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簪缨世家——人才辈出的苏州祖孙状元彭氏家族(三十九)

 茂林之家 2022-11-23 发布于湖南

明清时期,颇负盛名的苏州府长洲县彭氏家族,祖籍江西清江县,始迁祖彭学一在明初洪武年间以军户徙居苏州,籍隶苏州卫左千户所,是为江西清江县彭氏定居苏州之始,彭学一后裔至清初定居于长洲,遂入籍为长洲县。彭学一无子,以其姐姐之子为嗣,改名为彭仲英,彭仲英传子彭彦洪,四传至彭浩、彭淳。

文章图片1

苏州十全街祖孙状元旧居

长洲彭氏迨传至第四代彭淳(字至朴)时,家境渐裕,但是由于无人出仕做官,家族门第仍然不高。于是,他决定让儿子们读书业儒,从而奠定了长洲彭氏数百年兴旺发达的根基。彭淳有三子:彭时、彭昉和彭暐。

文章图片2

苏州十全街状元第

彭淳长子彭时是一位隐士,虽读书但不参加科考。次子彭昉中进士后,在仕途上也没有大的发展。三子彭暐善于持家理财,家境富裕起来,这就为彭氏子孙读书应考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至此,长洲县彭氏家族确立了亦隐、亦仕、亦商的家风。

文章图片3

苏州十全街状元第

长洲彭氏从第五代彭昉始到清末,历时近四百年,传十四代,先后产生了14名进士,两名状元,一名探花,世代书香,人才辈出,代有英杰,成为明清时期江南最富盛名的簪缨世家和书香门第之一,是典型的甲科世家望族。清人龚炜评价说:“我吴彭氏,兄弟鼎甲,祖孙会、状,世所罕觏。今大司马(彭启丰)官位又远过其祖,诸公子并登科第,入词林,溯其本源,老彭固贤大夫也。”

文章图片4

苏州十全街彭氏状元故居

彭昉,彭淳次子,字寅甫,号西枝,登正德六年(1510)庚午科进士第,进士题名碑云:“直隶苏州卫军籍,江西清江人。” 彭昉通籍后,官运不显,只做过两任知县,一任判官,就因得罪上司而罢归,但他开启了彭氏家族科甲登第之先河。子彭年,字孔嘉,父罢官归家后,“遂专意古学,书法尤精,以文行举入郡庠,而岁廪之年,不请廪学,使者檄应乡试,(彭)年为一入南都,登钟山望大江而还。生平无失言、失色,恂恂退让,口不挂人臧否,预决死期,倐然而逝。” 著有《龙池山樵集》。彭年有一女嫁与同郡文天祥之后裔文征明之孙文元发为妻,生子文震孟,乃晚明名臣。

文章图片5

文震梦(1574-1636)

彭汝谐,彭淳曾孙,彭时孙,彭昉侄孙,彭天秩(举人)子,字原素,号蔚庵,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进士及第,通籍后在兵部观政,未释褐即卒。子二:长子彭德先、次子彭行先。彭德先,字敬舆,别号玉遮山樵,贡生,甲申后,隐居不出,彭绍升所撰《二林居集》中家传云其善书;次子彭行先,字务敏,号贻令,别号竺(一作竹) 里,“明崇祯中,以贡生授知县,不就。甲申后不出,与金俊明、郑敷教称吴中三老,卒,年九十二(县志云八十二岁)。” 彭定求在《南畇文稿》中为其所撰行状云:“自幼长于六书,凡蓼蔚府君手迹,临摹酷肖,更出入于晋唐诸家,不屑为时下俗笔,寿跻九十,为人作擘窠大书,腕力遒劲,人以为精强少年弗如。”长洲彭氏自此之后世代以善书法传家。曾孙彭定求、彭宁求。

彭珑(1613-1689),彭淳来孙,彭时玄孙,彭天秩曾孙,彭汝谐孙,彭德先次子,字云客,顺治十六年(1659)乙亥科进士,授官广东省长宁县知县,到官仅一月,就因得罪了上宪而被罢官归里。既归,授徒讲学,题所居室曰“志矩斋”。彭珑罢官后,“以力学教导后生,谓大学宗旨,尽于居敬穷理;中庸宗旨,尽于戒惧慎独。建文星阁,朔望课文其下,士因造就得俊者前后相望。” 年七十七,卒,门人私谥“仁简先生”。

文章图片6

彭珑(1613-1689)

据清人钱泳记其事及后辈云:彭珑为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举京兆试,谒选留都,忽心动,急南还,父病正笃,阅五昼夜而殁,人谓诚孝所感。服阕,补长宁令。洁己爱民,以不善事上官,受诬被揭。其子定求闻难赴粤,焚香吁天,事得白。公回籍,殡葬父母毕,悬亲遗像于书室中,寝兴出入必拜告,终其身如此。后定求中会元、状元;曾孙启丰亦会元、状元,官至兵部尚书。启丰子绍观、绍升,孙希濂、希洛、希郑,曾孙蕴辉,俱中进士,科甲不绝。”

彭定求,彭汝谐曾孙,彭德先孙,彭珑子,字勤止,一字凝止,别字南止,又字访廉,号南畇,又号止庵,别号南畇老人,为彭珑独子。“父珑授以梁溪高氏之学,又尝师事汤斌”,传说彭定求善于扶乩,“幼奉乩仙甚谨,云客(彭珑)严禁之,终莫能夺。箓练既久,遂能通神,废乩运腕,不假思索。始为诗文,继为制艺,随笔疾书,悉成佳构。棘闱获隽,用此技也。康熙丙辰岁,计偕入都,吴大冯与彭有旧,得其经义秘本,内有朱书'元君许我必中丙辰会状’十字,窃异之。及礼闱榜发,与殿试传胪,果皆第一。盖功名之事,原有定数,而元君独能预告之。所谓元君者,岂即所奉之乩仙耶?或云乩仙是前朝进士松江杜麟征。”

文章图片7

彭定求(1645-1719)

彭定求在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会试、殿试皆第一,状元登第,授翰林院修撰,历任顺天乡试主考官、纂修两朝圣训官、日讲注起居官、国子监司业,迁翰林院侍讲,“前后在翰林才四年,即归里不复出。”

文章图片8

彭定求故居

彭定求曾师事清初理学家汤斌,汤斌之学则出于著名学者孙奇峰,而孙奇峰之学则出于晚明学者鹿善继,而鹿善继则宗王阳明,因此,彭定求之学属于陆九渊、王阳明一脉,他尝与其门人林云翥云:“有原进于足下者有二:一曰无遽求高远而略庸近。子臣弟友,君子之道。至圣以有馀不足为斤斤,孟子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然则舍伦常日用事亲从兄之事不为,而钩深索隐,以为圣人之道有出于人心同然之外者,必且流于异端坚僻之行矣。一曰无妄生门户异同之见,腾口说而遗践履。朱子之会于鹅湖也,倾倒于陆子义利之说,此阳明拔本塞源之论,致良知之指,一脉相承。其因时救弊,乃不得已之苦衷,非角人我之见。仆咏遗经,荡涤瑕滓,因有儒门法语。足下有志圣贤,当以念台刘子人谱、证人会二书入门,且无哓哓于紫阳、姚江之辨也。”

文章图片9

彭定求书扇

彭定求著有《周忠介公遗事》1卷、《小学纂注》2卷、《南畇集》、《南畇诗文稿》、《南畇文稿》12卷、《诗稿》10卷(一说24卷)、《编年诗》17卷、《南畇小题文稿》、《儒门法语》、《汤潜庵文集节要》8卷、《学易纂录》、《密证录》、《姚江释毁录》(即《阳明释毁录》)、《周易集注》、《孝经纂注》、《明贤蒙正录》、《高望吟》七章等,奉敕编纂有《全唐诗》900卷等。年七十五卒,赠奉政大夫、吏部右侍郎。卒后八年,孙彭启丰“复会试殿试皆第一,称吴中盛事。” 子彭正乾,字惕斋。

文章图片10

彭定求书法

彭宁求(1649-1719),彭汝谐曾孙,彭行先孙,彭定求堂弟,字文洽,号瞻廷,别号约斋,“少孤,侍母以孝,勤苦力学,寒暑不辍”,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终太子中允,“恬淡寡欲,兼工古文辞,善晋唐小楷及宋元诗,居母丧,朝夕哭泣,即丧次罗列礼经,编纂成帖,服阙入都,升中允,分纂殿阁诸书,以劳卒官,年仅五十。” 弟彭志求,字文健,号息庵,从小学书于祖父彭行先,以善书称。

彭启丰(1701-1784),彭定求之孙,彭正乾之子,字翰文,因中举之时,芝生于庭,故自号芝庭,别号香山老人,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清世宗胤祯亲擢第一,祖孙状元,时人荣之。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南书房行走、右春坊右庶子、江西乡试副考官、左佥都御史、通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刑部侍郎,丁忧归,服阙授吏部侍郎、调任兵部,进兵部尚书,充顺天乡试主考官。彭启丰以学问见长,而才干不足,因此,清高宗弘历在其晚年并不欣赏他,将其左迁为兵部侍郎。乾隆三十三年(1767),命以原品休致。著有《诗文集》30卷、《芝庭文集》、《芝庭诗稿》等。

文章图片11

彭启丰(1701-1784)

彭绍谦(1725-1775),彭定求曾孙,彭正乾孙,彭启丰伯子,字济光,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举人,授山东阳谷县知县,迁茌平县,调任新城县,转章丘县,再迁汶上县,官终曹州府桃源同知,著有《闲家类纂》传世。子彭希韩,字守约,一字玉擎,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举人,议叙知县,著有《退斋日录》、《论语讲义》、《迈征录》、《养真余话》等。

彭绍观,彭启丰仲子,字镜澜,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侍读学士,著有《皇清开国方略》32卷。

彭绍咸,彭启丰叔子,字应山,增贡生,《清稗类抄·门阀类》载其为进士,非也,早卒。彭绍咸虽然科名不彰,但其子却多以科甲而显。子六:长子彭希濂,进士;次子彭祝华,字封三,又字秋岳,举道光元年(1821)孝廉方正,彭蕴章评价:“伯父秋岳公书法浑朴,止追晋人,尝手书华严经一部,阅两载而成,平居无事,竟日染翰,有求书者必却之,曰吾非书家何堪应之,虚衷若此,非他人所及”; 三子彭希洛,进士;四子彭希涑,字兰台,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举人;五子彭希郑,进士;六子彭希莱,字絜平,号竹坡,元和县学附贡生;彭氏诸兄弟均以书法而著称于世。

彭绍升(1740-1796),彭启丰季子,字允初,号尺木,因慕高攀龙、刘宗周之为人,由于二人讲学之地名东林,故题其居曰二林,别号二林居士,又号知归子,受戒后取法名际清。与兄彭绍观同中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贡士,年十八。其父彭启丰“怀盛满之惧,故(彭)绍观入翰林,而绍升以疾归,旋丁母忧”,补乾隆二十六年(1761)丁巳科殿试,授知县,辞而不就。

文章图片12

彭绍升(1740-1796)

彭绍升“少负经世志,思有所建树,既以王路荡平,庶职就理,诸兄仕内外故,遂韬伏家衖,一意读宋元明诸儒先书,由程朱而陆王,以其余力为诗古文辞,久之折而入佛,断肉食,严戒律,究心于内典最深。既丁父忧,闭关密课,设近取堂,以周士族,施衣、施棺、放生,次第举行。又置润族田若干亩,宗党赖之。” 卒年,五十有七。《清史稿》评价他为学“颇传家学,述儒行,有《二林居集》。然彭氏学兼朱、陆,识兼顿渐,启丰、绍升颇入于禅。休宁戴震移书绍升辨之。绍升又与吴县汪缙共讲儒学。缙著三录、二录,尊孔子而游乎二氏。此后江南理学微矣”。

文章图片13

彭绍升书法

彭绍升不仅是乾隆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颇有声望的书法家与诗人,彭蕴章评价其伯祖书法云:“二林公书,初学香光,后学苏长公,进似颜鲁公、钟太傅,结体严整,气象浑厚,最后学汉隶于衡方碑,得力尤多,武进庄宝琛尝言:公书不受右军笼罩,即以一艺而论,空前绝后,可想见其为人。相传公举笔悬臂,指尖向鼻,故直笔皆短,好古而不好奇,仍归谨严端正,而多参隶意耳。又按公书应方外者最多,惟不书红色纸,不书扇。”

彭希濓,彭定求玄孙,彭正乾曾孙,彭启丰孙,彭绍咸长子,字溯周,号修田,中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科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升郎中,出为提督贵州学政,历福建乡试主考官,擢内阁侍读学士,转鸿胪寺卿,迁通政司副使,晋光禄寺卿,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转刑部右侍郎,进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吏部侍郎,因病失仪,左迁为福建按察使,年六十三,卒于官。

彭希洛,彭绍咸三子,彭希濓弟,字景川,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进士及第,授兵部主事,官至福建道御史。

彭希郑,彭绍咸五子,彭希洛弟,字会英,号苇间,一号雅田,别号武陵退叟,中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进士,历官礼部祀祭司主事、主客司郎中、湖南常德知府,官至岳常澧道,因病而归,卒年六十八。

彭蕴辉,彭定求来孙,彭正乾元孙,彭启丰曾孙,彭绍咸孙,彭希洛子,登嘉庆四年((1799)己未科进士第,“入翰林,仪度玉立,能文好善,年三十一卒。”

彭蕴章(1792-1862),彭启丰曾孙,彭绍咸孙,彭希涑之子,字琮达,又字咏莪,号诒谷老人,由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中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军机处。累迁郎中,历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顺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宗人府丞、提督福建学政,迁左副都御史,擢工部侍郎,仍留学政任。咸丰元年(1851),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年,调礼部,寻擢工部尚书。五年,协办大学士,六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及户部三库事务、充上书房总师傅。卒,谥文敬。

彭蕴章“原本家学,诵法洛闽。道光朝视学福建,修考亭书院,建朱子墓堂,诸儒之裔皆加甄拔。膺殿廷考校之任凡二十四;充会试总裁一;督学政一。” 著有《诗集》26卷、《文集》12卷、《续文集》4卷、《读书记》4卷等。弟彭翊,字仲山,有学行,隐居不仕,著有《无近名斋文钞》行世。子六:彭慰高、彭祖芬、彭祖贤、彭祖彝、彭祖寿、彭柱高;孙五:彭翰孙、彭达孙、彭虞孙、彭福孙、彭谷孙。

彭祖贤,彭启丰玄孙,彭绍咸曾孙,希涑孙,彭蕴章第四子,字芍亭,号商耆,历任誊录、以主事签分户部、实录馆校对官、户部山西司员外郎、户部云南司郎中、鸿胪寺少卿、通政司参议、太仆寺少卿、署光禄寺卿、顺天府府尹、江西布政使,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子四:长子彭虞孙、次子彭济孙、三子彭晋孙、四子彭协孙。编纂有《彭氏三先生集》7卷,刊刻有《长洲彭氏家集》163卷。

彭泰士,彭定求云孙(八世孙),彭正乾仍孙,彭启丰晜孙,彭绍来孙,彭希洛元孙,彭蕴辉曾孙,字颉林,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进士,官内江知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