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的伏天,明天,正式结束

 朝晖图书馆 2022-08-25 发布于河北

明天(8月25日)出伏

长达40天的三伏

正式结束!

出伏·天气

一般来讲,

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

炎热渐消。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不过在部分南方地区,

出伏后,

往往刚感受到一丝凉意,

就又遇高温天气,

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气温高、湿度大,体感闷热,

要注意防暑降温,

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

户外活动。

出伏·健康

从出伏到秋分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波动大且频繁的时期。白天闷热、高温,一天中的气温跨度大,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暑气将敛,秋意渐浓

当天气渐趋凉爽,忽凉忽热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从扩张到相对收缩,又从收缩到扩张的状态,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健康威胁。

而且,在天气凉爽时,一些心血管病患者会放松警惕性,日常起居和服药失去规律,遇燥热天气再度来临,容易导致疾病急性发作。

不仅如此,不时出现的高温天气,使人体大量排汗,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引起脑血栓。还可能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产生血液浓缩,造成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出现缺血性损害,引发心绞痛等。

因此,出了伏天,更加不能放松,要正确养生。

出伏·养生

出伏之后,天气变化频繁,为防止气温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日常生活需要格外注意。

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

夏秋交替,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饮食要吃得“润”一点。冬瓜、白萝卜、芹菜、洋葱具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起到降压效果。

调整作息,早点入睡

出伏后,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会出现“秋乏”现象。专家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两三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一般最好10点半准备入睡休息,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较大的损伤。

关注天气变化,保温避寒

应注意关注天气变化,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很多,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运动不要过分剧烈,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出伏·饮食

每到节气,

“吃货”们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

今天该吃什么了?

“出伏”之后,

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

向秋季过渡。

此时人体肺气相对旺盛,

因此要常吃些清热、生津、

养阴的食物,

木耳、百合、芝麻等,

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

莲藕性温,

多吃可补肺养血,

和排骨一起煲汤即可。

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俗话说,

“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

如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

效果更好。

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

瓜类多属阴寒之品,

吃多了会损伤脾胃,

要适可而止。

果类可以多吃,

如梨、苹果等。

秋期如约不须催,

雨脚风声两快哉。

三伏过后,

一年中最宜人的光景就要到来。

余晖夕照,

秋风初临,

祝愿你我,

徜徉在秋的浪漫与深情之中。

来源:长城网综合央视新闻


责编:房淑婧 苏浩军 陈兆月

编辑:吴云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