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古道今 | 与“彭氏祖孙状元”息息相关的小巷——钟楼头

 黄之中 2022-08-2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钟楼头

位于望星桥北堍与祖家桥分界处,东至苏州大学围墙,西抵河,因地近钟楼,故名钟楼头,全长272米,宽3.5米。

图片
图片

与“彭氏祖孙状元”息息相关

钟楼系长洲县学所建的文星阁,亦称魁星阁,现在苏州大学内。明嘉靖二十年,苏州府长洲县学从城中搬迁到城东福宁寺,又在县学东南的东禅寺中建了文星阁,与双塔左右对峙,喻作“如墨如笔”(钟楼为墨,双塔为笔)。

图片
图片
图片

万历四十年,文星阁重建时稍向南移,就是现在所在的位置,塔中供奉文昌帝君,即传说中分管功名利禄的神明,又名文星或文昌星。由于古代的功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而实现,所以文昌星实际上是“主管教育考试的神明”,想必起初建造文星阁,目的是为祈福官试顺利。咸丰十三年至同治二年,文星阁曾经被太平军用作探望军情的望楼,附属殿阁斋堂毁于兵火。同治九年,文星阁又重修。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星阁外观呈四层方形,通高约28米,底层边宽8.6米,自下而上逐层作不甚明显的收分,形成有层次而又挺直的轮廓线。因阁中有一口巨钟,所以有“钟楼”之名,又因其形状四方,故而苏州居民又叫作“方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说到文星阁,不得不提起苏州的“彭氏祖孙状元”。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的彭定求于康熙15年(1676年)以会试第一名成绩参加殿试,并成为清朝以来第15位状元。至雍正5年(1727年)彭定求的孙子彭启丰又中状元,形成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祖孙两代状元及第的风光。因彭家居处离方塔不远的彭义里一带(顾名思义,彭义里因彭家而得名),而彭定求的父亲彭珑曾在文星阁中讲学,所以彭家认为及第与文星阁的庇佑有关,彭家曾多次出资重修文星阁。在近三百年科甲中,彭家出了2个状元,1个探花,另有14名进士,36名举人,7名副榜,附贡生达130余名,其中不乏军机大臣、尚书、督抚等高官显宦。彭氏族人的科举成就,几乎都是从在文星阁中读书起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彭氏祖孙状元”外,“文星阁三贤”也是文星阁中的美谈。“文星阁三贤”分别是彭子云客、吴子敬生、宋子畴三,这三人都是明末清初在文星阁讲学的文人学士。

彭珑,字云客,清顺治十六年已亥进士,“善读书,尤以理学闻名江南”。康熙年间,名儒汤斌任江苏巡抚时曾亲自登门向他请教,可见其学问非同一般,人称“吴中醇孺”。吴讳愉,字敬生,曾任溧水训导;宋德宏,字畴三,辛卯举人。《文星阁三贤祠记》中有他们在文星阁讲学的详细记载。

由此种种,可见文星阁从明清开始,就已然成了治学圣地。现在,文星阁被圈入苏州大学校园内,门口挂着“苏大教师之家”的牌子,也算是沿袭了治学的传统。

图片
图片
图片

钟楼头巷东段原来有三所寺庵,9号为贞净居,11号为尊胜寺,12号为仁寿禅院,现在或废弃或成了居民的住所。

钟楼头15号是清朝陕西巡抚岑春煊的故居和祠堂。岑春煊先后担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任内积极推行新政,大举惩办贪官,有“官屠”之称,与直隶总督袁世凯并称“南岑北袁”。

1976年,钟楼头始建居民楼,并命名“钟楼新村”。光阴荏苒,当年的“新村”现已成了“老村”,居住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苏州本地的老年居民。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在钟楼头的巷子里,附近的居民搬个凳子靠在墙边眯着眼歇息,兴致来了便抬头逗逗挂在房檐上的鸟,整个巷子里静悄悄的,等待着游人去发现它的老街老巷老味道。

街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姑苏区双塔街道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