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向着炮火前进,向着困难拼搏吧朋友们,我们的明天一定充满希望! 王树增先生军事历史著作《解放战争》在记述辽沈战役全过程时,至少四次提及了“拼光部队”的悲壮口号。 第一次是军史上赫赫有名的“塔山阻击战”。为保证锦州攻坚战的胜利,不让十几万强敌从东路增援得逞,东北野战军四纵、十一纵扼守地势平缓无险可守的塔山、白台山一线,提出了“宁肯拼光部队,绝不后退一步”的战斗口号,同敌人展开旷日持久的惨烈拉锯战。 第二次是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为挡住敌军廖耀湘兵团的西进道路,东北野战军十纵首长同样在扼守黑山、大虎山一线时痛下“拼光部队”的决心,同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对手反复争夺阵地。 第三次是在阻挡廖耀湘兵团南撤营口从海上逃跑时,本来只担负侧翼掩护任务的辽南独立二师行军途中迎头遭遇敌军正在转移的大部队。虽然连日征战减员严重的独立二师只有几千人马,但师长下定即便拼光部队也要死死缠住敌人的决心,主动向敌阵发起进攻。 第四次也发生在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过程中。为封堵敌人向沈阳逃跑的路线,东北野战军六纵同样面对一心突围的敌军强大兵团,下定拼光部队的决心,把敌人牢牢封死在包围圈里。 后来的史实告诉我们,上述这些英勇杀敌的部队并没有悲壮地拼光,而是依靠机动灵活的战法打败了敌人,共同铸就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的辉煌战果。但其中艰苦卓绝的过程和指战员付出的巨大伤亡代价,依旧能让读者在几十年后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血腥残酷。毕竟,拼光部队既是每一位指挥员最难以承受的痛苦,也是他们面对精锐敌军做出的必然选择。 写到这儿,想必会有朋友提出疑问,“这些事例不就是为证明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吗?那都是战争年代的老皇历了,跟今天的生活还能有多少关系呢?”我认为,如果从这些事例中只是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那就足以证明我们的思考还不够深刻,读书只是为了读书,到头来只是知道却没有读懂。起码,我自己是从这四次“拼光部队”,看到了至少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自然是个“勇”字。“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作为解放战争史中的经典战例,其中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以弱敌强,二是无险可守。塔山不是山,而是一个紧靠渤海的小村庄,而黑山大虎山名字中固然有山,却不过都是海拔一百米左右的丘陵地带,利用这样狭窄缺乏空间的地形与数倍于己,配备飞机坦克大炮的精锐敌军对阵,注定是一场血战。但解放军官兵就是在这种不利条件下“狭路相逢勇者胜”,咬紧牙关同敌人反复争夺,誓死不退。 而后两个战例的共同点则是迎头相遇、仓促应战。两支解放军部队都是在运动中同敌人撞在了一起,事发仓促没有时间等待后援,也没有时间从容构筑防御阵地,但为了保证包围圈彻底合拢,他们也必须做到“狭路相逢勇者胜”,用勇猛的作风把敌人逼退。 两种情况下的“狭路相逢勇者胜”,体现出的正是解放军无畏无惧的勇猛顽强。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化战争中单凭一个“勇”字去对战敌手,那就是血脉贲张的蛮勇蛮干,和相信神符念咒就能打败洋人的“义和团”差不到哪儿去。所以这就牵扯到其中的第二层境界,“活”。 这个“活”,就是机动灵活。在上面四个具体场景中,解放军官兵并没有把血气之勇当作唯一制敌利器,而是在“勇”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智慧和能动性,使出了让敌人很不适应的灵活策略。 比如“塔山阻击战”中,解放军除了顽强死守阵地,还不断派出小部队去袭扰敌人,在进攻的必经之路上埋设地雷,迟滞阻碍敌人的进攻节奏;比如在“黑山阻击战”中,战士们同样用不断转换阵地和成功的防炮战术有效保存战斗力;而在辽南独立二师以一敌五的遭遇战中,战士们干脆用上了刚缴获的美式榴弹炮,巨大的爆炸让敌军误以为遇到了解放军主力,顿时在混战中泄了气。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勇”和“活”是相辅相成的,倘若没有下定“拼光部队”“背水一战”的决心,是断然不可能冷静下来思考对敌策略的,也正是因为平时具备了机动灵活的战术素养,才会在关键时刻坚定信心,真正实现“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问题是激发出“勇”和“活”的土壤根基。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支由翻身农民和缴获武器组成的军队焕发出如此战斗力?答案就是第三层境界,“大”,也就是大格局大胸怀。 同样是《解放战争》这部书在记述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时,讲过这么一个细节。面对武器精良战斗素养很高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围攻多日伤亡巨大,有部分指挥员希望能停止进攻休整几日。 这句话就精炼概括了前面四次“拼光部队”的真实心境。就算自己的部队拼光了,兄弟部队也能完成剩下的任务,就算自己牺牲了,伟大事业也会由其他同志去完成。这种格局,既是对困难形势的底线思维,也彰显出“功成不必有我”的大境界。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伟大事业中的一块砖、一颗螺丝钉,每个人都希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不是争功自保。这隐喻大格局大胸怀的第三层境界,才是解放军指战员比敌人高妙高绝的所在。 相比之下,那些遇到激烈战斗就想保存实力、每逢友军被围攻就隔岸观火的敌方将领,自然输得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归纳剖解出“勇”“活”“大”这三字精髓,才算完成了我们阅读了解和感悟解放战争史的根本任务,才算懂得做事谋事成事的根本法则。 如果说“勇”字代表了做事的气势,而“活”字代表做事的方式方法,那么“大”字就在讲做事的格局和胸怀。格局太小胸怀太浅,凡事只为眼前考虑,处处只为一地一时算计,即便拥有强大工具和凌厉的势头,恐怕最终也只是外强中干强弩之末。关于这一点,当年穷兵黩武凶残成性的日本法西斯和反动派顽固派已经先后现身说法当了“小白鼠”。相反,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博大的胸怀,即便手头工具不称手、眼前形势不乐观,也定会把一切困难看作“纸老虎”,排除万难想尽办法去攻坚克难,然后自会柳暗花明苦尽甘来。 其实不仅仅是战争史,我们身边的商业史科技史文化史都在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彰显这三个字的辩证关系。凡事关键在做,幸福都死奋斗出来的,胜利都是拼搏出来的,不管是“北斗”导航系统的横空出世,还是5G技术的日新月异,无论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我们身边的事实无一例外都是由信念理想做驱动,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方法,再依靠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决心和姿态来实现。 明白了这三个字蕴含的深厚道理,我们还有必要为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的小挫折小困顿而萎靡退缩吗?向着炮火前进,向着困难拼搏吧朋友们,我们的明天一定充满希望!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