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亚婷 | 何以为性善——战国时变下的儒学生态及德性坚守 | 思想史研究

 xyzqdtsg 2022-08-27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孟子道性善,有深层复杂背景。孟子面临战国时变环境中诸家不信任人性及功利思潮所致时代道德危机这一时代课题,儒学德性底线深受冲击。而早期儒学对于人性问题立论不多,彼时倍受诟病,且以规范解决情欲问题的方式也暗含道德践履难行这一问题,处境十分被动。诸家基于性恶意识诉诸集权威慑及社会规范而无视道德本身,与早期儒者回应人性问题的无力境况,均暗示人性善恶问题与时代道德落实问题有深切关联。基于此,孟子以对性善的宣扬乃至强势规定探寻解决时代道德问题之新途,奠定了后世儒学道德践履及德性实有问题的基本方向。

图片

学界对于孟子性善论的研究,多围绕性有善、即心言性、善性本体等方面进行正向阐发,而忽视性善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问题指向。孟子道性善实有深层复杂背景,与当时的人性思想风潮及其所指向的道德图景息息相关。性善论乃为应对儒学被动处境及时代道德课题而提出,不明乎此,“性善”的真实意味究竟如何、何以成为后世儒学德性思想之内核,难以真正明晓。检溯性善论的思想背景尤其是人性论辩背景,是探究此问题的首要步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