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一支打不烂压不垮,越战越勇的干部铁军?

 乔诺咨询 2022-08-24 发布于上海

▪ 作者:曾小军,乔诺合伙人
▪ 关注乔诺之声,做行业领导者(ID:geonol) 

毛主席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回归到企业中,意味着战略方向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但这个决定性因素,却常常引发企业家的困扰。先前,在《大战在即,为什么无将可用?》一文中,我们分享了四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干部管理案例,企业干部管理有三大痛点,总结如下:

痛点一:干部没血性,不担当,不挑战目标,不拥抱变革

痛点二:干部没梯队,能上不能下,干部板结,山头林立

痛点三:干部没能力,屡败屡战,山头拿不下,竞争节节败退

讲了很多本土企业干部管理的痛,接下来,我想重点给大家去剖析标杆企业在干部管理上的一些优秀实践。所以,今天分享三块内容:

1. 标杆企业干部管理的几大特点,看看和我们企业有哪些异同?

2. 四大干部管理工具,针对三大痛点,从机制上切实解决企业干部问题。

3. 分享一家企业如何破解干部之痛的案例。

标杆企业干部管理的几大特点

很多企业家评价标杆企业的干部队伍其实更像一支军队,充满血性,打不烂压不垮,越战越勇,这个状态背后是一些机制的支撑。

所以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几个标杆企业干部管理的特点:

特点一:标杆企业“官民比” 25:1

现实中我们有很多的企业都说自己公司缺干部,标杆企业是25:1,意味着现在标杆企业20万员工中,官方任命的干部大概是8000人。

各位可以算一算,你们企业的“官民比例”是多少?在我过去服务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官民比”在10以内,为什么我们在明明有这么多干部的情况下,还说缺干部?

首先,干部所代表的是组织,组织越多,意味着干部就会越多,因此要先管好组织。

其次,在管好组织后,要管好组织中的干部设计,尤其是管理好组织中的副职数量,不能轻易设置副职,否则副职就会变成夹心层,不承重,无法发挥应有价值,压力是一把手承担,活是下面的干部在干。

特点二:标杆企业关键干部岗位,板凳223

板凳的意思是继任,标杆企业任何一个关键干部岗位背后,都附带着一个继任名单,一旦有岗位空缺,就会从继任名单里直接选拔出具备技能的人选。

标杆企业对于干部继任的要求是233,任何一个关键岗位原则上要有8个基本人选名单。

2代表Ready-now,万事俱备,只缺职位,只要有岗位空缺,他直接上来就能胜任。

第一个3代表One-job-away,指这个人差了某一个能力或者差了某一个经验。

第二个3代表Two-job-away,指这个人可能差两个能力或两个以上的经验。

标杆企业通过板凳233确保了梯队建设,公司在内部就能盘活干部队伍,干部就能上能下,实现流动。

特点三:标杆企业干部末位10%

标杆企业每年强制要求各部门、各层级干部做10%比例的末位处理。从1996年市场部大辞职开始,标杆企业沿用至今已经整整26年,标杆企业从来没有动摇过。

标杆企业干部末位处理具备几条规则:

1.不仅对中基层的干部,对高级干部同样适用;

2.不仅适用于作战部门,也适用于机关干部。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推行干部末位处理的效果却不好,因为既没有动高级干部,也没有动机关干部。

标杆企业的干部管理,还有很多特点,比如:干部3年任期制、干部没有业务经验和海外经验不能晋升、标杆企业干部培训需请假+自费等等……

在这些特点的背后,标杆企业如何塑造出这一支充满战斗气息、胜利气息、充满血性干部队伍?一个干部成才,具有偶然性,但是批量性干部队伍背后,一定是一套机制的支撑。

标杆企业的干部管理机制,我把它总结为四根柱子:

第一根柱子:强使命,明标准

在做干部管理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明确组织对干部的要求,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干部的要求,包括对干部的使命和责任,以及对干部的标准。

第二根柱子:有梯队,可上下

要想干部能上能下,同时也能横向的流动,一定要做干部继任计划。经营继任计划,对计划中的人进行人才培养。培养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做岗位流动,去培养对应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经验。

第三根柱子:有能力,打胜仗

虽然标杆企业常说干部是选拔制,不是培养制,但实际上标杆企业对干部的培养是非常精准且有效的。

第四根柱子:有血性,敢担当

这一点在标杆企业干部管理的实践中,最核心的要义是通过赛马机制、绩效考核,对干部进行区分,此外进行多元化的激励与末位淘汰。只有让干部感觉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始终处于赛马的不稳定状态,我们干部的战斗力才是最强的。

标杆企业的4大干部管理工具,

同样适用于各个企业

工具一:

干部画像

干部管理首先要明确标准,标杆企业对干部的要求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宏观要求:标杆企业对干部有使命和责任的要求,共有四点清晰要求

1、要承担起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2、要抓业务的增长

3、要抓流程与改进

4、要抓组织建设

中观要求:标杆企业对干部明确要求具备干部四力

1、高层干部要有决断力

2、中层要有理解力

3、基层要有执行力

4、所有干部都要具备人际的连接力

微观要求:对每个关键干部岗位都会有精准画像

图例是标杆企业对中国区大区部长的共性要求。标杆企业提炼出了对部长的共性与个性的要求,要求背后是基于岗位要去承接的业务特性和挑战,倒推识别出来的岗位要求。

一个企业,对干部的要求,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上做,才能塑造出我们所要的干部。既能符合公司对干部的统一要求,同时又能满足干部所在岗位的特性与挑战。

工具二:

干部继任计划

首先,任何一个岗位的继任计划,要做的都是清晰地描述岗位画像

其次,横向上把基本人员分成三个来源,优先来自于本部门,当本部门里没有未来的接班人,就考虑跨部门、跨组织,如果在其他部门里面也没有人适合这个岗位,就要具备更宽的眼界,寻找组织之外的业界力量,寻找合适人员。

纵向上根据继任者的成熟度,分成Ready-now、One-job-away、Two-job-away。

当客户企业在做继任计划时,时常能听到反馈说:第一次做继任计划,做完发现表格根本填不满,找不到Ready-now的人。这很正常,刚开始做的时候,Ready-now的人肯定是不够的,但只要我们有计划地推进,1~2年之后一定会有显著成效。

一旦表格能填满,就意味着关键岗位的板凳做得很厚实,这时再去做干部的调整,老板的心中就有底气了。干部就能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流动。

工具三:

干部角色认知与培养

很多企业对干部的培养其实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普遍评价成效不是很好,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感觉自己对干部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足。

很多企业在做干部培养时,基本上都采用了西方咨询公司的冰山模型,基于素质模型去做人才培养。标杆企业对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培养,有很多的理念和方法和冰山模型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任总对于人才的培养,他自身的理念与冰山模型就有两个显著区别:

第一,冰山模型认为一个人能不能胜任一个岗位,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知识和技能,能力,经验。

在任总看来,他觉得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的,但是能力和经验不能,能力应该通过岗位实践来培养,经验应该通过岗位的流动来积累。因此,标杆企业的培训更多会聚焦在知识和技能,而把能力和经验培养放到岗位实践和岗位流动上。

第二标杆企业对人才培养领域有一个逻辑,“对干部做培养时,明确期望比赋能更重要。

因为成年人是选择性学习的,在他没有意识到他所在岗位需要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时,一味地去培训是没有意义的。

标杆企业的人才培养、干部培养,是建立在任总对干部、人才培养背后的两个基本假设上的。

举个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标杆企业国家总经理的角色认知。

2006-2007年,标杆企业在海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海外业绩基本跟国内业绩开始持平,在快速拓展海外的市场过程中,有一个岗位变成了标杆企业业务发展的瓶颈——其他国家的总经理。标杆企业在国内时,代表处只有二三十个,代表处到海外100多个国家,从二三十个人变成200个人,怎么去做人才的加速培养,是当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能力的转型。当时标杆企业在国内市场是相对比较容易做的,因为国内只有移动、联通、电信三个大客户,顶层关系有标杆企业总部在覆盖,海外的客户关系与营商环境不一样,包括管理的对象、跨文化。显然,海外国家总经理能力的要求与国内总经理的能力要求不一样,在国内能做得好的,到海外不一定能做得好。为此,标杆企业全球销售总裁做了一个国家代表培养发展项目。

第一步:建立同心圆模型,也叫洋葱模型,因为它是一层一层打开的。

先把岗位的职责列出来,比如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他到底要开展哪些工作,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一个一个列出来,最终列出来国家代表大概要做200多项工作,最后再把200多项工作高度提炼概括。

提炼出一个国家的代表,核心是要承担5个方面的角色

1、制定和执行战略的领导者

2、和谐商业环境的营造者

3、运营结果的责任者

4、资源的整合协调的主导者

5、跨文化团队的开发者

再打开一层,比如制定和执行战略的领导者,如果要执行好这样的角色,应该开展哪些业务活动,最关键的业务活动有哪些?最后识别出来一般有5个方面:

1、要理解公司战略,基于公司的战略制定本地战略;

2、制定策略与措施;

3、在内部做战略解码,做内部的战略共识;

4、要知道怎么去配置资源;

5、要做过程的监督和实施

如果做好这5个关键业务活动,就履行好了制定和执行战略的领导者的角色。洋葱模型是从内往外一层一层打开,从5个角色到17个关键的业务活动,形成了一个决策模型。

对于该岗位的培养方案,是一个三阶段的系统培养方案,具有几个特点:

1、培训内容全部是基于岗位定制的;

2、大量的案例式学习;

3、训战结合。

每个阶段结束之后,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的空档,学完就要去实践,实践完就要写案例,学以致用,整个三阶段结束之后,提交案例,最终对案例做评审,组织答辩,确认是不是符合要求。通过三阶段确保了培养的方案的有效性。

从国家代表这个岗位开始尝试了这种角色模型的培养方案之后,标杆企业在后来的所有关键岗位都统一采用了这种培养方案,近二十年间仍在沿用。

工具四:

干部多元化激励

激发干部活力,也要做好对干部的激励。激励分为正向、负向,做到负向激励(末位淘汰)的同时,要做好正向的,多元化激励。

以上述案例为例,标杆企业国家代表的办事处的规模差别很大,小的可能一两亿美金,大的可能是几十亿美金,不同区域代表的规模不一样,产出不一样,所以首先要把它分成小型、中型、大型的代表处,对应的岗位职级可能是20级、21级、22级。

新手首先是从小代表处做起,干好了再逐步到中型和大型代表处,一个代表它的收入又包括三个部分:工资、奖金、股票。

在这三者中工资占比是最小的,奖金其次,股票最大。从纵向来看职级越往上,股票的占比就越大。相比于工资和奖金,代表更看重的其实是晋升,因为职级一旦晋升,工资也会加上去,奖金包也会更大,公司会多配股。

多元化激励也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主管收入更多来自于长期激励,职位越高占比越大

2、主管岗位任期一般不超过3年,绩效不好,随时下岗(每年末位10%)

3、相对奖金,主管更看重仕途发展带来的更大收益

4、不敢挑战的干部,得不到晋升

一方面通过末位的淘汰和岗位流动,让干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激励,尤其是晋升的激励、股票的激励、奖金的激励、工资的激励组合,让干部充满干劲和活力

除了工资奖金和长期激励之外,在组织中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激励,其实是机会激励(怎么给干部升迁),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并做得不好,他们浪费了一个最大的激励资源。

干部管理解题路径

回到我们自己的企业中,如果我们要去导入干部管理,去破解干部管理的难题,该怎么做?

案例:辉煌过后的断崖式下跌,行业巨头的涅槃重生之旅

某家企业在2016年之前的10年,都在高速增长,2014年时就做到了行业第一名,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这家企业突然开始进入负增长,2019年之后它重新重回高增长。

2016年第一次出现负增长时,这家企业对应地采取了很多变革;跟大多数企业一样开始调组织、调激励、业务变革,但是做了一年没有什么效果。老板回过头来反思,到底是业务出了问题,还是干部出了问题?

最终老板得出结论:业绩下降的背后,业务只是表象,干部才是我们的根因。

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1、10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14年成为行业第一,干部已经骄傲自满,目空无人

2、高层干部开始官僚,忽视一线声音和客户的变化,只开会不下市场,离客户越来越远,缺乏危机意识

3、干部年龄老化,思想老化,仍然用过往的经验指导未来的战争

4、干部不淘汰,很多历史功臣占据要职却不作为,成为公司转型障碍

5、公司没有具体的干部标准,新干部通过竞聘选拔,选出PPT将军,情商高的干部多,干部团队的血性和能力在衰退

6、干部不流动,绝大多数干部都是烟囱式干部

找到原因后,我们就开始做了一些辅导,一方面我们进一步了加大业务的变革,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在干部管理上实现了重塑。

1、建立干部选拔标准,业绩+能力+经验+品德+使命感,业绩是分水岭,优先从打胜仗的队伍选拔干部

2、建立关键干部岗位的继任计划,3年实现123梯队

3、强化干部考核,推行干部10%末位,高层干部以身作则,从上往下覆盖全公司

4、2B业务加速干部培养,导入角色认知与培养项目,2年培养出35名商业领袖(营销区域总+产品线总裁)

5、强化干部流动,推行3年任期制

回到在座的各位企业自身,如果要解决针对企业没血性、没梯队、没能力的三个核心的痛点,有以下四个路径:

1、明确干部的选拔标准,尤其是关键岗位干部的这个标准要把它提炼出来

2、建立干部的继任计划,可能只有一个岗位需要做,考虑优先做哪些

3、导入干部的培养项目,把他们的能力构建起来

4、强化干部的绩效激励,在公司干部中做赛马

虎年,祝愿我们的企业虎虎生威,虎年,焉能没有虎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