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七十一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重建美好家园

 梦想童年594 2022-08-26 发布于江西

朝鲜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维护停战协定、严防侵略战争再起的同时,抽调力量,满腔热情地投入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美好家园的行列。

停战初期,志愿军各部队按照朝鲜各级政府的安排,开始有计划地协助朝鲜人民重建平壤、咸兴、新义州等重要城市,修复遭美军破坏严重的铁路、公路、桥梁,兴修水利设施和大型水库等。

志愿军指战员,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均积极协助当地朝鲜人民清除废墟、修建房屋、填平弹坑、清除定时炸弹以及地雷等残留爆炸物,帮助他们尽快安居,恢复生产。

金城地区的志愿军部队在20多天时间内帮助当地人民修建了1400多间房屋,志愿军的一支部队在7天内帮助昌道郡水泰里人民修建了300多栋房屋,还将节约下来的粮食,救济当地缺粮的群众。

驻在淮阳郡的志愿军部队,经过55天紧张劳动,帮助当地人民盖起了一座能容纳1200多人的大礼堂。

在朝鲜东西海岸的志愿军部队,帮助朝鲜渔民修补渔船,织补渔网。驻东海岸的志愿军部队,专门建立了一个铁匠炉,为附近的4个渔业生产合作社修理了800多件工具,这支部队还把渔港附近6000米长的道路改修成公路,改善了鲜鱼出港的交通条件。

志愿军所属的13个工兵团在停战后两个月内即新建民房2万多间,校舍10余栋。在博川中学迁移校址、重建校舍时,志愿军工兵第14团专门派出人员和汽车,协助师生们搬运桌椅、教具和建校器材,参加建校劳动,使全校师生在两个月内全部返校复课。

到1957年底,志愿军各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共修建民房27,394间、学校283所、公共建筑432座及其他小型工厂和砖瓦厂等。

1954年3月29日,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恢复和与重建工作的指示》,要求各部队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水利建设、参加季节性农业劳动、修建房舍和公共场所,并规定连队应有70%的人员、机关应有20%~40%的人员,全年帮助朝鲜人民劳动的时间应达到7个工作日。

此后,志愿军党委每年均把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恢复与重建工作列入年度计划,作为志愿军各部队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据此,志愿军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帮助朝鲜人民修复被毁的水利工程,并且新修了一批新的水利工程。

在昌道郡歧城里,有一条在1950年即被敌军破坏的水渠,在大白里、板桥里各有一个被毁的贮水池,因为当地缺乏劳动力,在短期内无力修复,志愿军立即组成修渠队,用20天时间把水渠和贮水池全部修复,使荒芜3年多的土地得到灌溉而变成良田。

驻肃川的志愿军部队帮助当地人民修筑了艾山江的堤防,这条蜿蜒9300多米、积土240万多立方米的长堤,可使500多公顷土地受益,从而保障每年5000吨粮食的收获量。

驻安州的志愿军部队,帮助当地群众修筑了大桥川改变河道工程,共挖河道长约2800米,出土16万立方米,并整修了两岸5条水渠和3条河堤,这个地区河流改道后,可使500公顷稻田免除水患,并增加耕地面积10公顷,每年可增产粮食475吨。

志愿军某部在朝鲜西海岸,帮助当地在慈母贮水池下游新开辟了一条440米的长的河道,并重挖和整修了储水池系统内的2条长堤和14条水坝,总长45公里。

驻开城的志愿军部队为当地人民修建了90条河堤、120多条水坝。东线志愿军某部在20多天内,帮助当地人民修建了一条12公里长的水区,驻安边郡的志愿军部队,派出1500名战士,帮助当地人民修复了一项水利工程,共挖水渠13条长20公里,这项工程修复后,使7500多亩荒地变成了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1500多吨。

1956年,志愿军第21军以12万个劳动日参加了平南灌溉工程,第1军参加了梅上川河道的整修工程,并在谷山等地修筑了13条水渠、3条堤坝、两个小水库。第16军帮助朝鲜8个里修水渠2条、堤坝2条、加固水池3个、水闸一个。第23军参加了黄江大桥的修建工程,志愿军后勤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完成了胜湖郡地区的灌溉工程。到年底,志愿军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达到72万余个工作日,共帮助朝鲜人民修筑大小堤坝、水渠506条。

1957年,志愿军计划以30万个劳动日,帮助驻地朝鲜人民进行生产建设,仅第21军即以8.4万个劳动日,帮助朝鲜人民修建肃川、殷山两个郡的10余条水渠。

从朝鲜停战到1957年底,志愿军指战员先后帮助朝鲜人民修复和新建了见龙、泰川等8座水库,修筑了艾山江等大小堤坝1300余条,全长310多公里,修治了梅上川、南川江等河道7条,全长11公里。其中有些工程如见龙水库、艾山江堤坝、平南灌溉等工程巨大,对朝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58年,志愿军又参加了修建定州、谷山等水库工程,在施工中,志愿军以高度的劳动热情,有时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搏斗,有时在冰水中施工,有的战士在施工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表现了无私的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1954年,志愿军指战员节省粮食350万公斤,衣物、日用品10多万件捐献给朝鲜人民,帮助他们度过当年灾荒。

1956年志愿军指战员又自动募捐集资,购买了500部当时中国生产的双轮双华犁,捐献给朝鲜农业合作社,此外,志愿军还抽时间帮助朝鲜人民进行耕种、收割、开荒、植树等农业劳动,以及担水、打柴、修补房屋等家务劳动。有的部队提出精耕细作,不务农时,为群众抢种抢收。到1957年底,共帮助田间劳动5.3万余亩,送粪320万担,植树550万余颗。

朝鲜北方铁路是战争期间美军破坏的重点之一,朝鲜人民恢复经济,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铁路进行全面复旧和改建。

停战以后,志愿军在朝鲜的铁道兵部队共10个师,其中抢修指挥局指挥第1、第2、第3、第4师;新建铁路指挥局指挥第5、第6、第7、第9、第10、第11师,他们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朝鲜北方铁路复旧和改建工程当中。

1953年8月上旬,前运司集中抢修指挥局指挥的第1、第2、第3、第4和新建指挥局指挥的第7、第9师,由抢修指挥局统一指挥,担负朝鲜北方铁路的第一期复旧和部分改建工程,即京义线新义州至开城段,元罗线元山至高原段,京元线高山至元山段和满浦、平北、平元、平德等主要铁路干线的复旧工程,以及殷龟线(殷山至龟城)复旧和局部改建工程。

改建工程要求,对大型建筑物作永久性复旧,对其他建筑物做半永久复旧,除大宁江、西清川江正桥因工程量大,允许延至1953年11月完成外,其他工程一律于10月底以前竣工。

8月份正值朝鲜雨季,志愿军铁道兵各部队立即投入抗洪抢险斗争,战胜洪水后,即全面进行复旧和新建工程,首先按标准突击完成了修补线路和增设车站股道等工程,从9月中旬起,陆续将完成的工程交给朝鲜铁路部门管理和维修,到10月底,除西清川江正桥外,其他桥梁、线路、隧道、给水等复旧工程,全部按计划完成。

西清川江大桥全长1198米,是连接新义州到平壤铁路交通的主要桥梁。在战争期间,它一直是美军飞机重点轰炸的目标,仅从1953年1月到停战时止,美军就出动飞机1200多架次,在桥的周围投下了3170多枚各种类型的炸弹,使大桥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抢修指挥局决定用3个月时间修复这座大桥,担任该桥修复任务的志愿军铁道兵第2师部队,于9月7日正式开工,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们放弃节假日,延长劳动时间,开动脑筋,研究改进操作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工程比原计划提前14天完成,并节约了价值40万元人民币的材料。

11月27日,大桥举行通车典礼,朝鲜内阁铁道省副相参加了剪彩。

至此,经过3个月的紧张劳动,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圆满完成了对朝鲜北方铁路的第一期复旧和部分改建工程。共修复、改善和新建桥梁282座,延长1.5万多米,并修复铁路线19处,延长6000多米,车站34处,延长1.5万多米,给水设施37处,隧道21座,完成土石方21.9万多立方米。朝鲜北部原有铁路线全部恢复通车,并提高了各主要干线铁路的质量,桥梁行车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

第一期复旧工程完成后,志愿军铁道兵团机关和第1、第3、第4、第7、第10师及直属桥梁团、工程总队,奉中央军委及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于1953年10月至11月撤出朝鲜回国,在朝鲜的志愿军铁道兵部队统由以新建指挥局为基础成立的铁道兵指挥所指挥。

1954年初,转入第二期复旧和新建工程,由铁道兵第2、第9师及由各师抽调人员组成的直属桥梁工程营,继续完成朝鲜铁路复旧的剩余工程,第5、第6、第11师,继续完成德(德川)八(八院里)线86公里新建工程,工程费用从中国政府援助朝鲜政府的经费中支出。

1954年,中国政府援朝修建铁路的工程费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

铁道兵直属桥梁工程营于1954年1月,担负平壤大同江双线南桥的复旧工程,部队克服了材料、资料不足的困难,于5月全部修复。德八线新建工程于1954年4月全部竣工。

工程完成后,铁道工程第5、第6、第11师,先后于当年3月至6月撤出朝鲜回国,由于朝鲜铁路复旧任务基本完成,经中朝双方商定,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于1954年3月1日撤销。

铁道兵第2师至12月底先后共完成了京义、平元、平德、满浦等9条线路的48项复旧工程,第9师曾派4个连支援,完成任务后,铁道兵第2师于1954年9月和1955年1月,先后全部回国。

根据中朝两国政府《关于停战后援助朝鲜铁路恢复和发展的议定书》,中国在1954年内帮助朝鲜新建西平壤、定州、高原三个机务段,每个机务段工程包括车库、附属房屋、给水、铁路股道、转车盘、水暖、电力等设施共20余项。

中央军委和志愿军司令部决定该项工程由铁道工程第9师完成,1954年8月,西平壤、定州、高原机务段的新建工程全面开工,到1955年1月新建工程全部竣工。

志愿军铁道工程第9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工程,从设计到全部竣工,一切均由中国方面负责,工程费用合计人民币600万元。

第9师完成任务后,除留下3个连队继续完成大宁江桥两个桥墩的加固任务外,其他部队和机关于1955年2月回国,留下的3个连队完成任务后于5月回国。

至此,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圆满完成了帮助朝鲜人民进行铁路复旧和新建全部任务,并全部撤出朝鲜回国,1955年9月25日,志愿军铁道兵指挥部撤销。

志愿军工兵部队在朝鲜停战以后,继续以战斗姿态,积极帮助朝鲜人民修复公路、桥梁和重要城市的重建工作。

驻守在公路沿线的工兵部队,及时填平弹坑、排除定时炸弹,迅速修复被毁的路基,加修防洪排水设施,全面整修公路,保证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都能顺利通车,驻守在各个渡口的工兵部队,在与洪水搏斗的同时,积极修复被敌人严重破坏的桥梁。

安州清川江公路大桥,长1200余米,朝鲜停战时该桥已千疮百孔,中间跨度最长的两孔钢筋混凝土桥面,斜插江中,桥墩也被炸飞了半截。

志愿军工兵第14团1个连协同朝鲜人民军工兵的一个中队,顶烈日,战洪水,团结奋战,于停战后40天,即1953年9月7日,全部修复通车。

在停战后的1个月时间内,志愿军工兵部队新架永久性桥梁32座,修复永久性桥梁18座,整修公路176公里。

1954年夏天,他们又协同朝鲜人民军工兵部队新架桥梁10座,修补桥梁10余座,这些桥梁的及时通车,对朝鲜城乡经济的恢复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志愿军还以大量人力参加了平壤、咸兴、元山、新义州等城市的重建工作,其中工兵第12团承担重建成平壤的任务最为艰巨。

平壤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战争中遭到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破坏严重,全市没有剩下一座完整的建筑物。

平壤市建设规划委员会根据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志愿军工兵第12团从1953年8月到12月底,架设沟通东西平壤的大同江人道桥1座,新建大城、江南两个窑厂的两座烧成炉,制作850栋民房屋,修复5栋工人宿舍大楼、内阁事务局大楼和外务省、贸易省大楼并新建部分职工住房,为第二年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志愿军工兵第12团在朝鲜国家建设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和朝鲜人民军工兵部队、平壤市民一起,积极参加了平壤市的重建工作,为建设繁荣美丽的平壤贡献一切力量。

当时施工条件很差,困难重重,没有住房,他们就将一些残垣断壁,稍事修整栖身,施工工具、器材缺乏,他们便四处寻找炸弹残骸,以弹壳做原料,打制铁钉角铁、两爪钉等工具器材,工地上需要大量的碎石沙子,他们就到大同江里去捞,在河滩上建起砂石选料厂和建筑材料加工厂,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经过广大指战员的日夜奋战,工兵第12团按时或提前完成了任务,负责建设大同江人道桥的2个连,两岸对进,轮番突击,奋战56天,使这座长518.3米、宽9米的桥梁提前竣工。

与此同时,负责建设窑厂两座烧成炉的2个连,一边加紧劳动,一边钻研技术,很快将每人每天的砌砖数由200~300块,提高到1600~1700块,战士们每天都超额完成任务120%~150%,到10月份就完成了新建两座烧成炉的任务。

11月26日,两座窑厂的烧成炉全部点火,生产每天出窑60万块砖,保证了平壤市各重建工程用砖的需要。

平壤市人民政府特将其中一座烧成炉,命名为“志愿军号”,作为永久的纪念,在这期间,这个团担负建设的职工住房等其他各项工程也相继完工。

1954年,工兵第12团参加了一大批规模更大、技术要求更高的工程建设任务,主要有新建朝鲜内阁各省综合办公大楼、牡丹峰艺术剧场,实验研究所大楼和革命遗族子弟学院、金策工业大学、人民经济大学等5所院校的校舍、3座工厂的厂房、1座仓库的库房,修复平壤市综合医院和大同江公路铁桥。

大通江公路铁桥连接平壤市的中区和东区,是驼背式钢架桥,长620米,宽12.32米,距水面高10米,由14孔钢架连接而成,是平壤市最重要的大桥,战争期间,有4孔钢架被美军飞机炸毁在江心,其他各孔也是弹痕累累。

担负修复任务的志愿军工兵第12团1营于1953年12月份开工后,在寒冬季节破开冰层,潜入五六米深的水中勘察桥墩,清除废墟,将炸落桥中的钢梁卸开,打捞上岸。

在水中作业的指战员手脚和脸都冻裂了口,仍毫不懈怠,经一个月的奋战,即从江中打捞出钢材936吨。

1954年2月,朝鲜方面为加强施工力量,抽调一支朝鲜人民军的工兵部队来到工地,在施工中,中朝军队两支工兵部队,并肩作战,亲密无间。

志愿军工兵12团1营的指战员遇到技术难关,便虚心向朝鲜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国援朝的工人师傅请教,边学边干,提高了功效,节省了材料,全营与朝鲜人民军工兵部队和中国援朝工程大队一起,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大桥的修复任务,节省了6万个人工和价值3200多万元朝鲜币的资材。

1954年6月30日,大通江公路铁桥剪彩通车,7月13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斗峰亲临第12团驻地给在修复大桥中立功的126名干部战士和九名援朝工人授勋。

在修复大通江公路铁桥的同时,志愿军工兵第12团参加修复的平壤市综合医院和新建平阳市最雄伟庄严的朝鲜内阁各省综合办公大楼,均提前竣工。此外,与中国援朝工人一起精心建造的牡丹峰剧场,金碧辉煌,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闪耀在大同江畔,被朝鲜人民称誉为“中朝友谊的结晶”。

从1953年8月14日至1955年,10月志愿军工兵第12团在重建平壤中,共新建和修复了38项较大工程,修建完成各种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8年间,主要是战后的5年多时间里,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412间,恢复和新建大小桥梁4263座,修建堤坝4096条,全程约430公里,修建大小水渠2295条,全长1218公里,运输粮食物资6.3万多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