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是如何一步步封神的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

蜀汉丞相诸葛亮,可谓千古第一名臣

无论是治理政事,还是出征作战,乃至个人操守,均堪称完美。

诸葛亮亦是中华历史上的精神图腾之一。

如果以普通人更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不仅是完人,更是神人

隆中对、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锦囊妙计、七擒七纵、空城计、上方谷,这些近于神话故事般的谋略和战绩,读之荡气回肠。

但不禁令人怀疑起来。

鲁迅评价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一语中的。

我们当然不能以虚虚实实的演义为蓝本,而是立足历史原貌,还原诸葛亮一生的辉煌和悲凉。

躬耕陇亩

琅琊诸葛氏是琅琊郡的大族,世代做官,其先祖可追至西汉官员诸葛丰。

到了诸葛亮父亲诸葛珪这一代,仍是东汉的中级官员。

诸葛珪共有三个儿子,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另外还有两个女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父亲诸葛珪去世,诸葛瑾十五岁,诸葛亮年方八岁,诸葛均则年龄更小。

公元194年,曹操征伐陶谦,徐州兵乱动荡不堪。

同族叔父诸葛玄带领诸葛亮、诸葛均兄弟及两位姐姐,躲避兵祸,辗转来到荆州。

当时年纪已经超过二十岁的长子诸葛瑾,则自己南下江东寻求发展。

到荆州之后,诸葛玄不久又去世,诸葛亮、诸葛均兄弟便躬耕于南阳郡

南阳郡位于襄阳城西的隆中,属于刘表治下。

可以推算出,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十四岁到二十七岁,共十三年时间,并娶了当地豪族黄承彦的女儿黄氏。

比他年长的两位姐姐,这个时期也在荆州出嫁。

根据东晋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记载,诸葛亮两个姐姐,一个嫁给蒯祺,一个嫁给庞山民。

蒯家、庞家,也都是荆州当地豪族。

所以诸葛亮的“躬耕于陇亩”,可不是真的当农民。

他虽然丧父,伯父又去世,年少就挑起家里大梁,但仍是豪门大族,主要工作乃是游学、清谈。

结交的也都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如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

其家族婚姻,也都是和当地的豪门通婚。

在汉末魏晋时代,最为讲究出身门第,这些世家大族子弟,无需为生计发愁,也无需自己耕织。

可以学习经学、广交朋友,然后依靠察举制,举孝廉、举茂才,一步步出仕为官。

诸葛亮隐居之时,已显示出抱负远大,经常自比管仲、乐毅。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记载和三国演义出入不大,只是演义描写更富戏剧性

通过徐庶、司马徽的推荐,刘备三次光顾茅庐,并与诸葛亮纵论天下大势。

诸葛亮即兴发表《隆中对》,得到刘备的赞赏,并决定出仕辅佐刘备。

这一年,诸葛亮二十七岁。

当时天下大势,曹魏势力已经如日中天,孙权在江东也有了稳固的地盘。

诸葛亮好友如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都北上效力曹魏,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已经效力东吴。

大家都去向不错,诸葛亮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朝不保夕的刘备呢?

这里没有太多阴谋论,就是惺惺相惜,气味相投。

刘备虽然实力最弱,但能倾心俯就,诚挚相邀,这份诚心最终让诸葛亮决心辅佐刘备。


再说说《隆中对》。

《隆中对》是一篇战略雄文,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眼光的确高远

但也不宜过分神话隆中对,因为当时天下大势已经明朗,只要是具备足够战略眼光的人,也都能大体做出类似的判断。

曹操、孙权的确不可争锋,以刘备所处的新野来看,也只有荆州和益州这两块肥肉可吃。

其实七年以前,鲁肃为孙权谋划战略的《榻上策》,其思路也和《隆中对》一模两样。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鼎足江东;剿黄祖、伐刘表;据长江南北相抗。”

甘宁、周瑜后面也是想夺取荆州、益州,据长江南北分治,思路基本一致。

曹操因为实力强劲,当然是先取荆州,然后灭掉刘备、孙权,天下即可重归一统了。

所以对于三方首脑来说,战略方向也几乎是一致的,没有太多分歧。

有趣的是,刘备听完《隆中对》之后的反应。

《三国演义》写的很神,刘备听完隆中对,如雷贯耳,茅塞顿开。

然后诸葛夜观天象,掐指一算,刘表将不久于人世。

我们还是回到正史,听完《隆中对》,刘备说了一个字:“”。

刘备当时已经四十七岁了,纵横天下已二三十年,面试一个二十多岁刚出校门的青年。

青年眼中有光,心中有火,高谈纵论,开口即是天下。

刘备十分欣赏,知道青年潜力非凡,但也知道他未经世事沧桑,未经战火摧折,仍需要慢慢培养。

所以刘备的反应有些淡淡的,是长者看待青年的那种慈爱的眼神。

磨练成才

诸葛亮跟随刘备,不是一开始就取得信任,而是日渐亲密。

这点《三国演义》误人不浅,所有军事政治决策都出于诸葛,刘备像是个提线木偶,毫无主见,这就与史实大相径庭。

火烧博望,击败夏侯惇,是刘备亲自设谋战胜的,跟诸葛亮没什么关系。

从新野撤退时,诸葛亮提出攻击襄阳的刘琮,刘备没有采纳这个意见,而是选择了撤退。

派诸葛亮赴东吴联盟孙权抗曹,也是鲁肃先到当阳与刘备见面,互相商议后,诸葛亮随鲁肃赴东吴的。

上层合兵抗曹的思路是一致的。

至于孙权下决心和刘备并力抗曹,也是自己的决心,加上重臣周瑜、鲁肃全力支持的结果。

诸葛亮虽然也面陈机宜,但毕竟只是客人,不可能一言定鼎。

至于舌战群儒,那完全是演义的发挥了。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只是跟在刘备身边,并未有出谋划策、带兵作战之记录。

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献策火攻、华容捉放曹,三气周瑜等,要么是移花接木,要么是民间平话。

赤壁之战连刘备都是配角,周瑜才是真正主角,诸葛亮就是龙套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东坡歌咏的也是周瑜

刘备收复荆南四郡,站稳脚跟后,第一次给诸葛亮分派了实际职务。

就是以军师中郎将之位,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可以看出,这是个行政职务

到刘备西取蜀地,也是带着庞统、黄忠等入川,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留在荆州。

其时关羽以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职位,是荆州军政一把手。

诸葛亮和张飞并列二把手,只不过诸葛亮偏向理政,张飞偏向军事。

到刘备攻击雒城陷入苦战,令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蜀增援,这也是诸葛亮第一次亲自带兵作战。

汉中之战、夷陵之战,诸葛亮均未赴前线,前线总指挥都是刘备本人。

直到刘备夷陵败后,蜀汉名将凋零,诸葛亮才开始军政一把抓。

从入蜀到刘备托孤,这十年间,恰恰是诸葛亮历练军事、治国、理民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诸葛亮经历人生磨难最多的时期。

诸葛亮个人的成长,核心就在这十年。

这十年如何塑造了诸葛亮,我们下篇再见。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