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辉永存 全国首个“家庭烈士陵园”重修开放(2)

 新用户99826EF1 2022-08-25 发布于北京

来源:齐鲁网 作者: 我来说说 复制链接 2015-09-02 11:10

关键词:家庭烈士陵园 沂南县门家庵子村 抗战胜利70周年 缅怀先烈

[提要]这个堪称全国第一个“家庭烈士陵园”的抗日革命纪念馆,有着太多的荣与辱、爱与恨、喜与悲的红色革命故事。9月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这个葬有“三烈九抗”...

  潜伏敌部,他打响了伪军起义的第一枪

  1937年12月,战火烧到家乡的土地上,邢祚光忧心忡忡,平静的心又躁动起来。

  1938年,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纵队和八路军115师来到岸堤、青驼一带建立了沂蒙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在家乡宣传抗日,邢家年轻人的抗日热情越来越高,都想去参加八路军。

  然而,谁也想不到,邢祚光这时居然找到了沂水伪商会长,托他在“皇军”那里谋个差事。“我在东北干过胡子,还给皇军当过差。不仅会骑马打枪,还会些日本话。”听了邢祚光的自我介绍,又当场看了邢祚光手枪的使用,日本人很满意。当年正月三十,日伪军主要头目任命邢祚光为沂水第六区区长。

  邢祚光当了汉奸,消息不胫而走,乡村邻里听了无不唾弃。披上汉奸皮,要遭人唾骂和耻笑,特别是他的母亲和妻子、女儿,更是在同村人面前抬不起头来。面对这些埋怨,邢祚光只能默默忍受。原来,在这之前,他已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的一员。这期间,他无数次利用特殊身份营救了被敌捕去的八路军战士40多人,多次提供有价值的秘密情报。

  1940年9月上旬,鬼子开始怀疑邢祚光。经过与上级谨慎商讨,邢祚光决定起义。1942年大年初五凌晨4时,邢祚光成功起义,将据点的20名鬼子全部消灭,共争取了105名伪军和伪区政府人员160多人起义。据中央军事博物馆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实例》一书如此评价此次策反行动说“在山东,这是伪军的首次起义,人数虽不多,但影响很大。”

  邢祚光起义,对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分化了伪军和日军的关系,日军从此再也不敢完全信任伪军,华北日军和伪军从此分开居住,其所起到的政治意义也十分巨大。

  “父亲为人耿直,1952年,毅然放弃在济南工作的机会,回家种地。”邢祚光的长子邢业军说,父亲因家庭历史与曲折的人生经历,在解放前夕的“土改”和文革十年“”中均遭受了严重迫害。

  “在受尽迫害的那些年,父亲始终重复一句话'相信共产党’。”邢业军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邢祚光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1999年4月,邢祚光因病去世,走完了他90年漫长的人生。

  三烈九抗,红色家庭书写感人传奇

2

  在这个家庭烈士陵园内,年代最久的当属邢祚光的妻子李曰荣和女儿邢宝珍的墓碑。

  1941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日寇在沂南县铜井镇沧浪沟将李曰荣和邢宝珍抓去,在沂水县城日军监狱关押了整整17个月,其间,八路军和敌工队多次组织营救均未成功。日寇知晓邢家数人参加了八路军,妄图从她们口中找到邢祚光及其家人的下落,便百般酷刑折磨,母女俩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和酷刑,毫不动摇。

  1943年2月19日,李曰荣、邢宝珍母女俩被日军惨杀于沂水北关刑场,那一年,邢宝珍烈士年仅16岁,被誉为鲁中地区的抗日“刘胡兰”。

  当年4月11日,《大众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以《邢夫人母女不屈暴敌慷慨就义浩气长存》为题刊登了母女俩的事迹。母女俩牺牲后,八路军派出一个排偷偷将她们的尸体运出,埋葬在铜井沧浪沟。

  1946年2月,母女俩尸骨迁回老家门家庵子安葬;1984年,邢祚光的家人便对母女俩烈士墓重新进行了整修,并立了石碑,刻了碑文。

     这个堪称全国第一个“家庭烈士陵园”的抗日革命纪念馆有着太多的荣与辱、爱与恨、喜与悲的红色革命故事。整个烈士陵园共葬有李曰荣烈士、邢宝珍烈士、邢祚光、儿媳马淑美,邢子平(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厂长,1977年7月7日病逝于南京)、儿媳曹淑兰,孙子邢继业(生前为云南省玉溪地区峨山县文玉区委书记,1951年4月27日在剿匪战斗中不幸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共7人,再加上其他亲属,被美誉为“三烈九抗”。

IMG_3327_副本

     国歌嘹亮,红旗飘扬。如今,这个家庭烈士陵园重修开放,将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传承全民族抗战的集体记忆,守护英雄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9-8025117,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