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五万大军只剩千人,两名副司令英勇牺牲

 新用户31928497 2023-05-24 发布于广东

引言

14年抗日战争有多么艰难,我们来看看1938年冀东地区的抗日情形。

1937年10月起,李运昌负责中共冀热边特区委员会,他联系洪麟阁发动广大农村受压迫群众抗击日寇,准备武装起义。

1938年7月,冀东抗日联军建立,轰轰烈烈的抗日大暴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21个县加入抗日暴动行列,人数达到5万多人。

文章图片1

(冀东抗日力量)

然而后期的战略决策错误,史称“平西大撤退”,生生让5万抗日联军被日伪军伏击,最后只剩千人到达平西,甚至还有两名副司令员牺牲,这么多人背井离乡,却成半路冤魂,功未成,魂先散。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守在冀东建立抗日根据地?为什么要把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转移到平西?又为何5万人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吗?还是日军火力太猛,陷阱多?

让我们走近当年的战场,拨开历史的疑云,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文章图片2

(冀东抗日力量)

一、冀东战略地位重要,掐住咽喉

1933年,《塘沽协定》后,日军为冀东地区实际控制者。冀东属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区域内有山地和平原,包括唐山、天津东部等地区,一共有22个县,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日军的战备物资都是由冀东发往全国各地。

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举行洛川会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我党中央计划在冀东雾灵山建立稳固的抗日根据地,便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文章图片3

(冀东)

在抗战初期的冀东,1937年10月-1938年10月,冀东抗日军民在中共领导下,经过一年的准备时间,策划冀东大暴动。冀热边特委策划15个大暴动中心。

12个中共领导,另三个由当地民团将领高志远、陈宇寰、洪麟阁带领起义行动。

1938年6月联军在丰润县田家湾子会议,商量起义具体事项,任高志远为司令,陈宇寰、洪麟阁为副司令。

文章图片4

(洪麟阁)

计划暴动时间原定是1938年7月16日.,可是赶来支援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到达蓟县的消息已被敌人获知,敌人准备全力镇压。

洪麟阁的家被抄,敌伪政府下令逮捕高志远等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起义只得提前。1938年7月6日港北村起义,成立抗联第五总队。7月12日周维新带领安各庄起义,成立抗联第九总队。

抗日暴动民心所向,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冀东地区,共21个县陆续响应,一时所向披靡,日伪军束手无策。

文章图片5

(冀东抗日力量)

1938年7月9日高志远在滦县多余屯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起义细节;陈宇寰是河北滦县人,他就在小陈庄暴动,高志远和陈宇寰在胡各庄会师,组建13个总队,约2万人。

冀东抗联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1938年9月2日,高志远、陈宇寰率队攻下乐亭县城,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成立抗日政府。

同日,洪麟阁带12总队在玉田县十里坨暴动,窝洛沽伪警察队自动缴枪投降。7月底,洪麟阁攻打遵化县城受阻。

文章图片6

(陈宇寰)

抗联起义军不断汇合,又有新的农民、工人、矿工等加入,7月底的时候,第二路暴动队伍已经达到5万人,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这么大阵仗的暴动当然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它是国共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共同抗日的见证,甚至在国际社会也不停报道此次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动向。

但是起义军的很多人员都是临时发展进入队伍的人,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在面临真正战斗时,与正规军存在很大差距。

文章图片7

(1938抗日形式)

更甚者,竟然有土匪打着抗日招牌拉无知人民上山当土匪,还好被及时发现制止,引导归正。

1938年5月,为配合冀东抗联大暴动,八路军成立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共5000多人挺进冀东,由邓华支队和宋时轮支队合编而成。

邓华率3000人从涞源到杜家庄村与宋时轮支队汇合,宋时轮是从雁北来到杜家庄村的,宋时轮支队有2000多人。邓华任第四纵队政委,宋时轮任司令员。

文章图片8

(宋时轮)

第四纵队从平西向冀东挺进,一路配合冀东起义暴动,沿途攻克昌平、延庆等四镇,留下两个分队在平北打游击战争,主力部队继续赶往冀东支援。

暴动期间,八路军4纵队配合冀东抗联,助力20多个县和开滦煤矿参加暴动,建立了几万人的武装组织,成立了民主抗日政权。

二、铁厂会议成转折,平西大撤退惨败

1938年8月中,4纵和冀东抗日主力部队在铁厂会师,召开会议,成立冀察热宁军区,统一冀东抗日队伍,宋时轮和邓华分别任正副司令,高志远、李运昌、洪麟阁任副司令。

文章图片9

(邓华)

铁厂会议是个转折点,此时是冀东抗日大暴动的高潮,却也即将迎来敌人的报复。宋时轮建议开辟都山根据地,代替中央原定的雾灵山根据地,会议商量接下来的战略决策。

日军准备“围剿”冀东,我军领导人慌了神,意见不统一,宋时轮和邓华是两名风格迥异的领导人,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合作,两人都年轻,宋认为大部队撤往平西更安全,可以让部队整训休整。

我军终是没有保住胜利果实,此时产生重大决策失误,说到冀东抗联大暴动之后的西撤战略大决策,不得不提两位领导人,宋时轮和邓华。历来对此次决策争议颇多,也就是谁该为错误负责任。

文章图片10

(冀东抗日力量)

起义军大多是本地人,不愿意离开故土,而且起义军很多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工人农民矿工,真正对敌,战斗力堪忧,况且敌人都是机械化部队。

4纵进入冀东战斗以来,人员损失较大,需要休整补充。抗联虽然人数众多,但是背景复杂,缺乏政治和军事训练,各路起义份子,鱼龙混杂,甚至有人打着抗日旗子干坏事。

队伍急需整顿,才能完成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文章图片11

(冀东抗日联军序列)

9月初,冀边特委在丰润县召开会议,李运昌等研究建设冀东等地抗日根据地,被宋时轮阻拦,他要求去都山建立根据地,认为在山区建设根据地才是稳妥的做法。

思想指导行动,领导人的思想是全船的舵手和方向,方向错,全船会有覆灭风险啊,当时的情况,宋自然是无法预知结果,他只认为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

1938年9月,4纵进军都山,遭遇日伪军阻击,失利,只得放弃都山根据地计划

文章图片12

(李运昌)

9月中旬,4纵党委在迁安县莲花院召开会议,商讨目前困境的办法。1938年10月初,邓华在丰润县主持九间房子会议。

会议表决是否进行平西大撤退,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西撤决定,原因是部队秩序乱、纪律差,需要整训非常紧急。

1938年9月26日党中央不同意西撤,认为部队没整建好,纪律差,长途行军风险极大,只有万不得已时再西撤。宋时轮没等中央命令,就带领高志远部抗联主力向平西撤退。

文章图片13

(图文无关)

5万多人,人员背景复杂,没有统一指挥,人员零散,这样大规模迁移,没有作战计划,遇到日伪军突袭,后果当然不堪设想。

当时天气已近深秋,战士们衣衫单薄,又冷又饿,部队后勤补给跟不上,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西撤,高志远和宋时轮部在前,洪麟阁、陈宇寰在中,李运昌、邓华部押后。

冀东抗日大暴动,让日军极大恐慌,日军决定全力反攻,1938年10月,日军抽掉一旅团,准备和关东军,一共有十几万兵力,打算团灭冀东抗联

日伪军掌握了冀东抗日部队方位,还有便衣队掌握着抗日将领行踪,冀东抗日部队从冀东向平西撤退时被敌人分割包围。

文章图片14

(图文无关)

西撤队伍一字拉开,沿山前进,遭遇日军堵截,战士们枪不停火,肚子空空,又天降大雨,整夜厮杀拼死抗敌,我军伤亡惨不忍目。

10月9日,冀东抗联三路军陈宇寰部,在蓟县赵家庄住下,第二天天刚亮,马伸桥日伪军突袭陈宇寰部,生生被敌人包围,激烈战斗中,陈宇寰中弹牺牲,此时他才41岁,同时还有110名战士阵亡。

昌黎支队司令丁万有牺牲,第五总队被敌人打散,总队长李润民、高培之遇害。

1938年10月15日,洪麟阁是冀东抗联副司令兼第一部总指挥,他在马伸桥北被日军截击,在临终前他从一棵杨树上撕下树皮,用鲜血写下:“还我河山”,与敌人战尽最后一颗子弹,阵亡。

文章图片15

(图文无关)

这一个个生命消失,简直让人无法呼吸,真希望有回天之法。

高志远部到达平西时只剩1200人,司令部在斋堂。李运昌部果断停止西撤,返回冀东。轰动中外的冀东抗日大暴动,因平西大撤退宣告失败。

三、用血换来教训,八路军成长之路

血的教训是深刻的,总结看来,中央开拓冀东的战略是没错的,可是在用人选人上出现问题。从冀东暴动到冀东失利,只用了两三个月时间。

冀东失利,不得不提到宋时轮和邓华在平西大撤退事件上该负的责任,还有冀东中共负责人李运昌,他在协调领导人的能力上不足。

主席在1936-38年多次提到在雾灵山、冀东建立抗日根据地,可见其重要性,冀东位置好,有山地适合打游击,又可以下平原联系群众,还离苏联不远,过了山海关就是东北。

在冀东建立抗日根据地意义重大,主席对冀东根据地是寄予厚望的。可是宋时轮领会中央精神不深刻,遇到问题便想撤出冀东,这为抗日队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文章图片16

(图文无关)

其实早在四纵没有到达冀东时,宋时轮和邓华就有意见分歧,宋主张白河以西建立根据地,邓主张靠近冀东的密云平谷建立根据地。

8月初,到达冀东后,各地开始成功暴动,两人又有分歧,邓主张大范围扩展到唐山、遵化去,而宋主张在密云平谷靠近山地建立根据地。

宋的思想是保守的,认为只有山地倚靠的地方才适合搞游击战争。

随后中央来电报明确指示要化整为零,深入地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好好训练起义军,在最短时间把起义军打造成有战斗力的部队,可是宋时轮没有考虑仔细。

文章图片17

(图文无关)

到10月份西撤平西,抗日联军遭遇敌人重大截击,造成我起义军不可估量的损失,邓华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

究其根源,两人来自不同的师,缺乏磨合期,配合不默契,加之两人年龄都不大,当时宋31岁,邓28岁,缺乏独当一面的经验。

四、人山理论是革命胜利法宝

宋时轮如果早领会“人山理论”,就不会那么纠结只能在山地开辟根据地了,广大平原的山是人民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才是最强大的靠山。

文章图片18

(图文无关)

也不怪他,主席之前一直提倡山地游击战,下面干部们思维定势,跳不出这个圈圈,直到徐向前提出“人山”的思想,在平原地区,把人民群众造成游击队的人山,我军思路豁然开朗,新的战略思想所向披靡。

所幸,后面聂荣臻最终是在晋察冀地区建立了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完成历史赋予这个地区的使命。

文章图片19

(左起:陈赓、邓华、李克农、刘亚楼、宋时轮、赖传珠)

宋时轮和邓华在其后的战斗中也不断成长,两人都成为开国上将。人犯错误难免,改正和提升自己才是对人民和英雄的回报。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我军并不是逢战必胜,但是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汲取每一场战斗的教训,为下一次战斗变得更强而努力

人民的军队越来越强大,最终立于世界强者之林,复兴中华,是每一个国人身上必须肩负的责任。

参考资料

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的过程[OL].-唐山党史网,2018-07-12

文锋. 冀东抗日——'大战红五月'的挫折[J]. 文史春秋, 2015(7):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