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在广西34:另类视角解读南王冯云山,他的成功之路如何走?在桂平紫荆山的经历,是他内心升华的见证

 桂临塞上 2022-08-28 发布于宁夏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

  • 《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冯云山不仅是心理学高手,而且还是自学成才!

他有着丰富的“拜上帝教”教义理论,并且通过他的应用和实践,最后成功地笼络了一批“烧炭工”加入“拜上帝教”,成为中坚力量,最后领导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说他是太平天国的奠基者一点不为过!

1

要知道,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威廉·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而冯云山进入紫荆山宣传“拜上帝教”的时候,是公元1844年。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心理学这个学科,很难系统阐述冯云山的心路历程。

  • 心理学简单地来概括,主要说四个事情:

  • 描述发生的事情;

  • 解释发生的事情;

  •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 控制发生的事情。

这几天读了博·雅各布森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这本书,忽然间发现,它可以很好地解释和阐述冯云山的心路历程。

2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我们生活中特定的人性维度,侧重于让人看到对自己的反思,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

冯云山跟洪秀全从贵县赐谷村分手,他没有回老家,而是顺郁江而下,到达了桂平(当时叫浔州府)。他住在张永绣家,天天到大南门外码头边的浔阳楼上思考人生。

他在反思传教之路怎么这么难?是方向不对?

从家乡到贵县赐谷村,他们传教的对象都是一些身边人、农民,甚至是富农,虽然靠天吃饭生活艰难,但是还没有到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缺乏入教的动力和反抗的勇气。

古代的农民嘛,大多数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那种思想和觉悟,只是逆来顺受。

3

在可能的地方创造

--博·雅各布森

这句话简直就是为冯云山而写,更是冯云山的真实写照。

那来来往往的运炭船,来来回回往返装卸货的烧炭工,让冯云山在桂平城大南门外的浔阳楼上看到了传教的可能性。他开始关注金田紫荆山的那个群体。

一个庞大的群体,过着最底层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为“来人”,还同时要接受“土人”的排挤和当地地主的剥削。没有什么比发展他们入教更为重要的了。冯云山也同样是来自“来人”的老家,身份上注定他能很好融入到他们当中。

一切思想准备就绪,他觉得有必要深入紫荆山,这样的机会没理由错过。因为他从跟洪秀全踏上传教之路开始,就已经和科举考试之路完全断绝了,他要一条道走到黑。

4

在必要的地方忍受

--博·雅各布森

冯云山从跟随洪秀全传教,到入紫荆山,再到最后把“拜上帝教”变为“拜上帝会”,这其实就是一个本我、自我和超我形成的过程。不得不说,冯云山的学习和自我转化能力相当强。

他来到紫荆山口的古林社,能够放下身段(他是秀才),脱了长袍,换上大褂,挽起裤脚,挂起簸箕,拿上夹子去捡牛粪,就是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艰难生活。

一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一边寻找进山的时机和靠近“烧炭工”们的机会。

5

活在此时此地,感受从容快乐的平静

--博·雅各布森

读着《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威叔甚至在怀疑,这本书是博·雅各布森以冯云山的心路历程和经历作为大纲来写的。

从公元1844年到公元1851年,冯云山就是生活在紫荆山中,越发从容,把“拜上帝会”发展成一个覆盖梧州、藤县、平南、武宣、桂平、贵县、博白、象州等地的组织。并且对抗着地主阶级的团练。

最为难得的是,他没有把自己吹嘘起来,而是把洪秀全推出来,加以神化,捧为神(也就是“拜上帝会”的精神领袖),说明他的内心是平静的,大公无私。

6

在太平天国阵营中,可能也就只有冯云山能有这么强大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了。他深得《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要义,虽然是开创太平天国的基石,但是,但面对杨秀清的上位,他甘于退居二线,宠辱不惊。

为了太平天国大计,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也是杨秀清忌惮和敬重的一个人,也是唯一的一个。杨秀清作为一个文盲但又是军事天才,挂东王印,统领全军,带领太平天国走向辉煌。

只可惜的是,冯云山在出桂之战中身殒王事,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死,也导致了再也没有制约杨秀清的人了。太平天国这艘巨舰也难逃倾覆的命运!

读《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不小心读到了冯云山的心路历程,这是幸也不幸?这本书应该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总结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