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肃宗-唐代宗:停止内卷后组织的生命力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主要观点

唐代宗结束内卷后,中年的唐帝国终于恢复了生机。

1

唐肃宗登基后,晋封嫡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

但其实这不是唐肃宗的第一选择。

唐肃宗首先考虑的是骁勇的三子李倓。

但谋士李泌目光如炬。

他劝阻肃宗,不要再出现弟弟军功太大,威胁太子之位的事件。

肃宗李亨经李泌一点拨,瞬间顿悟了,可不能再犯糊涂,自己也刚刚处理了弟弟。

李亨任命李泌为太子的行军司马,干脆辅佐太子。

平定两京后,肃宗就立李豫为皇太子,一锤定音。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结束。

但太子李豫的生母吴氏,很早就去世了。

所以李豫的母亲不能给李豫增加政治筹码,唐肃宗现在的皇后是张氏,深得唐肃宗信任。

张氏算是唐肃宗的灵魂伴侣。

在唐肃宗李亨做太子期间,因为跟李林甫恶斗,两位妻子都被迫离婚。

这时张氏入太子宫,陪伴在太子李亨左右,得到李亨的宠爱。

张氏是李亨最艰难的岁月中,陪伴身边的精神伴侣。

当安史之乱爆发,皇帝一行出逃后,张氏拖着身孕,陪伴李亨逃亡。

在逃亡灵武的艰苦跋涉中,张氏的支持,给予李亨很大的精神支撑。

到了灵武,张氏生下儿子李侗,分娩三天后就起来为战士缝补衣服,李亨非常感动。

张氏确实是李亨最艰苦时期的贤内助和精神支撑,因此很快被立为皇后。


2

但这样一来,张皇后对于储君之位,又怎会没有觊觎之心呢?

位置越高,欲望越大。

张皇后与肃宗宠信的宦官李辅国勾结,与支持太子的肱股之臣李泌对抗。

李泌也看出来形势险恶,为了避祸,主动隐居衡山修道。

太子少了重要的政治保护伞。

肃宗的三子李倓,因不满张皇后与李辅国勾结乱政,向肃宗告状。

结果反被诬陷。

肃宗直接赐死了李倓。

这样看来,唐肃宗对于张皇后是十分信任的。

但张皇后却有个致命缺陷,儿子太小,无法作为废立储君的依靠。

所以张皇后又联结上肃宗李亨的二儿子李系,准备推李系登上储君之位。

肃宗李亨病重弥留之际,张皇后宫中埋伏了武士,召太子李豫入宫,准备诛杀太子。

但事情暴露,政变失败。

张皇后被废为庶人囚禁而死。

张皇后的幼子李侗,史书上只有“宝应初薨”四字,应该也是代宗继位后被杀。

其实肃宗李亨从登基到去世,一共只有六年时间。

但这六年储位争夺之惨烈,叹为观止,最终一位皇后加三位皇子死于非命。

但有惊无险,太子李豫还是顺利继承了皇位,也成为有唐历史上第一位嫡长子继承皇位的。


3

肃宗李亨收复两京后,太上皇李隆基,也从成都回到了长安。

虽然太上皇认可了肃宗登基行为,但他仍不愿完全放弃权柄。

永王李璘事件,就是肃宗与太上皇掰了一次手腕。

但安史之乱后,李隆基终归大势已去。

太上皇回到长安后,肃宗对老父亲严防死守,先将太上皇安排在兴庆宫,限制他与外界交通。

只有老宦官高力士,老将陈玄礼,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陪伴在老人身边。

后面李辅国又进言肃宗,让他提防太上皇,于是肃宗安排李辅国,强行将太上皇迁居甘露殿。

之后又流放了高力士,罢免了陈玄礼,连玉真公主也迁走。

风烛残年的太上皇孑然一身,忧郁寡欢。

连李隆基的死,在野史中也被指向与肃宗有关。

肃宗病重时,李隆基还活着,于是肃宗就派杀手杀了父亲。

虽然野史不可信,只因为玄宗死后十几天肃宗就死了,所以玄宗被怀疑死于非命。

但太上皇李隆基晚景凄凉,被儿子严加看管,确是事实。

当年李隆基掌权时,把儿子们长期圈禁于“十王宅”中,还一日杀三子。

如今乾坤倒转,风水轮流转,儿子掌握了权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谓报应不爽。

公元762年,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这对相爱相杀了一生的父子,相隔十几天相继去世。

盖棺定论,唐玄宗堪称一代雄主,结束了高武以来的乱象,开创最强盛世。

但晚年拉胯,不但坑苦了百姓,自身也终食恶果。

唐肃宗艰苦卓绝、力挽狂澜,挽救了帝国。

但他为了巩固皇权,颇为猜忌,对父亲、弟弟、儿子、功臣都痛下辣手。

最终开启宦官之祸、藩镇割据的滥觞。


风雨飘摇中,唐代宗李豫继位。

父亲给自己留下的,也是个烂摊子。

内宫是宦官李辅国权势熏天,帝国内是安史叛军仍未最终消灭,外部是吐蕃、党项虎视眈眈。

攘外必先安内,李豫是个头脑清醒的皇帝,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他即位后,第一件事是把长子李适封为天下兵马元帅。

第二件事是将玄宗时被废的王皇后,被杀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平反,为永王李璘等也予以昭雪。

看来李豫是吸取了唐皇室动荡不休的教训,停止内卷,先立国本

将玄宗朝、肃宗朝皇室内部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一并解除,同心协力开拓进取。

然后代宗李豫的目光又转向骄横跋扈的李辅国,他表面尊崇之,尊之为“尚父”,但私下却策反了宦官程元振,共同对付李辅国。

先掌握禁军,然后夺李辅国兵权,再罢免官职。

最后暗中派遣刺客,深夜刺杀了李辅国。

同时,代宗李豫继续调遣大军,平定安史叛乱。

公元763年初,史朝义逃亡契丹被部下所杀,部将李怀仙以史朝义首级投降,安史之乱平定。

当然,安史之乱的平定最终是以妥协达成的,李怀仙等安史旧部,朝廷不再追究罪责,反而继续让他们占据河北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公元763年十月,吐蕃大军攻陷长安,代宗李豫出逃,到陕州避难。

李豫重新启用名将郭子仪,迎击吐蕃。

最终郭子仪不负众望,以疑兵及威望,迫使吐蕃弃城而走,十五日收复了长安城。

回归了旧都,李豫废黜了当年构陷郭子仪的宦官程元振,继续重用郭子仪。

这个一百四十岁的中年帝国,经历了八年的风雨飘摇,终于在唐代宗手中,重振旗鼓。

算是令人欣慰。

唐帝国的国运会如何走向,我们下篇再见。

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