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话说好了,人生就顺了!

 闲云野鹤qpab3u 2022-08-26 发布于浙江

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这个节日的意义最初在于向全世界祈祷和平,现在已逐渐发展成为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

每个国家的问候方式都各有不同、各有特点,我们先来围观一下世界问候之“最”。

最爱讨论天气· 英国

英国人一开口多半先谈天气,“What a nice day!”甚至成了“聊天必备神器”。

英国的天气就和英国人一样,变化无常,哪怕天气晴朗,英国人早上出去也还是会带着雨伞。因为很有可能上午艳阳高照,下午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处于风暴轴末端。所以,久而久之谈天气成了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话题。

最爱吐口水 · 肯尼亚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肯尼亚马塞族人以“往对方身上吐口水”的方式“示好”。与年长人握手之前,马塞族人也要先往手上吐口水,以示对前辈的尊敬。

最爱弯腰· 日本

日本人谦逊,见面多以“鞠躬”为礼,并说“请多多关照”。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2~3秒钟为宜;如果是好友,弯腰的时间则稍微长些;而遇到长辈的时候,得等长辈抬头以后才可抬头,有时甚至要鞠躬很多次。

最爱双手合十· 泰国

“萨瓦迪卡”是泰国人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语,即“你好”。但是,泰国人还会配合相应的姿势:双手合十。男性将双手放置于脸部前方,女性则置于胸前。其实,东南亚国家多信奉“佛教”,“双手合十”即“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是属于佛教礼节。

最爱磨鼻子· 新西兰

新西兰土著毛利人属于棕色人种,他们在欢迎来访者时,往往会采用自己的传统礼节,其中最闻名遐迩的就是“碰鼻礼”。双方碰鼻子的时间越长,就说明客人所受的礼遇越高。为了让孩子鼻子长得高大一些,以方便行礼,毛利人的母亲常常夹孩子的鼻子。

最有贵族范儿· 法国

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法兰西帝国”,法国人从骨子里就有着“高贵”的特质。“吻手礼”流行于法国的上层社会,表达了男士对女士的尊敬和礼节。因为这个礼节本身带有的“贵族专享”特点,再加上法国人骨子里独特的“高贵”特质,让这个“打招呼”变得极具“贵族范儿”。

最关心秩序· 德国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做什么事情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触碰。而德国人在打招呼问候中,也不乏发挥这种认真的劲头。德国人见面时候,常会问道:“秩序还好吧?”。

最佳“吃货”· 中国

“吃了吗?”,是目前中国人相互见面打招呼的最常用语。是不是深有体会?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学一学古人的日常用语,实用又有文化,瞬间提升N个档次。

头次见面用久仰

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

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

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

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

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

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

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

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

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

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

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

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

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

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

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

暂时充任说承乏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是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这些日常用语,今时今日也非常实用,彰显了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深厚的大国底蕴。赶快用起来,做个受欢迎的人。

本期编辑 | 同蜂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中引用图片及文字因无法联系版权所有人,

请相关版权所有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支付使用费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