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5-28病例

 仙舞晨曦 2022-08-25 发布于山东

997-皮肤病变

盯着那些多核巨细胞寻找吞噬的弹性纤维,但无济于事。最后一张图片中的非典型淋巴细胞的背景和核“染色”给出了答案——MF与巨细胞。因此需要临床信息才能将其称为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或肉芽肿性 MF。临床图片和弹性纤维染色会有所帮助。 

granulomatous slack skin

从未见过令人信服的弹性吞噬作用,没有见过 EVG。此外,可以在 MF 中看到弹性纤维吞噬现象。大量巨细胞和沙丁鱼样巨细胞群和临床信息可做出诊断。

998-皮肤另外一例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ranulomatous slack skin,GS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变异型,多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等有皮肤皱褶处。其临床以缓慢发生的红色斑丘疹,进而演变成巨大垂吊式肿块为主要特征。

组织学上,表皮下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并克隆性增生,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反应性增生并形成肉芽肿;真皮弹性纤维溶解、断裂、减少。

早期临床表现可呈非特异件改变,与皮肤淋巴瘤样丘疹病、皮肤假性淋巴瘤等难以鉴别。

GSS由 Convit 等于 1973 年首先报道,但当时命名为慢性进行性萎缩性皮肤硬皮病。后 Ackerman1978年总结多例患者组织病理资料,将其命名为 GSS。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基因学方面的研究显示,GSS 属于 T 细胞淋巴瘤,但 GSS 与其他类型 T 细胞淋巴瘤的不同之处在于组织病理上有弹性纤维吞噬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2018 年的最新分类中,蕈样肉芽肿的亚型包括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FMF)、Paget 样网状细胞增生症和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GSS),由于它们独特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被定义为 MF 的特殊亚型。

GS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其临床表现、形态学表现、免疫表型,有时甚至需要TCR基因重排来确诊。本病呈慢性迁延过程,大多数患者具有惰性临床过程,患者早期并不会出现典型的皮肤松弛症状,常在发病数年后出现皮肤松弛,表现为皮肤弹性降低、起皱、悬垂及萎缩等,皮肤松弛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以广泛发于全身,因此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活检。

镜下表皮无明显改变,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及肌束间见弥漫性淋巴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体积小至中等大,有明显异型,染色较深,少数细胞胞质较宽,核卵圆形或扭曲状,可见小核仁。其间为散在的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嗜酸,外形不规则,核呈圆形、卵圆形,多在20~50个,部分多核巨细胞胞质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真皮层弹力纤维断裂或消失,并可见多核细胞吞噬弹力纤维及淋巴样细胞。克隆性T细胞除表达CD2、CD3、CD4和CD5等T细胞抗原外,还会表达TIA-1,罕见表达CD8;不同病例中具有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

鉴别诊断:

肉芽肿性皮肤病 

肉芽肿型蕈样霉菌病(granulomatous mycosis fungoides,GMF) 

获得性全身性弹性组织离解症  

皮肤Rosai—Dorfman病  

软组织巨细胞肿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