底的里边有一层一种特殊的材料,该材料能够帮助脚起力。

但是这种化学材料供应商在日本,由于没有打开物料BOM,去管控能够提供这种材料的多级供应商,在疫情来临的时候这种物料断供了。

一个畅销的新产品刚发布,卖了第一批货物,就没有产品可卖,造成很多市场机会的损失。

所以要找到核心的产业链,核心的部件在哪里,对这些核心的部件要进行有效的管控。

进行有效的管控的同时,还可以把很多物料拉通聚量,比如说前边讲过的定制物料的多层管理,第N层的物料拉通使用,利用量的杠杆去和供应商谈价格,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最后,希望这3个维度、5个方向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并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去,在涨价的环境下能够使企业依旧活得更好,更加健康。

▪ 来源:乔诺“年中十讲:给中国企业下半年的十大建议”直播第九讲——《越涨价,越考验成本竞争力》



降本,远不止于此!要放眼企业全流程,端到端成本管理!挖掘每一个阶段的降成本潜力,不放过每一个降本机会点,让冰山下的成本浮出水面并各个击破。

乔诺网上降本课程将为您抽丝剥茧,逐一解惑。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