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中的“生产队”和“分田到户”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22-08-27 发布于上海

人民公社时期,村子叫生产队或生产大队,那个时候是集体经济,土地主要为生产队集体管理,但每家按人数分有少量的自留地。集体土地主要是大田作物,自留地则是瓜果蔬菜的种植。

经过多年的完善和积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经济是逐年壮大的,生产队从人拉肩挑马车牛犁,到农业机械和机具的快速发展,还有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种子化肥农药和种植技术与品质的大幅提升,规模化体系化和粮食的产量在逐年提高,集体的实力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重要的是日渐成熟的精神激励和多劳多得的管理模式,成功地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习惯。集体主义思想一心为公的风气成为自觉行为,主导着村风的健康和谐。

我是生产队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上中学时的假期和休息日都是出工集体劳动,经常帮助记工算账分粮分肉,或参加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推广,还经常是早晚半夜起来到自留地浇水种菜。那时候的人们精神饱满干劲很足,相互间的关系诚挚自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分田到户”或称之为“家庭承包”的突然变化,让不少的人转不过弯来。看着多年辛苦累积的集体家产被分解,望着茫茫的连片农田被划分得七零八落,特别是生产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的质变,人们有些不理解不适应和不情愿,有的生产队是在行政干预下才解体的。

我那时在离家不远的天津当兵,在农村的妻子和孩子都分得了土地,我每年的麦收和秋收都要休假回家收种粮食,对当时农村的状况了解并深有感触。

“分田到户”激发了人们被抑制的私欲和个体追求,挖掘了农民的潜力和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粮食的产量,在农村的发展上是成功和需要的,但感觉到这只是阶段性的红利。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大国,从长远考虑,规模化和产业化才是发展的未来和方向。

这些年实际上农村一直都在进行着改革尝试,如“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公司加农户”等模式,是在试图解决“分田到户”中的发展问题,重新激活农村土地的活力,实现土地的更大价值和乡村的真正振兴。

难忘生产队时代,赞叹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深思熟虑和高瞻远瞩,也充满了对新时期发展的更多期待!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