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林总制定“围困长春”战术,罗帅罕见反对:饿死的是老百姓

 lixj1028 2022-08-27 发布于天津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151期。解放战争打到1948年4月,军事局面被动的东北国民党军,已经龟缩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几个主要城市和据点,而东北野战军此时已经壮大到9个纵队,在兵力上对敌人占据优势。林帅结合形势,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练好兵,打长春。而练兵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则是野战军政委罗荣桓。

文章图片2

由于东北我军主要集中在北满地区,而从地理位置上讲,长春比沈阳、锦州都更靠北,所以就近打长春貌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毛主席的战略高度要高于林总,在林总提出打长春的计划之前,主席便多次发电报明示暗示,让东北局的主要领导明白:“关门打狗”才是更有效、更合理的策略,大军应该沿铁路线南下优先解放锦州,不使东北的卫立煌集团数窜入关内,影响华北乃至其他地区的解放进程。

文章图片3

林总从红军时期开始,跟随主席近二十年时间,对于毛主席的战略意图和脾气性格是非常了解的。但林总生性稳重谨慎,打仗也是如此。锦州守军超过15万人,林帅迟迟下不了南进的决心,认为部队的攻城经验、后勤保障都将是严重的问题,因此他主张还是先打长春,循序渐进地解放东北全境。

文章图片4

然而5月中旬,东野用两个纵队的兵力对长春进行试探进攻后,发现长春的郑洞国兵团也十分顽固,不好对付。林帅认为不宜强攻,又提出了对长春进行“长围久困”的战术,指出东北国民党军互不联系,长春是孤城一座,围困一段时间蒋军自然全无士气,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文章图片5

但在东北局高层的讨论会上,罗帅很不赞成这种方式。他直言不讳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围困长春并不是什么高明之举。蒋军会饿死吗?敌人有空中优势,可以空投粮食弹药到城内,我们不可能完全限制住。如果要说挨饿,饿死的只是普通老百姓。这句话令林帅很不满,罗荣桓在会上提出的见解,明显与自己的既定打法相悖。

文章图片6

林帅由于个性较强,经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所以跟很多政治干部搞不好关系。罗帅从红四军时期,就几次奉命与林总合作,主席对他们的搭配是满意的,主要原因就是罗荣桓为人宽厚,能够协调好军政关系,他们才成了黄金搭档。不过这一次,罗荣桓却罕见地选择了针锋相对。显然,他对于围困长春的打法十分不认同,这不光与主席的战略意图相冲突,还会导致长春百姓的生活陷入困难之中。

文章图片7

罗政委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他接着补充:就算长春守敌因此而士气下降,变得更好对付,但整个卫立煌集团的几十万部队却有可能趁机撤到关内,我们将完不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罗荣桓的一番讲话有理有据,在场的干部大多支持罗帅。于是林总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围困长春郑洞国兵团的同时,确定东野主力部队南下锦州的计划。1948年7月2日,东北局给中央发电汇报了这一作战方案,中央表示满意。

文章图片8

如此一来,便有了后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第一战:辽沈战役,47万国民党军被围歼在东北地区。罗帅不仅仅是人们传统印象里的政工干部,实际上他在抗战后期主持过山东大局,打造出规模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发展了几十万部队。带兵打仗方面,罗帅的战略高度一点也不比林总低,眼光犀利独到。

文章图片9

解放战争期间,林帅的主要精力在于野战军作战方案的拟定和布置、负责谋划战术,很少管练兵、组织、后勤等事宜。罗帅则充分理解和支持林总,称这是“林总的重点主义”,自己默默把其他工作都挑了起来,安排得妥妥当当。

文章图片10

围绕东北几大城市的作战顺序问题,林帅和主席之间曾有过几次意见分歧和反复,一度令中央十分头痛,罗荣桓起到了极好的连接与沟通作用,促成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辽沈战役中的事实证明,长春郑洞国兵团是在锦州被攻破后,两个军才先后起义投诚的。没有锦州之战的威慑,长春之敌还可以坚持更久,罗荣桓先前在会议上的论断非常准确。及早解放锦州,对于长春的百姓是好事情。

文章图片11

1963年罗帅不幸因癌症早逝,毛主席痛悼这位军队元勋。给罗荣桓写的挽诗中,就有“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二句。深切悼念罗帅的同时,也是毛主席对于元帅往日功绩及相关事件的一种客观评断。

文章图片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