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京都文艺】作者:单志雄《云龙县山地白族刺绣:承载无数山地白族人的乡愁》​总1242期2022年227期③

 新京都文艺 2022-08-25 发布于江西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云龙县山地白族刺绣

承载无数山地白族人的乡愁

文/单志雄 图/单柏霖

在彩云之南的大理,少数民族众多,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各民族漂亮的刺绣,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中。云龙县山地白族的刺绣承载无数山地白族人的乡愁。逢年过节,几代同堂,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幸福生活。于欢声笑语中,觥筹交错间,细数流年。  

云龙县地处滇西,是我国典型的山地白族聚居区。山地白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以白族为主的云龙人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山地白族刺绣、吹吹腔......它们无一不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亮丽的明珠。

如果说山地白族最值得称道的是服饰文化,那么,山地白族的刺绣便是白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得意之作。



一、 山地白族刺绣历史悠久

早在唐宋时期,白族先民凭借自己世代传承的刺绣工艺技艺,融汇了其他各个民族的刺绣工艺,充分运用白族的独特文化审美和理解,创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刺绣艺术,并用它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及生活。刺绣工艺在民间代代相传,兴盛不衰。 

根据《云龙县志》记载,云龙的山地白族大多数是明朝洪武以后陆续从洱海地区迁入,经过漫长岁月洗礼,云龙山地白族在继承大理地区的建筑、服饰、生活习惯上沿袭着大理白族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山地白族特征。勤劳善良的山地白族妇女,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诠释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地白族刺绣。



二、云龙县山地白族刺绣的传承

关坪、长新,是典型的白族聚居乡。群众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世居民族有白、彝、傈僳等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97.7%。 

在云龙县关坪乡,刺绣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位农村少女才智聪颖与否的重要标志。但是,能绣出精彩、绣出文化的字勤飞算得上一个。

云龙关坪,寒冬已经来临,许多树木已经走入休眠期。但是在海拔2100多米的关坪乡新荣村,依旧是一片生机盎然。 

字勤飞,1961年生。自幼深受母亲熏陶,对刺绣情有独钟。12岁便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在长期的实践中,字勤飞学会了整套山地白族刺绣工艺。2013年被授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字勤飞生活在一个小有名气的家庭,全家人丁兴旺。字勤飞婆婆现,是当年剪纸刺绣的高手,对字勤飞影响较深。那些图案都是婆婆教会的,干农活的田间地头成了她主要的练习场地,她娴熟地掌握了婆婆剪过的图案。

山地白族剪纸,是刺绣的一大传统工艺。字勤飞,在关坪一带是公认的山地白族传统剪纸和刺绣工艺的一把好手。依照图案剪出纸样,是她从小练就的一门绝技。多年来,用剪刀在纸上剪出镂空图案 ,用于装饰生活和制作民族工艺品 。剪纸蕴含山地白族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图案生动形象、喜庆吉祥,犹如一幅“ 白族新生活”的美丽画卷,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字勤飞凭借一颗聪慧的匠心,一双灵性的巧手,在飞针走线之间,赋予了“生命”感觉,变成了十分可爱的动物。

云龙山地白族的刺绣,既具有典型的山地民族特色,又符合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图案紧凑大方、颜色鲜明、款式新颖 。 

字勤飞的刺绣作品,广泛运用于服饰、头饰、鞋帽、裹背、围腰、围裙等日常生活用品…….

山地白族刺绣色彩丰富鲜艳,针法严谨,虚实适宜,构图布局紧密,立体感强,装饰性强,图案多样化,整体上非常协调,颜色搭配有明显的对比,很有自身的特点,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色,既有样式的整体美感,又有生产生活上的实用性。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心灵手巧,具有独特艺术视角和艺术创造力。 

云龙刺绣技艺的背后都闪烁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也凝聚着岁月与人生的坎坷和沧桑。这些传统技艺应该得到认同和尊重。为了使这种经典和智慧传承下去,作为项目保护单位,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多年来,云龙县高度重视对山地白族刺绣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通过逐级申报,2013年云龙白族刺绣已被公布为省级非遗名录。关坪乡新荣村刺绣艺人字勤飞被公布为省级白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县文化部门通过对全县民间艺人广泛的摸底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刺绣作品,并制定了相应的项目保护措施。



三、云龙山地白族刺绣发扬光大   

传统的山地白族刺绣如此美,蕴含着中国白族文化独有的精致,它们不能只是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顶帽子,它们的美需要被广大的人民群众发现和认识。 

为了传承好刺绣文化,云龙县每年都要举办山地白族刺绣培训。 

今年近50多岁的张金花,是长新乡新松村松坪的一名绣娘。为了参加培训。清早起来,就忙于准备刺绣作品,在自己当年出嫁的木箱中,发现了至今还保存的得意之作—裹背。她小心地拿出来凉晒,一件一件装好。参加村上的作品展示。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30多年前绣的裹背,色泽华丽,很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通过一针一线,展现出灵动之美,给人艺术的享受。小小的裹背,不仅承载着他们童年的欢乐,也承载着他们整个人生的成长经历。 

培训的地点在新松村一家农家院举办。这是云龙县“非遗”的展示活动。山地白族的刺绣,以其拙朴的艺术形象,浓郁的生活情趣,鲜明的色彩搭配,童真的古朴意趣,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培训形式灵活丰富,采取学习与应用、自学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次培训让学员有刺绣方面兴趣爱好者,更加肯定自己的人生价值,把山地白族刺绣、手工绣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字勤飞当奶奶有个年头。平时在家,她会组织村内左邻右舍的大妈大姐和小辈们召集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给大家展示针线的走法,或者绣样的好坏。邻居们谈笑风生,深怀感激。孙女每当放学回来,就依偎在奶奶的身边,观看奶奶剪纸和刺绣。时不时地跟奶奶学习,动动手,走走线,继承奶奶的剪纸艺术。

多年来,字勤飞还积极致力于刺绣工艺的传承,教出了一批徒弟,让刺绣发扬光大,成为云龙县,一代刺绣工艺大师。字勤飞情不自禁唱起了山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云龙县融媒体报道,这几年,县上开展了脱贫工作,字勤飞带领绣娘把刺绣作为脱贫的一条路子,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脱贫不脱乡愁,关坪乡穿白族刺绣服饰人员回升到了20%左右,50岁以上的白族妇女坚持穿民族服饰,年轻人也准备了几套绣花服饰,盛大节日里都会穿出来,男人的羊皮褂也多起来了,不只是为了御寒,而是延续一份乡愁。 

长新乡太保小学是山地白族刺绣传承得最好的单位,每年都要举办学生刺绣的走秀,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近年来,云龙县山地白族把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刺绣和传统的舞蹈“力格高”结合融合在一起,绣出了文化,跳出了精彩,舞出了山地白族的幸福生活。

“力格高” 是云龙山地白族地区一种群众原生态的集体育运动和娱乐的集体性舞蹈。现广泛流传于云龙山地白族地区,白族群众在举办结婚喜事时,人们到主人家帮忙、做客,晚上就围火跳起力格高舞蹈来庆贺主人。当夜幕降临,人们便在院场里燃起熊熊篝火,男女老少以火堆为中心围成圆圈,领跳人在前面发号施令,其他人则随后而舞。 

山地白族刺绣是白族最古老的文化标志。这一针一线中,汇集着这些艺人几百年的智慧,折射着难以割舍的技艺情结。刺绣,作为连接过去与现代的符号,随着光阴的流逝,古老的刺绣技艺已经慢慢成了云龙大地上一笔宝贵物质财富和乡愁的记忆。


(作品写于2019年冬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