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道”庄子:心与道(二)

 灵溪道人 2022-08-28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概括地讲,庄子主要论述了心的三种状态:

一是常心,或称为无心、真心、虚心等等,它描述了心的初始状态。虚静、纯粹、素朴是心的的本来状态,是最初状态,也是最和谐的状态,也可以称为未被污染或改造的清净状态。具体地讲,无思无虑、无知无识、无欲无情才是心的本来状态。

二是成心,或称为师心、有心、机心、蓬心等等,它描述了心的现实状态。思、知(智)、欲、情等等充实为心,虚心变成了实心,无心变成了有心,真心变成了妄心,净心变成了染心。这种变化成就了自我的存在,但却迷失了真我,从此世人沉沦在自我深井里不可挣脱。

三是游心,它描述了心的理想状态,也是修心的圆满状态,达到心与道合的境界,从而逍遥自在,无所不适。心斋、坐忘是实现游心的方法,清除心里的障碍,把成心清空,重新回归到心的本来状态,这就是解脱,就是悬解。

文章图片2

解脱,要从困境说起。这就是成心,就是成形固化了的心,心里装有了许多具体实在的东西,并且“执而不化”,这就像在心里筑起了一道道墙,把无边无垠的世界人为分隔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天地。

在心中,人们用知识与价值等筑成了形形色色的心墙,把外与内分开,把此与彼分开,把是与非分开,把善与恶分开,把美与丑分开……重重心墙把自然世界间隔成了一个自我的世界,但人们却迷失在了自己筑起的迷宫里面,找不到了人生的出口。

墙,倒了便是门。没有门,就没有出口。没有出口,我们就会感到悲观与绝望。成心就是筑起的心墙,囿于己见,执著自我,把自己囚禁在观念的牢笼里。

“无己”、“丧我”、“心斋”、“坐忘”等,就是要把重重心墙推倒,恢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一览无余,无滞无碍,极目千里,这就是“朝彻”。

文章图片3

心墙没倒之前,人们看不到生命出口的方向,处于一种“无明”或迷失的状态。破除成见,把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心里的一切全部清空,把重重心墙推倒了,也就没有了阻隔,与天地万物相通为一个整体,此时,你才发现了一个真实的自然自在的自己。

心墙是牢固的,全部推倒很难,那么就推倒一小片,开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重生的心灵之门,通过这个门,我们的心可以放放风,看看真实的世界,自然就会逃离世俗远一些。

离世俗远一点,浑浊的心就会慢慢沉静下来,心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照清世界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而执著,烦忧而困顿。

文章图片4

破除成心,消融自我是古今贤圣寻求解脱的必然选择。庄子走的也是这条路,心斋、坐忘就是他的答案。

虚者,心斋也。心斋就是以道为心,以虚为体。虚心就是放空自己的内心,把知、欲、情等种种心理障碍清除,再把外在的俗、物、形等外在的东西忘掉,达到完全虚静的状态,我们的心才能包容应纳万物,游心于天地万物之一气,即回归万物初始的状态。

心斋就是无心,既不动心,也不用心,因顺万物,纯任自然。感官认知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不拘于此,感官总是攀附粘著万物,能不为声色等外境所惑,“心不动,万物皆不动,不动则不伤”,忘其耳目,六根清净,无欲无情,达到外化而内不化,境动而心不动,才能入心斋之门。

对外不仅不动心,更不要用心。心知或理性思维,对于自然是一种桎梏,对于真相是一种蒙蔽。不用心,就是排除知的干扰,无知无识,无思无虑,无智无谋,无成心机心。回归到“气”的状态,这样就不会为天地万物所滞,因顺万物,顺其自然,游心于天地之间与六合之外,无拘无束,逍遥自适。这就是“乘物以游心”,“游心于德之和”。

文章图片5

品读《庄子》,你会发现“游”会常常跃进你的眼里与心里。比如“游无穷”、“游无何有之乡”、“游于无有者”、“游无朕”、“游逍遥之墟”、“浮游乎万物之祖”、“游心于物之初”、“游于广莫之国”等等。此外还有“虚己以游世”、“虚而遨游”等。

游是庄子思想中特有的一个概念,代表着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热心向往与执著追求。他的“游”多在“道”这个层次上展开,体现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根源性、无限性、整体性地把握,对开放人们的心灵,拓展精神空间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游心就是心的逍遥,就是心灵的自由活动,无论游于六极之外,还是九州之内,是 “上与造物者游”,游于物之初,还是下游乎世,都代表着精神的一种绝对自由。

文章图片6

其实,游心立于“乘物”而达于“德之和”,与道同游。道与物之间是无分际的,但在游心之前,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心从物(包括肉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功夫就是心斋与坐忘。

世人都因“成心”在,也就是心为物束缚了。我们最初接触而接触最多的就是物。“物物而物于物”,人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很容易成为物的奴隶。

物是化的,这是命,我们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安时处顺,这是自然的选择。顺任外物之化,而不是心随物化,保持心的独立与虚静,从逐物争利的现实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心灵在自由自适的状态下观照万物,“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才是游心的审美价值所在。

文章图片7

心斋是游心的前提,没有“致虚极”的功夫,也就实现不了“独与道游于广莫之国”的理想。虚其心,心灵才能从外物与世俗中解脱出来,才能跳出自我的“井底”。

内心完全虚空了,天地万物之间才能相通,不再为万物所阻隔与障碍,心灵才能自由活动,无所不适,任何冲突与对立都能化解于无形,随顺外物变化,而“哀乐不能入”,才能达到“和”的最高境界。虚而通,顺而和,才是游心的真实状态。

游心是得道者的境界。我们的心没有从物提升到道的境界,游心是做不到的。与物同游是随波逐流,不可自主,与道同游才是真正的自由,无所不适,逍遥自在。

涤除成心,离形去知,虚极静笃,同于大通,我们的心与道融合到一起,才能远离困惑烦恼恐惧痛苦的此岸,抵达觉悟快乐自由自在的彼岸,这才是我们求道悟道的意义所在。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