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错与误判] “主动脉搏动伪影”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忘仔忘仔 2022-08-28 发布于山西

主动脉搏动伪影

影像表现

主动搏动伪影是一种常易与钝性创伤性主动脉损伤(blunt traumatic aortic injuryBTAI)或主动夹层混淆的伪影。这种伪影常见于升主动脉,但也见于胸主动脉的其他部位,如主动脉峡部。高达92%的非心电门控CT扫描图像存在搏动伪影。在急诊科很难遇到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受累的钝性创伤性主动脉损伤病例,因为此类患者通常在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绝大多数搏动伪影位于主动脉左前份和右后份。伪影表现也可类似于主动脉夹层,详见病例43。重要的鉴别点是搏动伪影表现为可延伸至纵隔脂内的低密度线影,在同层面肺动脉主干及上腔静脉区域亦可见相似的假性内膜片征象(图1),多平面重组图像非常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帮助鉴别的征象还包括主动脉周围无血肿形成(疑似BTAI时)及邻近结构出现类似的管状或线状伪影(图2)。

近期研究发现,正常胸主动脉的管径、形状及长度在心动周期中存在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尤其见于血管壁弹性较好的年轻人。在非心电门控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中,胸主动脉轮廓及管径的生理性变化可能类似主动脉损伤。年轻人胸主动脉形态的平滑改变应与主动脉损伤相鉴别。

重点

未治疗的胸主动脉横断伤具有高致残率及病死率。仅有20%的急性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的存活时间超过l小时,大多数患者死于院前,因此BTAI是血管急症。把搏动伪影误诊为胸主动脉损伤将造成不必要的转院及治疗。

临床相关知识

钝性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源自高能量创伤,常见于高速车祸伤、高坠伤、机动车撞伤行人及挤压伤。这些创伤很少见于10岁以下儿童,几乎不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具特异性,不能作为排除BTAI的标准,事实上高达33%BTAI缺乏临床体征。钝性创伤几乎不会导致胸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搏动伪影和主动脉夹层的鉴别通常用半扫描重建、心电门控胸主动脉CTA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随访。

鉴别诊断

类似BTAI的搏动伪影需与以下相鉴别:壁内血肿、主动脉夹层和假性动脉瘤。

教学要点

主动脉搏动伪影是一种常见伪影,易与BTAI或主动脉夹层相混淆。与真性血管损伤鉴别时,可观察邻近肺动脉及上腔静脉是否存在假性内膜片。搏动伪影可呈线样或管样,延伸至纵隔脂或邻近结构。诊断困难时,可釆用心电门控CTA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予以鉴别。

Image

1 18岁男性,高速车祸伤。增强CT最大密度投影斜位重组图像显示,升主动脉搏动及其伪影的表现与钝性创伤性主动脉损伤类似(白箭头)。注意该伪影同样见于邻近的肺动脉及降主动脉近段(白箭)

Image

2 39岁男性,高速车祸伤。轴位增强CT显示升主动脉搏动伪影(白箭头)类似于BTAI的表现。搏动伪影呈线样低密度影并延伸至纵隔脂肪内(黑箭头)。注意该病例缺乏主动脉损伤的间接征象,如纵隔血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