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心学良知”敬绪愚解

 正大康地陆敬绪 2022-08-26 发布于安徽
        王阳明把读书学圣贤当作人生第一等事,早年博览群经,泛滥于辞章,出入佛老,得罪权宦刘瑾后,贬居龙场,居夷处困,龙场开悟后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此“圣人之道”即是“良知”,阳明言其“良知固彻天彻地”,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晚年更是回顾说:“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来,便已不出此意”。 

       故:欲读懂阳明心学,必须先向“良知”讨个分晓?“良知”是阳明心学之纲!“良知”是阳明心学之基石!只有理解“良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可以顺势理解“致良知”!
      特别提醒:阳明是开悟之人(龙场始悟),此开悟非今众人理解的知识或心得之悟,而是类似佛祖开悟,是认识质的升华,不同于常规认知模式!

         阳明述“良知”之涵义颇多!现摘录部分如下:                                                                       
          1)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昭灵不昧者,此至善之发现,乃明德之本体,即所谓良知也!                           2)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良知也!                                                     
          3)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明,即良知也!                                                         
      上述是“良知”之体综述。
     
         阳明心学也有对“良知”体的描述。
            摘录如下:
               良知之体,皎如明镜,掠无纤尘。(阳明临终遗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很多书解释这句话,基本都解释错了。陆敬绪理解为:“圣人之道,我性自足,我很幸运,龙场后开悟后了,证悟到了圣人之体,就是佛家的佛心、本来面目,良知之体,皎如明镜,心体光明,还有什么比得圣人之道,更重要呢?”
               良知之体,本自宁静。
               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个真诚恻坦,便是他主体。
       
 
         六祖慧能讲“定慧为本”,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阳明谈“”良知之体、用”也有类似的论述,
           摘录如下:                           
         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郭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所具同者也,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者也,有事无事,可以言动静,而良知无分于有事无事也。寂然、感通,可以言动静,而良知无分于寂然、感通也。动静者所遇者时,而心之本体固无分于动静也!
        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此知如何捉摸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致良知,阳明说:
        云致良知者,非若后儒所谓充广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

       证悟有成学者庞鹤鸣教授说:阳明所主之致良知,当有两层含义(我个人浅概述老师的话,理解有可能比较肤浅)
          第一层:就未悟者(心体开悟者)言。是致孩童既有之良知,此属道德良知。
          第二层:开悟者,开悟良知之事用”(灵觉之知的事用)。
        第二层的含义,更为重要。王阳明说:
             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臂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沉溺之患也。良知在我,操得其要,臂之舟之得舵,虽惊巨浪颠沛不无尚犹得免于倾覆者也!
           
          王阳明立德、立言、立功。功主要是军功。阳明之擒朱宸濠,虽系仓促举义,能处处 神机灵变,指挥若定,安危无动于心,”自起兵至破贼,曾不旬日”,震惊全国叛乱得以平息。而后之江斌迫害,张忠、许泰之阴谋诬陷更是危机四起,稍有差池,必遭杀身之害。阳明皆能化之、处之。
     
这种在危机关头,能及时做出抉择之智慧,绝非道德良知所能胜任。
   
      这种良知之用,盖是陆王心学无穷魅力之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