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中晁盖之死新探

 A松毛岭634高地 2022-08-27 发布于山东

■《水浒传》中晁盖之死新探


一、晁盖与宋江的矛盾

晁盖原是东溪村的保正,为人仗义疏财,好结交天下好汉。《水浒传》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里就说晁盖“江湖都闻他名字”。因此,赤发鬼刘唐、石碣村的阮家三兄弟、云游四海的公孙胜会选择投奔他,和他结为兄弟。和晁盖一样,宋江也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同样也爱结交江湖好汉,原本是郓城县押司的他,也得到了江湖上众多好汉的仰慕。《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说宋江“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里的石勇就说,除了柴进与宋江,就是大宋皇帝,他也不让。可见,宋江的名声并不输于晁盖。

这两位被江湖好汉仰慕的义士,私交也十分不错,所以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事发之后,宋江冒着极大的危险,通知晁盖等赶快逃离,否则,恐怕晁盖等会成为官府的阶下囚,就不会有后面在梁山泊啸聚山林的故事。因此,当宋江因误题反诗,被官府判了斩刑之后,是晁盖率领梁山众好汉,救得宋江上山,让宋江成了梁山泊的二当家。

毋庸置疑,晁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贪恋权位。宋江刚上梁山,晁盖有感于宋江的救命之恩,就想把寨主之位让与宋江,但由于宋江初上梁山,地位未稳,故而婉言谢绝,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从表面上看,梁山泊的势力得到了壮大,然而,宋江与晁盖的矛盾却也渐渐地埋下了伏笔。

宋江与晁盖之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对晁盖的架空上,这在学界已经多有认同。首先从攻打祝家庄一事来看,宋江接过了军事指挥权,率领众好汉进攻三次攻打祝家庄,获得了无数钱粮,打出了梁山泊的名声,之后的高唐州救柴进,宋江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轻动?”就将晁盖留在了梁山,他自己继续接过军事指挥权,成为柴大官人的实际救命恩人,而之后的大破呼延灼、打青州救孔明、降服芒砀山樊瑞等,皆是宋江的军事指挥所致,至于晁盖,则因为是“山寨之主”,只能坐守梁山中军大帐。

这样一来,由于宋江频频率领众弟兄下山作战,胜利的结果不仅扩大了他在梁山众好汉内部的影响,也让他在江湖上的名聲盖过了晁盖,以至于后面投奔梁山的好汉,只知道梁山上有一个宋大王,却不曾提出对晁天王的仰慕。长此以往,尽管晁盖本人不贪恋权位,但是性格直爽的他决不能忍受自己被边缘化。因此,在之后听说曾头市对梁山泊的挑衅之后,晁盖终于忍不住了,他点起二十个头领随他下山攻打曾头市。晁盖的愤怒,与其说是曾头市的挑衅所致,倒不如说是长期以来被边缘化的结果,如果攻打曾头市成功,晁盖也许会扳回自己昔日晁天王的地位。

因此,晁盖与宋江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地位之争。

二、杀死晁盖的凶手

从《水浒传》的讲述来看,杀死晁盖的凶手应该是曾头市的武术教师史文恭,因为当时射死晁盖的箭上有“史文恭”三个字,而且之后宋江攻打曾头市,就是为了给晁盖报仇。但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首先,施耐庵并没有在《水浒传》里写是史文恭直接射杀了晁盖;其次,史文恭武艺高强,二十余回合能打败宋江的爱将秦明,不可能使用如此卑劣的手法来对付晁盖;再次,晁盖中箭后,主张退兵的林冲遭到了呼延灼的反对,要等宋江的命令。回梁山后,宋江也没有请名医医治晁盖;最后,晁盖的遗言并不是让宋江做山寨之主,而是“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以上几点确实有其道理,但是笔者再继续仔细阅读小说发现,史文恭确实极有可能是凶手。首先,在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中就有“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冽冽,虚空中一人,当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马便回,东西南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的描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因果报应的观点屡见不鲜,史文恭被晁盖的阴魂缠住,从侧面也反映出史文恭是杀死晁盖的凶手。

另外,难道武艺高强的人就不能使用计策吗?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忠义化身的关云长同样也会在作战中使用拖刀计,难道史文恭就不能在作战中用计吗?且看看晁盖是如何中箭的,是法华寺的和尚到晁盖帐中诱骗晁盖,致使晁盖中计,在混战中被箭射伤。法华寺的和尚为什么会去诱骗晁盖,原因只有一个:受到了曾头市的指示,自然史文恭是脱不了干系的。

至于射伤晁盖的药箭上,史文恭是否有必要刻其名字在箭上,答案自然是有必要的。因为在《水浒传》中,许多江湖好汉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名气,如武松,因打虎而名扬天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也为江湖好汉所赞叹。史文恭同样也不例外,看看当时曾头市的童谣:“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也许有反对者会说,这首童谣很有可能是戴宗编的,因为戴宗是宋江的心腹。可是反问一下,晁盖早已被宋江架空,宋江会同意晁盖这么做吗,别忘了,晁盖下山,是点了二十个头领,其中不少是晁盖的心腹,一旦晁盖得了胜仗,就不利于宋江对晁盖的架空,因此,宋江是不希望晁盖出战的。这样一来,如果射杀了晁盖,无疑会使得史文恭名气大振,况且,晁盖是在夜战中受的埋伏,怎么才能证明是自己射杀的晁盖,在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此外,晁盖中箭后,已经被护送回梁山去了,退兵与否对晁盖的性命而言,关系并不大。且回梁山后,宋江不为他请名医治疗是因当时梁山并无名医,神医安道全是晁盖死后才上的梁山。晁盖中的是药箭,送回梁山后,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自然会因为伤重而亡。

晁盖的遗言,“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只能说,临终前的晁盖不愿意让宋江当上梁山寨主,但这不能与宋江害死晁盖画上等号。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在晁盖临终之前,他的床前不只有宋江,还有众好汉,其中不乏晁盖的心腹三阮等。如果真是宋江害死了晁盖,晁盖完全可以在这些人面前揭露宋江的阴谋,须知晁盖的性格是直爽的,并非懦弱之徒。

因此,并不是宋江害死了晁盖,而是曾头市之战让晁盖命丧黄泉,并且,晁盖死后,无论是临时山寨之主,还是活捉了史文恭以后,包括昔日晁盖心腹在内的梁山好汉皆力主宋江担任山寨之主,这也从侧面表明,并不是宋江害死了晁盖。

三、结语

尽管晁盖与宋江之间存在矛盾,但宋江不过是架空晁盖而已,并没有害死晁盖的理由。虽然之后的梁山大权掌握在宋江手中,让晁盖这个山寨之主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但是,宋江能够团结广大梁山好汉,靠的就是“忠义”二字,若真是宋江害死了晁盖,自然违背忠义精神,则不可能聚得一百零八好汉,也正是宋江的忠义精神,即使与不少好汉在要不要招安上面存在着分歧,但是并没有造成梁山好汉内部的分裂。再则,晁盖本人虽然与宋江存在着地位之争的矛盾,但是晁盖本人在担任梁山寨主期间,并无过错,因此,对宋江而言,害死晁盖,没有必要,只需要架空即可。或许由于晁盖的心机不如宋江,最终迫使他自己踏上曾头市的战场,在史文恭的毒箭下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诚然,托塔天王晁盖是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是梁山泊鼎盛时期的开创者,是一百单八将中金圣叹所言的“其提纲挈领之人也”。但是,除去这些头衔,他更像是一个误闯梁山的孩童。

说晁盖像孩童,是因为他的赤子之心。他的一颗心如童心般纯真不伪、本色自然。他本着赤子之心,敞开胸怀去接纳、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好汉,就如《水浒传》中对他的描述:“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而这一点最具体地体现在他对赤发鬼刘唐的帮助中。在这一事件里,只因为刘唐说了自己是来寻晁保正的,晁盖便二话不说地救下了这个被押解着的素昧平生的犯人,这是何等的魄力与慷慨!但是在梁山泊,这份助人的热心并不一定被珍视。当晁盖听闻宋江因为吟反诗而被监禁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便要起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最后也确实带领众好汉,连夜下山,去江州劫了法场。然而,当晁盖在曾头市,面中史文恭毒箭,生命危在旦夕时,宋江派去探听消息以给予及时帮助的戴宗并没出现,站在宋江一方的“新头领”呼延灼也纹丝不动,只道声:“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最后将晁盖送回山寨的也只是那几个站在晁盖一方的“旧头领”。虽说宋江在生辰纲一事上曾“私放晁天王”,但不难发现,宋江的“私放”并不会给他带来多少损失,反而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如作家吴闲云在《黑水浒》中所言那般:“无论宋江报不报信,晁盖逃走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假如宋江不去通风报信,那么,接着,必然就是时文彬县令安排朱仝、雷横这两个刑侦队长去抓晁盖。”朱仝、雷横与晁盖的交情都不浅,按文中的说法,都是有意放晁盖走的。这样看来,宋江的报信就显得无关紧要了,甚至有一点“多此一举”的意味。同时,吴闲云认为:“这样,宋江可以在江湖上轻易获得'讲义气的好名声,并且还有望因为'义气而分到'生辰纲赃物的十分之一的巨款!”这样看来,宋江虽说“救”过晁盖,他彼时彼刻的心却不能称之为赤子之心。如若晁盖在宋江受困于江州时不施予援手,让宋江枉死江州,他便铲除了一个梁山泊寨主之位的竞争对手,甚至还可能由此避免了曾头市悲剧。但如果这样做了,晁盖也就不是晁盖了。除此之外,晁盖也本着赤子之心,去爱护无辜的平民百姓。晁盖“梁山小夺泊”成为梁山泊第二任寨主之初,迫于“正没金帛使用”,让三阮与刘唐下山剪径时,会加上一句:“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晁盖尊重无辜百姓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他的这份体恤民生的心情不易被梁山好汉理解,他的这份赤子之心容易被抛掷。当晁盖细问杨雄、石秀踪迹,得知他们偷了祝家店里的报晓鸡,并且放火烧了店屋时,他大怒,喝道:“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他给出斩杀杨雄、石秀的理由是“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而杨雄、石秀的行为着实给梁山泊丢脸了,当斩。可是其他梁山好汉此时此刻的反应却都是极力劝阻晁盖。在这样的情况下,晁盖只能免了这二人。笔者想此时晁盖的内心一定是委屈的。

说晁盖像孩童,是因为他的心智比不得其他梁山好汉成熟。心智,简而言之,就是心理和智能。从心理层面来看,晁盖遇事总容易慌张。当公孙胜起初求见晁盖不得,发怒打倒十来个庄客时,“晁盖听得,吃了一惊,慌忙起身”。尚在抓捕劫取生辰纲犯人时期,当庄客报说宋押司独自一人一马而来,急见晁盖时,晁盖“慌忙出来迎接”。当众人在商议投奔梁山泊之时,几个打鱼人的一句“军官人马飞奔村里来也”就使得晁盖方寸大乱,起身叫道:“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到了梁山泊,王伦出关迎接晁盖一行人时,晁盖“慌忙施礼”……晁盖像这样遇事“慌忙”、手足无措的例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直至他在曾头市中箭都还在频频发生。相对而言,其他梁山好汉却少有如此“慌忙”的时候。可见,晁盖的心理素质还比不得众好汉那般成熟稳重。再从智能层面来看,还是以上述杨雄、石秀在祝家庄偷鸡烧店事件为例,晁盖对待此二人的态度是不经大脑的直接呵斥的方式,并强烈要求斩杀二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杨雄、石秀生生推向了宋江的阵营,使本来就人多势众的宋江阵营更加壮大,使得自己的阵营更显势单力薄。但宋江则采取了一个较为“聪明”的办法,或者说是十分有利于自己的办法,他极力劝住晁盖,尽力留住杨雄、石秀的性命,让自己做了一回“好人”,博取了杨雄、石秀的信任,有效地扩充自己这方的阵营。而晁盖对这场人才博弈却浑然不觉。不得不说,在梁山好汉中,特别是与同为头领的宋江相比,晁盖在智能层面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说晁盖像孩童,还因为他依赖于“家长”的管制,一旦脱离“家长”的监护,他就立马感到无所适从。这里的“家长”指的是他的好朋友兼军师智多星吴用。晁盖无论大事小事总要问一遍吴用,听取他的意见,而且基本上不管吴用说什么,他都会赞成、应和。当然吴用给出的意见大多是有用的。晁盖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意见,基本也不会出现什么大差错。可一旦吴用不在身旁,晁盖就会乱了分寸。像是在江州劫法场时,吴用没来,晁盖脑子一热,不曾考虑李逵“只拣人多处杀将去”,让背着宋江、戴宗的小喽哕只顾跟着李逵走,导致众人直奔江州岸上,无路可走,陷于缧绁。在曾头市的时候也是如此,吴用不在身旁,晁盖便听信了两个形迹可疑的和尚的话,导致最后中计,不幸丧命。若细究起来,晁盖如此依赖吴用的原因可能正是在于他自己所言的“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卤”。晁盖才学不够、武学不精,为立足于东溪村、梁山泊,只能无条件信任自幼就相识的足智多谋的吴用。可是过于依赖吴用就容易被架空权力,吴用从而成为真正的决策人、掌权人,不管是在东溪村还是梁山泊。自此晁盖的身家性命就被掌握在吴用的手里。吴用可以选择帮助晁盖,也可以选择打击晁盖,甚至是毁了晁盖。晁盖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件“智取生辰纲”正是因为有了吴用的计策才能最终达成。而晁盖在江州陷于缧绁、在曾头市中箭,却也是因为吴用选择了不下山帮助晁盖。

话说,正是在吴用的怂恿之下,晁盖才上了梁山的。对于“孩童”晁盖来说,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从王伦到晁盖再到宋江远去的梁山幸福时光

《水浒传》里的梁山,是一个存在于虚拟空间的地方。

梁山的山势险峻,山里却开阔得可以驻扎十万人马。山下的梁山泊,据说周长有八百里,这当然是个比喻性的说法,和《西游记》里八百里通天河、八百里火焰山属于同一性质。历史上的梁山泊最大的时候也没这么大: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也不过周长360多公里而已,但不管怎么说,梁山泊是非常浩瀚的水面,毫无疑问。

学者考镜《水浒》故事的源流,有人注意到梁山曾被描述为太行山的一部分,又有人认为《水浒》故事是以洞庭湖钟相、杨么起义为原型写的。综合起来,把梁山想象为一个太行山的山势结合着洞庭湖的水面的地方,就大致符合小说的描写了。

设想一下,王伦时代,三个没什么本事的头领,带领着几百小喽啰,梁山上的日子其实还蛮好过的。

智多星吴用忽悠阮氏三雄加入劫生辰纲的团队,那番对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阮小五说,王伦一伙霸占了梁山泊深水区,其实也就是垄断了十四五斤的金色大鲤鱼的捕捞权。而郓城县的大户人家,要办体面的宴席,购买这种大鲤鱼,是不惜花大价钱的。所以只此一项,经济收入就很可观。因此梁山的强盗就可以“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紬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

而那个时代,也不见官军去讨伐梁山。想想也很合理,梁山山势易守难攻,八百里水泊又都是芦苇荡,“若不得大队官军,舟船人马谁敢去那里捕捉贼人!”

而众所周知,大宋的官军,要组织起来是很难的。大量军人实际上成了大小官吏的仆役,他们的能力,也是按照仆役的标准培训的,所谓“既到军门,惟以番直随从,服事手艺为业”。即使不如此,完全缺乏军事训练,而且日常可能分散在各处维持治安。后来事实证明,晁盖劫了生辰纲,济州府官员在自己官位难保极度焦虑的情况下,要凑齐五百人,也很费事。

既然王伦他们也只是欺压一下周围渔民,打劫一下过往客商,并不攻打州城府县,济州府的官员显然认为,那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地方兵力根本不管用,若是上报朝廷请求大军征剿,则会被认为小题大做。总而言之,认真对待梁山问题,对自己的仕途毫无好处,相反揣着明白装糊涂,等调任到其它地方,也就不干自己的事了。

所以王伦他们在梁山上,物质生活水平不低,又不用担心朝廷剿匪,简直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也因此,王伦不愿意接纳林冲在前,拒绝晁盖一伙在后,也很好理解。这些人一来能耐比他大得多,二来林冲得罪了高太尉,晁盖得罪的是蔡太师,这样的人在山上,注定早晚会引起朝廷的关注,于是梁山就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但问题是,梁山的地理条件既然被小说家设计得如此优越,那简直是天然的造反圣地,怎么能容得下王伦辈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呢?

于是,王伦升级为晁盖,晁盖升级为宋江。八百里水泊大浪淘沙,有野心有魄力有能力的大强盗,最终会在竞争中胜出。而朝廷征剿梁山的兵力,也不得不由呼延灼的一万人,关胜的一万五千人,升格为童贯统帅的大军十万人,高俅指挥十节度使联军总计十三万人。——耗费钱粮不知凡几,而付出这么大代价,梁山仍然没有打下来,最后还是不得不采取招安策略。

其实,王伦时代的梁山直接危害虽然不大,但注定将引起连锁反应,是很明显的事。第一,那时还是渔民的阮家兄弟抱怨过,因为梁山不许他们打鱼,他们的生活水平大为下降,等下降到活不下去了,自然就会上梁山了;第二,这些没什么本事的靠上梁山过上了好日子,显然也就是告诉大家,当强盗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也因此阮小七才会说:“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若能彀见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

如果能够早点下狠心,王伦时代就花点代价把梁山平定了,也许就没有后来的事了。只可惜即使在《水浒传》这样的虚构故事里,也是没有如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