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问我答 | 翻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译品译味 2022-08-26 发布于上海

翻译学习书单
和【
翻译必备手册

对翻译专业感兴趣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相比其他专业出身又具备语言能力的人,翻译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本期你问我答,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翻译专业出身的人在文字运用和文本理解上能力突出,但在一些专业领域难以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相比之下,许多其他专业毕业的人既熟知本专业知识,又拥有较高双语水平,也能做好翻译,那么翻译专业的优势何在?

在提问者看来,做好翻译=双语能力+专业知识。但其实这是一个重大误区。

首先,双语好≠会翻译。诚然,扎实的双语功底是翻译的基石,但精通两种语言的人就一定能完全掌握翻译之道吗?答案是否定的。

就在昨天,团队的Linda老师在项目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即使是英语母语者,审校译文时仍可能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忽视语言背后的文化意涵等。想要修改到位,还得靠专业译审凭借扎实的翻译功底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来把关。

语言能力不等于翻译能力(点击蓝字学习更多案例),认识到这一点是做好翻译的前提。

其次,专业知识有时也可能干扰翻译。我们来看一个翻译小案例。

【原文】

A and B partner with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to support manta ray conservation

【初译】

A与B携手保护国际基金会,共同支持蝠鲼保护事业

【改译】

A与B携手保护国际基金会,共同支持保护“魔鬼鱼”

原文出自面向大众的科普文章,其中manta ray的学名为蝠鲼,俗称魔鬼鱼。如果是海洋领域专业人士来做翻译,大概率不会觉得“蝠鲼”一词有什么问题。

但是成熟的译者翻译时,却会将目标受众铭记心头,将其处理为更广为人知的“魔鬼鱼”,从而达到原文的科普目的。

由上述分析可见,具备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也未必能做好翻译,中间缺的正是翻译专业所培养的翻译能力,也是翻译专业的竞争优势。

具体来说,狭义上的翻译能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核心的思维层面,也就是译品译味公众号一直在谈的翻译理念

比如,翻译时有没有考虑到语境受众,译文的逻辑是否出现问题等等。

翻译理念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需要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其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体会,直至将这种理念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公众号一直发布的翻译案例和推出的翻译理念课,就是为了帮助大家锤炼这方面的思维。

除了思维层面,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训练也是翻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比如项目管理。假设有个论文翻译项目,十天要翻完十万字。随便一个英语好、会专业知识的人,就能接下这个项目吗?拿到稿子埋头翻译,然后直接交稿,就算完成任务了吗?不是的。

它可能涉及到翻译团队招募、风格指南制定、项目进度把控、翻译质量监测等等。

为了提高效率,可能还需要用到“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这些都是翻译专业接受训练的范畴。

再回到最开头的提问。的确,翻译专业出身的人无法对所有领域的知识做到精通,但知识不会可以学,受过专业训练的译者即便遇到陌生的专业领域也能迅速上手(点击蓝字了解译者如何熟悉陌生领域

而独立于语言能力、各领域知识之外,以翻译理念为核心的翻译能力,才是翻译专业毕业生区别于其他人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你问我答”栏目就到这里啦。大家对翻译人的核心竞争力什么疑问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让我们下周五再相聚“你问我答”栏目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