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锡纯常用的“石膏”配伍9则

 小柴胡汤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导读:今天学习张锡纯常用的九个“石膏”配伍。

张锡纯在运用石膏时,追本求源,按不同病证巧妙配伍,可谓别具匠心,颇具特色,能获出奇之胜。

01

石膏配连翘、蝉蜕、牛蒡

张氏治疗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者,创犹龙汤,以连翘、蝉蜕、牛蒡子与石膏相伍,以增加清热之功,加强透泄之效。

服后发汗之力缓而长,不至为汪洋之大汗,遂使内蕴之热从汗而解,故汗出后其病即愈。

曾治一妇,“年三十余。胸疼连胁,心中发热。服开胸、理气、清火之药不效。后愚诊视,其脉浮洪而长。知其上焦先有郁热,又为风寒所束,则风寒与郁热相搏而作疼也。治以此汤,加没药、川楝子各四钱,一剂得汗而愈。”

02

石膏配山药

张氏在变通白虎汤及变通白虎加人参汤中,每以山药代粳米,其效更佳。

究其原因有三:

一者由于温病最易伤阴耗气,故用山药代粳米,既能补助气分托邪外出,更能生津止渴,滋阴退热。

二者石膏入肺、胃二经,质重而坠,可直趋下焦,易于流失,难以发挥药效,而山药多含有蛋白之汁,煎汁质黏而稠,能使石膏煎液起到顾护胃气,逗留药性之效。

三者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使元气素虚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泻。

如治一叟,“年近六旬。素羸弱,劳嗽,得伤寒证,三日,昏聩不知人。

诊其脉甚虚数,而肌肤烙手,确有实热。知其脉虚证实,邪火横恣,元气又不能支持,故传经犹未深入,而即昏聩若斯也。踌躇再三,乃放胆投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将药煎成,乘热徐徐灌之,一次只灌下两茶匙。阅三点钟,灌药两盅,豁然顿醒。再尽其余,而病愈矣”。

03

石膏配代赭石

石膏寒凉重坠,一般忌与重坠及开破之药并用。

但张氏临证遇有肝火上冲挟胃气上逆,或胃热使胃失和降之呕吐者,恐石膏重坠降逆之功不济,多将石膏与代赭石相配而用,再助重坠开破之功。

其用石膏以清里热为主,代赭石降逆止呕为辅,二相药伍,标本同治,一箭双雕,不仅无害,反而有相得益彰之妙。

此外,张氏治疗阳明热结轻证,有时亦用石膏配代赭石治疗。

04

石膏配人参

石膏与人参配伍,首推于《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张氏立足实践,善用二者配伍治疗临床诸症。

热证最虑耗津伤气,热盛不退,迫汗外泄,津液暗耗,汗出过多,元气必损。

张氏认为:唯石膏与人参并用,独能于邪火炽盛之时,立复其真阴,复其元气。石膏乃清热解肌之品,能透热达表,人参能补益正气,滋阴生津,气虚者借人参以益其气,津亏者借人参能复其阴,石膏必得人参之助,方能使正气旺,药力外散,鼓邪外出。

故张氏论述石膏配人参时说:“盖石膏煎汤,其凉散之力皆息息由毛孔透达于外,若与人参并用,其凉散之力,与人参补益之力,互相配合,能旋转于脏腑之间,以搜剔深入之外邪使之净尽无遗。”

再则人参性温以反佐,可防热病拒凉药不受。

张氏提出不论伤寒温病,凡热入阳明脉象无洪滑之象,或热实脉虚,或脉有实热而至数甚数或细数者,“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并以脉象虚数程度来调整人参与石膏的用量。

痢疾赤白,周身壮热,服凉药而大热不休者,张氏常“以人参助石膏能使深陷之邪徐徐上升外散,消解无余。加白芍、甘草以理下重腹痛,山药以滋阴固下,连服数剂无不热退而痢愈”。

若温病兼下痢,周身灼热,下痢赤白,呕恶腹痛,则再加白头翁、银花、秦皮、地榆、三七、鸦胆子之类。

此外,湿疹疹点初见即言,脉似洪大,按之不实,或产后温病阴伤,或肺病咳吐脓血日久身热不退,皆邪实正虚、气化虚损之象。非人参与石膏并用不能托深陷之热外出。

05

石膏配薄荷、连翘、蝉蜕

张氏主张温热病初起,皆宜清透并举。

只要其脉浮滑,即认为病犹连表,以生石膏配薄荷、蝉蜕、连翘,务求透邪外达,意在清透并举,从汗而解。

石膏味辛,清而能透,能使在里之郁热,透达肌表而解,再配以薄荷、蝉蜕、连翘以加强宣透之力,解除表邪之闭,使邪有出路。

薄荷辛凉轻散,“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之要药”。

连翘、蝉蜕善达表走经络,使郁伏于里之热“仍还太阳作汗而解”。

此三药相伍,清透温邪之力甚著。

张氏所创温病初起三方:清解汤、凉解汤与寒解汤,即以此配伍为要,并据药量之不同而组方运用。

如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当仲夏夜寝,因夜凉,盖单衾冻醒,发懒,仍如此睡去。须臾又冻醒,晨起微觉恶寒。至巳时已觉表里大热,兼喘促,脉洪长而浮。投以清解汤,方中生石膏,改用两半,又加牛蒡子(炒捣)三钱,服后得汗而愈”。

06

石膏配麻黄

张氏对太阳表证未罢,热入阳明,蕴结胸中,见胸闷喘促,脉浮洪有力,按之未实,舌苔白而未黄者,每用石膏配麻黄治之。

此时,如独用石膏清里,难解太阳之表;单用麻黄发汗平喘,又失于治阳明之热,故以寒温相伍;

麻黄辛温宣肺发表平喘,石膏功擅清肺胃之热,麻黄得石膏,可制其辛温助热之性;石膏得麻黄则专于清肺脏之火,共奏清热宣肺平喘之效。

二药配伍之妙,还在于其药量,石膏药量为麻黄的10倍,热不重者亦必5倍于麻黄。

07

石膏配半夏

因阳明热盛,胃气上逆所致之呕吐,张氏除喜用石膏配代赭石外,还常以石膏和半夏相伍应用。

石膏辛寒清阳明热邪,半夏温燥降逆止呕,为防半夏温燥助热之虞,用大剂石膏以制其燥,使半夏只有降逆止呕之功,而无温燥之弊,使热清呕止而病愈。

08

石膏配阿司匹林

张氏衷中参西,不仅采用西法医理,而且还常釆用化学之理,运用于方药之中,得心应手,挽回沉向。最为人道者为生石膏与西药阿司匹林相配,名为石膏阿司匹林汤。

他认为:“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也。”

治温病初起,热入阳明,表证未尽,其人头疼,舌苔犹白者,宜先服阿司匹林,待周身汗出之时,乘热将石膏汤饮下,既助阿司匹林发表之力,亦达清透温邪之效。

若其头已不疼,舌苔微黄,脉象犹浮,虽洪滑而按之不实者,先用生石膏煮汤服之,后投以阿司匹林。若其热未随汗全解,仍可徐饮以生石膏汤,清其余热。

石膏配阿司匹林还可用治斑疹之毒,郁而未发、关节肿疼之挟有外感实热者,张氏用之,多获奇效。

如治奉天赵xx之侄,“年六岁。脑后生疮,漫肿作疼,继而头面皆肿,若赤游丹毒。继而作抽掣,日甚一日。浸没至周身僵直,目不能合,亦不能瞬,气息若断若续,呻吟全无。......

其脉洪数而实,肌肤发热,知其夹杂温病,阳明腑证已实,势虽垂危,犹可挽回。

遂用石膏细末四两,以蒸汽水煎汤两茶杯,徐徐温灌之。周十二时,剂尽,脉见和缓,微能作声。又用阿司匹林片半,仍以汽水所煎石膏汤,分五次送下,限一日夜服完。服至末二次,皆周身微见汗,其精神稍明了,肢体能微动,可少进茶汤,大便亦通下矣。

继用生山药细末煮作稀粥,或鲜茅根煎浓汤送服阿司匹林等法调治而愈”。

09

石膏配小青龙汤

张氏认为小青龙汤之药性当以热论,而其临证所见外感痰喘之证有热者十之八九,“是以愚用小青龙汤三十余年,未尝一次不加生石膏。即所遇之证分毫不觉热,亦必加生石膏五六钱,使药性之凉热归于平均”。

加入石膏之缘由,不仅仅是治外感之热,更重要的是制麻黄温燥之性,以解方中药性之热也。

如“堂姐丈褚XX,体丰气虚,素多痰饮,薄受外感,即大喘不止,医治无效,旬日喘始愈”。

张氏告知其“若后再喘时,先服小青龙汤加石膏,若一剂喘定,继服从龙汤一两剂,其喘必不反复”。

“若一剂喘未定,小青龙加石膏汤可服至两三剂,若犹未痊愈,继服从龙汤一两剂必能痊愈。若服小青龙加石膏汤,喘止旋又反复,再服不效者,继服从龙汤一两剂必效”。

后偶因外感较重喘剧,连服小青龙两剂,每剂加生石膏三钱,喘不止而转增烦躁。急迎诊视,其脉浮沉皆有力,遂即原方加生石膏一两,煎汤服后其喘立止,烦躁亦愈,继又服从龙汤两剂以善其后。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石膏的临床运用》,王军编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9.4。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