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市值破3万亿,中国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乔诺咨询 2022-08-24 发布于上海
▪ 作者:George
▪ 编辑:Link
▪ 关注乔诺之声,做行业领导者(ID:geonol)

前不久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2022年的首个交易日,苹果公司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成为美股历史上首家市值,触及3万亿美元关口的公司。

这两年,在华为的手机份额跌出前五后,国内高端手机市场几乎被苹果通吃,垄断了91%以上的市场份额。


国内很多手机厂商认为,之前华为打着爱国的旗号,收割了国内的高端机市场。

按照爱国的这个逻辑,那么当华为“跌倒”了以后,吃饱的应该是本国品牌,可是最后承接华为手机份额的却是苹果。

究其本质,是这两家公司都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同时建立对准客户需求的流程型组织,才会出现华为份额跌落,苹果顺利承接。

这方面我们可以用苹果和华为两家公司为主要代表,从产品竞争力,品牌营销,零售终端布局三个方面来展开谈谈。

在产品竞争力方面

国内其他手机厂商,与华为和苹果比,到底差在哪里?


前些天在松山湖看到了很多东西,大受震撼,先说几组数字:

华为2020年的研发投入1418亿,超过了苹果,研发占比约16%;毛利率36.7%,和苹果类似;净利率8.1%,比小米还低。

作为对比,苹果2020年研发投入173亿美金,研发占比4.3%,净利率25.8%;小米的研发营收占比3.7%,净利率8.8%;联想研发投入营收占比2.4%。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华为对于产品研发投入到底有多疯狂。


那么,华为为什么敢投如此多的钱进研发?与内行人交流后,我们得出结论:华为在打仗,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不惧任何困难也要造出客户用的更爽,满意度更高的产品。

华为的产品竞争力,相比国内其他手机厂商越来越强,具体体现在如下产品层面:

一、在软件层面,华为深度优化软件的强大能力。

给用户感知比较强的是,滑屏的流畅性更高,电池有更强的续航能力,各种应用使用时,更加契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究其根因主要是在如下3个方面领先于对手:

1、飞马架构的研发成功:前期为了能快速迭代软件功能,响应消费者需求,华为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拆解了整个谷歌系统,最终产出了飞马架构,将系统模块化重构。

可以说,在这一番折腾后,华为比谷歌的人更懂谷歌系统,在这一方面,市面上其他手机厂商根本无法比拟。

2、软件与芯片的互通能力更强:因为拥有了自己的芯片(包括苹果),任何软件功能涉及到,与芯片互通和联调的需求时,内部组织都能快速响应,协同改进,只为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

但是这方面国内其他厂商,就不可能有如此效率了,因为让高通随时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

3、在IPD流程组织形态中,收集一线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效率都更高:因为这一套流程中,始终有代表消费者声音的群体存在。

而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就没做到这一点,很多还是全国代理商的组织形态;这种没有把终端,延伸在自己组织里,而是靠外部人员的情况下,是无法真正快速收集消费者需求的。

以及在内部的沟通机制里,是没有人真正代表消费者去踢总部的屁股的,导致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总是比领先者慢;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深度,总是比领先者浅。

二、在硬件层面,强大的芯片能力、摄像能力、折叠与快充能力强。

以前大家还不觉得麒麟牛,直到其他的手机厂商,也开始做芯片的时候,大家才知道华为用几年的时间,就烧出来了一个比高通还牛的麒麟,到底有多难。

摄像能力超强;因为拍照手机的出现,摄影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手机拍照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在高感、色彩、光圈、快门速度等方面追求极致,并尝试拍摄更有艺术感的照片。


华为思考,如何让手机复制胶片时代,那些伟大的照片?如何让手机拍摄的照片,也有“情感”和“思想”?基于这样的用户需求和目的,华为促成徕卡合作的经典案例。

华为手机折叠屏强,快充能力强,信号能力强等等;而一提到国内其他手机厂商,使劲地拍拍脑袋,能想起来的强,寥寥无几。

主要原因是其他厂商,不敢取舍与聚焦突破。组织形态里,始终没有消费者的深度卷入,对消费者需求,深度理解的能力缺乏信心。生怕错过用户需求,让研发和产品经理进入了选择困难症,不敢取舍。

所以大多国内厂商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更多的是采取学习和跟随策略,虽然各个方面都是高标准,但是堆料现象严重,最后反而导致用户感知不到哪里强,成本还非常高。
最终结果就是用足够的代价,诞生了一款平庸的产品。

三、在质量控制层面,华为手机几乎从未爆发重大质量事故。

Mate系列至今7年,几十台旗舰机没有一台出过真正的产品质量事故。包括Mate X这样的复杂结构的折叠屏手机。先不谈产品和技术研发,就质量控制方面投入的财力和人力可想而知。

如果华为的旗舰机型,隔三差五出质量事故,其高端品牌形象没可能立于市场不败,三星note7一次事故带给品牌形象的损失大家有目共睹。

除了综上三条以外,同时还得益于华为始终坚持的一些产品理念:

好产品是进攻最好的武器;
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虽然痛苦但最有效;
长期能力的构建需要时间积累,虽然过程痛苦,但长期回报巨大;
只有把芯片,软件,生态三位一体建立起来,才能在未来难以被超越。


在品牌营销方面

苹果为何能做得如此成功?

为什么全世界有一批人都是苹果迷,忠实地跟随苹果产品,按系列买,按品类买,一买买一串,还不停地推荐,洗脑周边朋友购买。甚至还有一批伪苹果迷,他们买苹果电脑,装windows系统。

探寻根因,是寻求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跟苹果产生连接。

品牌的内涵是文化,文化是构成品牌的本质要素。苹果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成功锁定消费者忠诚度。

以“Think Different”创新、时尚、与自我独特的品牌文化作为品牌原点。


通过讲好品牌故事的同时,把产品工艺,软硬件能力,产品创新等产品能力作为品牌宣传的核武器。以既收敛又饱和攻击的媒介创新打法,实现了最大化的触达目标客户。从而凝聚起大批品牌忠诚度极高的果迷。

同时,苹果还是典型的事件营销的极致演绎者

发布会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苹果有了发布会信息时,全世界都在期待,苹果将发布什么?


所有的媒体,都以追苹果新闻,为媒体感知度的自证,自发宣传;所有的消费者都期待看见,并且出现了很多预测和讨论。 于是,一场发布会,一夜之间,全世界皆知。

2018年,截止至9月11日,微博的苹果发布会话题总阅读破20亿,发布会当天,检测到相关数据报道,仍瞬间飙高至10892篇次。 可见收敛而饱和攻击的价值就在于,用有限宣传,让更多人群知道。


在零售终端布局方面

苹果、华为与国内其他厂商的区别到底在哪?

一、先从开店层面来看

苹果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核心城市,核心圈的超级大店,然后向下辐射;采取的策略是直接从战略要地,从上往下铺开,最终形成高端消费人群的全包围,占领高端消费人群的核心心智。


华为是非常优秀的学习者,也是必须先拿下顶层山头,从核心城市、核心圈、旗舰店开始,北上广深600多家,三线城市以上有1000多家,四五线城市几乎不做,最终形成了高端消费人群的全包围。

国内其他手机厂商,从四五线城市由下往上打,一线城市,核心圈超级大店根本找不到,导致高端消费人群,在心智上从来不认为他们是高端品牌。

透过这些现象看,苹果开店时,完全是围绕,高端消费人群的直接可获得,与现场体验,在布局自己的零售战略。正是因为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才有了终端零售布局的大店战略。

苹果是以门店最终极的形态,应该是什么样来打造的;店里使用的每一块板砖,每一块木材等等材料,都是全球最顶级的,不惜代价;他希望创造出来的东西,被人们所体验,并感知到它的美好,让每一个门店都成为人们享受的场所。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承载,极致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现,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化的定位,占领了高端消费者的核心心智,最终为苹果产品带来了超高的溢价。

华为也是坚定的以客户为中心,对准高端消费人群的购物习惯,消费者在哪,店就必须开在哪。用饱和攻击与超强执行力,使其全国迅速覆盖5000多家店,并对终端店铺有超强的掌控力。

华为派往每个店铺的体验顾问,不考核销量,只考核客户满意度,因为他们把每个店铺,不仅仅当作卖场,更多的是带给客户高级享受的体验场。


华为这家旗舰店,从单个产品的体验,到产品深入具体化场景,甚至定期举办免费课程、开展沙龙等系列活动,一层层拓宽了服务边界。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理念:“华为一直非常珍惜与消费者的连接和沟通,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更是一种朋友的关系,旗舰店为消费者、客户、开发者提供了一个连接的场所。”

二、从终端店铺管理来看

国内其他厂商,很多在终端店铺,根本没有自己公司全职员工的,全权交给了代理商来运营,对终端的掌控力很弱;这样的组织形态下,IPMS流程,没有运作基础。

反观华为和苹果,在ready的那一天,无论是在门店的培训方面,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清晰地传递,每一款产品的卖点。

不论是产品摆放、产品首销的促销活动上,还是老用户的邀约,都做到了极致的以客户为中心,始终在分析消费者需求,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
 


最后的话:

当一个组织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时,他会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时时刻刻都要思考和研究:

我们的客户是谁?他们在哪?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求什么?他们是如何购买的?以及他们是如何使用的?

当我们把这些关于用户的原点问题,想清楚了后,组织的产品投资战略,创新型的营销打法,以及零售布局战略,自然会清晰呈现出来。

且必然会深刻地认知到,只有流程化集成型的组织,才是瞄准和响应客户需求的最优组织架构。

最后,从各方面分析下来,爱国情怀在企业崛起之路上,并非必要因素。最关键的是,
企业到底有没有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有没有真正,在管理集成上下功夫?

华为的份额减少了,最后摊到好处的却是苹果,该怪谁?

只能怪我们自己,在管理上的投入太少,对客户的理解太少。

因此一个组织要想成就伟大,除了研究客户需求,提高管理能力构建流程性组织这一条路以外,别无他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