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高血压、糖尿病调两本

 愚公移山之志 2022-08-26 发布于北京

Image
Image

Image
图 源自:网络


张某,男41岁,太原人。

2007年4月20日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浊阴窃踞阳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升降失职。

处方:制附片100克,大熟地100克,怀山药60克,茯苓45克,丹皮1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山萸肉45克,紫油桂15克(后5分),生龙牡各30克,活磁石30克。

30剂。加水3000ml,文火煮取600ml,日分3次温服。服尽上方药1月后,患者由胖变瘦,健比从前。后随访1年余,血压正常,身体健康。停服西药,喝酒、吸烟均不至血压波动。


闫某,女,67岁,太原人。

2007年10月31日初诊:高血压10余年,偶有心悸,喘息,发则汗如洗,眩晕,心动神摇,面色惨白,不寐,面色暗淡,唇淡紫,舌质红艳、少苔,寸、关脉浮、躁、急,尺脉微弱可辨。

高年阳衰,元阳不固,痰、湿、瘀、浊盘踞一身阳位,且邪实正虚。扶阳防脱,兼顾荡涤浊阴。

处方:制附片100克,干姜90克,生山萸肉90克,生白术90克,柴胡3克,大熟地90克,油桂粉1.5克(米丸先吞),红参15克(另),炒枳壳9克,生半夏30克,生姜45克,泽泻30克,怀山药40克,生龙牡各30克,活磁石30克,川牛膝30克,五味子30克,炙甘草120克,胡桃6枚(打)。5剂。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50ml,人参汁,日分3次温服。

2007年11月12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腹中雷鸣,畅泄黑稀便,全方服尽自感诸症已除,因前日复感风寒不得已复诊。元阳已固,本气已旺,伏邪自退。从原意出人,以图根治。

处方:制附片100克,干姜90克,生山萸肉90克,生白术55克,乌梅60克,大熟地60克,油桂粉1.5克(米丸先吞),红参15克(另),磁石30克,生半夏30克,鲜生姜45克(切),生龙牡各30克,泽泻30克,川牛膝30克,麻黄10克,辽细辛45克(后5分),五味子30克,炙甘草90克。5剂。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50ml,人参汁,日分3次温服。


闫某,女,52岁,太原人。

2007年11月12日初诊:糖尿病5年,高血压7年余,六脉沉弱无神,舌暗淡无华,齿痕,苔白。

太阴之伤累及少阴,终至太少两伤。治本。

处方:生北芪120克,制附片100克,干姜90克,生白术95克,大熟地90克,乌梅40克,砂仁米30克(姜汁炒),红参25克(另),炙甘草60克,紫油桂15克(后5分)。

30剂。加水2500ml,文火煮取350ml,日分3次温服。2008年4月20日二诊:“血糖、血压”值已正常。脉滑,舌暗。

处方:制附片100克,白术95克,大熟地90克,砂仁米30克(姜汁炒),干姜60克,红参30克,乌梅30克,云苓45克,猪苓30克,川牛膝30克,生半夏30克,车前子10克(包),炙甘草60克,生姜45克(切),紫油桂6克(后5分)。10剂。加水2500ml,文火煮取400ml,日分3次温服。


杜某,男,50岁,山西忻州人。

2008年4月22日初诊:糖尿病3年。

处方:生白术45克,干姜45克,高丽参30克,制附片45克,大熟地45克,盐巴戟肉30克,肉苁蓉30克,炙甘草60克,生山萸肉90克,菟丝子30克(酒浸15分钟),紫油桂10克(后7分)。

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以200克为度,每旬7剂,42剂。出现膜眩效应后,停药3天,制附子减去30克。

2008年6月29日二诊:诉其服至第25剂时,血糖曾一度增高,继服1周后,血糖回复正常,双下肢多年的困痛不适也随之消失。至服尽全部42剂,自觉全身轻快,血糖一直维持于正常,身体健比从前。


周某,女,68岁,太原人。

2008年3月7日初诊:高血压(150mmHg~65mmHg)

10年,余不详。2006年8月再次中风,当时某医院诊为脑梗塞、冠心病,带药出院后仍口眼歪斜,流涎,饮水遗漏至今。今春正月初五因“感冒”致心动神摇,惶惶不可终日,汗出如洗,但欲寐而难寐。伸舌歪,舌质红艳,苔中根腻,脉浮、躁、急,右脉显滑,左脉细,按之散,双尺弱。久病,高年阳微,邪实正虚,元阳不固。治宜固根气,祛实邪。

处方:制附片100克,生白术45克,干姜90克,生山萸肉120克,乌梅60克,五味子40克,砂仁米30克(姜汁炒),大熟地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生龙牡各30克,活磁石30克,杭白芍45克,怀山药60克,高丽参15克(冲),紫油桂3克(米丸吞),炙甘草100克,生姜45克(切),大枣25枚(掰)。

5剂。加水3500ml,文火煮取450ml,日分3次温服。2008年3月11日二诊:诸症大减, 血压120mmHg~65mmHg。自述服至第3剂后每日畅泻黑稀便两三次, 矢气,小便多。脉和缓滑利。

正气已复,邪有出路,从原意出入。

处方:制附片120克,生白术45克,干姜90克,生山萸肉90克,五味子40克,砂仁米30克(姜汁炒),生龙牡各30克,活磁石30克,杭白芍45克,高丽参15克(冲),怀山药60克,炙甘草100克,紫油桂3克(米丸先吞),生姜45克(切),大枣12枚(掰)。

6剂。煎服法同前。

2008年3月25日三诊:诸症已除,晨起多痰。正气已
旺,力除瘀浊,拔病巢。上方制附片改为100克,加桂枝25克,生半夏30克,紫丹参60克。

10剂。煎服法同前。

后经访2年余,未再复发,健比从前。崔某,男,52岁,山西某机关干部。

2008年9月6日初诊:“高血压”15年,于2002年突发“脑梗塞”,今年春夏复发两次,于省医院住院治疗。现血压高,面红神滞,右瘫,行动受限。唇紫,舌质淡,苔黄,厚腻,脉实滑,食纳可,二便调。证属痰、湿、淤浊窃踞阳位,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二者互为因果。治以扶正祛实,以标本兼顾。

处方:制附片45克,干姜30克,生白术95克,沉香10克,砂仁米10克,川牛膝40克,云苓40克,泽泻40克,生半夏45克,当归45克,紫油桂3克(米丸先吞),生晒参15克(入煎),炙甘草100克,桃红各15克,熟地90克,川芎60克,杭白芍45克,生山萸肉90克,山药60克,生姜45克(切),“清全虫6克,大蜈蚣3条”(研冲)。7剂。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50ml,日分3次温服。

2008年9月17日二诊:服药后多吐粘痰,腹中肠鸣,畅泻黑稀便数次,走路几近正常,精神转佳。方已中机,原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继服7剂,以荡尽实邪,畅通气机,恢复一身功能。后经访未发。


赵某,男,山西榆社人。

2009年3月14日初诊:“高血压,高血脂”,于2004年突发“心肌梗死”。于当日上午由家人相携来诊,眩晕欲扑,喘息而气不接续,但欲寐而不寐,午后腹胀如鼓,双下肢近踝处浮肿, 血压210mmHg~80mmHg, 左脉沉弦细弱难辨,右脉浮滑而大。舌体胖大,苔黄而膩。

久病高年阳微,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盘踞一身阳位。遵《内经》“其標悍者,按而收之”。急症急治,给予升清阳降浊阴,防脱变。

处方:制附片1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120克,红参30克(人煎),生山萸肉120克,乌梅90克,生半夏75克,茯苓45克,泽泻40克,川牛膝4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沉香10克,砂仁米10克,生姜75克(切)。

5剂。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50ml,日分3次温服。次日遇其家属得知:首剂药服尽2次后,患者畅泻黑稀便水数次,自感一身清爽,今晨已自行前往庭院散步。


Image
   | 每 |  日  | 本 | 草 |    
...............................................


Image

杜若


...............................................

杜若,味辛,气微温。无毒。得辛夷、细辛良。恶柴胡、前胡。采根日干。主胸胁下逆气,温中,风入脑户,头肿痛,多涕泪出;眩倒,目肮③。除口臭气。久服益精明目,轻身,令人不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