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秀瑛||散文||为了忘却的铁中

 乡音陇风 2022-08-28 发布于甘肃

       散 文 天 地

     为了忘却的铁中
      作者||陈秀瑛

时光老人打开了二零一八年珍贵的影集,中学学友的笑脸,绽放出一朵朵“勿忘我"花一一啊!又是四年岁月匆匆,又是四年光阴似箭!

率真可爱的一号符丽珍,圆圆的眼晴笑得象一弯月亮,淳朴而甜美;班长杨渭明的笑每每露出嘴角边那颗虎牙,调皮而可爱;高敏真诚的笑容和一排可爱的白牙是标志性的,令人终生难忘!辛勤的生活委员王秀荣的笑永远是和蔼可亲的;王惠琴,吴容新的笑,略显深沉,耐人寻味;邓筱玲的笑憔悴了些,白发象秋日天空一缕白云;百灵鸟焦宝风和马爱荣,看到她们的微笑,耳畔就会响起动听的歌声。王渝香的微笑总是矜持含蓄温文尔雅的,而候泰华却是豪放派的代表,笑得眼晴成了一条缝!陈春花的笑正如其名一一春风里的一朵迎春花,而王鲁萍的笑开心极了,似泪光点点!吕桂兰和吕秀英的笑会让人联想起朴实敦厚的美和天佑人康的吉祥!

啊!中学时代美好的十五位女性!我孩提时代的玩伴稚友同窗!你们的笑容沧桑而壮美,书写着满满的"夕阳无限好"!

古稀之年的你们无龙钟老态,如春风般温暖轻盈,如夏花般绚烂热情!

光阴荏苒,岁月悄逝!距二零一八年南峰聚会,整整四年过去了!这四年里,我们最亲近之物是"口罩",最惊悚难忘的大事是:

二零二零年爆发了席卷全球震惊中外的新冠肺炎疫情,阴霾至今未散;

二零二一年七月二十日郑州特大暴雨,平均每小时一个西湖的水倾泻进郑州;全国多地,水患频发;

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俄乌战争打响,至今战火未熄,欲演欲烈;

二零二二年之夏,炎热少雨,史无前例的高温酷暑久困不退;

极端天气十多事之秋!

然而一一祖国无恙,山河无恙,老同学无恙!何其欣慰!

老同学,我们相识相遇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一一清贫的岁月寒素而静好,艰苦的生活简约而华章!

老同学!每每忆及黄土高原偏僻一隅的蔡家坡铁中一一我们的母校,我常常问自己,母校究竟有什么呢,令人这般魂牵梦萦?依山而建的沧桑陈旧的教室吗?教室里破旧的课桌凳吗?宿舍里岁月磨砺的面目全非的高低床吗?校园中心不知那朝那代遗留下的古庙吗?飘荡在山坡上细长而孤零的小路?还是沟底淙淙歌唱的龙泉?……每每忆之,岁月沧凉洪荒之寒意扑面而至:除了艰苦就是寒素,除了简陋就是穷白,究竟为什么你我多少次回眸,久久绯徊回味,缱绻难忘呢?!

刘禹锡的《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铁中无仙,却名声斐然;铁中无龙,却从这里走出了多少"龙"一般的风云人物!铁中艰苦生活的磨砺石造就了"桃李

炎炎酷暑,烈日流火,情不自禁想到日夜潺潺流淌不息的铁中的龙泉一一
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饮之,食之,濯之,听之,它滋养我们生命,涤净我们心灵,锻造了我们的刚强一一有道是,世上饮料有千百种,唯有龙泉最纯净无污染;每每忆之,那种天然的甘甜淳厚仿佛又流淌齿间,滋润干涸的心田。

于是,又想起了铁中弯弯曲曲的小路,依山就势简陋的教室,虬枝盘曲婆娑多姿的龙爪槐,平坦宽阔的大操场,山坡上葱郁茂盛的松柏小林,山顶上那棵酷似公鸡的大树……。

每天,当公鸡树引吭高歌,松柏小林呼啸山风,布谷鸟的叫声将整个山谷唤醒,学校的起床号达达达地响彻天空;此刻,我们别梦依稀,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早操是潇洒帅气的潘少卿老师领操,有时爬山,从西坡上去,东坡下来。站在原边,路经公鸡树的身旁,南眺秦岭,终南太白历历在目,陇海铁路蜿蜒西东,蒸汽机车的白雾袅袅升腾……绿树围合的村庄仿佛听到了鸡犬相闻……。

早操过后是早饭。男同胞们每每抬大木桶稀饭三几人呼三喝四地前行,抬至教室门囗,生活委员王秀荣一勺勺给同学们打饭;几年来,男生抬了多少桶?王秀荣胳膊上上下下多少次?他们为同学热情服务付出了多少辛劳?这分热情和恩德令人真诚地感动!

上课铃声响了,老师站在门囗,这几分钟是课前唱歌的时间;记忆里我们唱过许多许多歌,是音乐老师的功劳,也展示了文艺委员焦宝凤的热情。日月易逝,岁月如风,留在记忆里的那首铁中校歌最动听:"八百里秦川一望无边,滚滚的渭河水,高高的终南山,南山下,渭水边,……"学友们动情地展开歌喉,那合声真是天籁之音,棒极了!数十年浮光掠影,岁月掠走了许多记忆,然而这一声唱却永远刻在骨子里了!

课堂上,每科老师都在认真"传道授业解惑",口若悬河,侃侃而谈,黑板上粉笔叽叽喳喳写个不停,一一寒窗下,学子们读书日渐增多,寻字千百度;自习课上,鸦雀无声地写啊画啊,俨然在描绘未来理想的丹青蓝图……。


记忆里,教过我们的老师有面容清瞿,目光深邃的冯中和老师,帅气的青年才俊俄语沈炯老师,教化学的张树岺老师,还有我们的班主任,教物理的马全德老师……,岁月无情,铁中的老师,许多已去往另一个世界了,然而莘莘学子仍深深地怀念他们。

自习课上,学习委员符丽珍和各科课代表象小老师:"交作业了!……"每每宏声亮嗓,殷切敦促,而后将一摞摞作业本送至教师办公室;第二天,又匆匆拿回发给同学,几年如一日,忘乎了时光。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一一作业本上老师红笔批复的对错号是我们知识的阶梯,亦是他们为同学服务功绩的积累和见证!

多年后,在西安西城的股票市场,我偶遇西工大数学系的何老师(女,不知名字),问及一号符丽珍的情况,我俩有了以下对话:
"你说符丽珍是你中学的同学?"
"是呀!她还好吗?"
"她是我们的支部书记,已是正教授了。"
"听说她业务能力挺强的。"
“是啊,很优秀!我们是望其项背!望其项背!"
……

铁中的操场大而辽阔,平坦如黄河的河面。在这里,我们操练,上体育课,开运动会,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心理大课堂。它,冬日披一身冬雪,白皑皑的,其他日,穿一装土黄,偎依山谷的怀抱,呼吸冬麦和青草的馨香,是同学们挚爱的一片热土。

每天晨起,耳畔总是跳动着几句歌词:"冬天我们不怕大雪飘飘,夏天里不怕,火热的太阳……"而后迅速穿衣起床,用龙泉水洗脸……,啊!龙泉使我们身体激灵清醒,每滴血液,每个毛孔都振奋起来。然后体育委员整队带队到操场。至今,潘少卿老师亲切的"豫音"和口号声仍迴响耳边,潘老师是"豫音",那般清晰,那般生动!怕是没齿难忘了!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们终于出笼了!操场上,同学们青葱的身影灵如脱兔,轻捷如骏,忘我地奔驰,尽情地放松:候泰华三步跨栏动作好棒!那灌栏的飞旋的兰球生动逼真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张耀华疾步如飞的短跑成绩屡破纪录……

铁中的大操场见证了我们天真烂漫的青葱岁月,友谊的歌声响彻校园:"白鸽在蓝天上展翅飞翔,宽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多少悠悠,几多岁月,这歌怕永远忘不掉了,它是那个年代我们珍贵友谊的见证。

就这样,光阴毎日里弹奏着枯燥无味又趣味无穷的乐章!每月一次的电影是我们的最盼;我们一起看“洪湖赤卫队",于是,"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呀,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的歌声响彻校园。我们议论纷纷:"咱们的大队辅导员杨桂芝老师长得多么象韩英!""是呀,简直太象太象了!……"于是每每见到杨老师,就肃然起敬!小小的我们是那样崇拜英雄!


后来,同学们太过喜欢洪湖赤卫队插曲,每每"曲不离口",于是有次校会上,方福智校长打趣道:"……有些同学周天(安徽方言,意思是"整天")浪打浪,……"哈哈哈一一我们笑得好开心。
我们的笑声逝远,方校长"周天"的安徽方言,风趣的调侃却永远刻在记忆里了。

记得"列宁在一九一八"上映后,男同胞们常常模仿列宁的挥手雄姿;列宁一手叉腰,一手高举,停在空中,铿锵之音宏亮自信,浑厚有力,他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岁月浩渺,唯有这句话掷地有声,与岁月永恒一一弗拉基米尔.列宁,俨然是一位预言家,他岂只预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加预言了从上世初至本世纪初,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

铁中弯弯曲曲的小路,春夏,青草萋萋,野花芬芳,秋冬,落叶枯黄,霜雪覆盖;沿着这条条小路,我们背煤扛粮,送春迎冬;风里雨里,踏着这条条泥泞,我们体验劳动的辛苦,生存的不易。

每个星期三下午,是我们的劳动时间。顺着龙泉指引的小路,我们飞奔下山,如出笼的小鸟,似乎两胁生出翅膀!一路之上,龙泉潺潺,松风呼啸一一寒窗苦读的枯燥,学习生活的辛苦一扫而光,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休整。龙泉斗折蛇行,小路曲曲弯弯,到了山下,龙泉淌进7O2厂旁苇碧荻白的蒹葭丛,我们与之挥手告别,直奔蔡家坡煤场和粮店。

返回负重而行,女同学一人背一脸盆煤,是小辛苦自不必说;男同学两人换背一袋面,五十斤重,自然是大辛苦。下山是轻松的,然而上山步步登高,步步不易,一步一身汗了。这时,同学之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和升华。……汗水就是这般淋漓尽致地挥洒,筋骨就是这样锤炼摔打!多少年来,铁中的厨房炊烟袅袅,小路上没有汽车车辙,洒下一路同学们背煤扛粮辛苦劳动自力更生的赞歌!
…………

走远了,走远了,它终于别我们而去,渐行渐远了……。
就是这样的蔡家坡铁中,在历史变迁的大潮中被宝鸡峡水库席卷而去,便不见了踪影!

前日,读了同学发来的文章巜走进书房沟》,跟随作者游记,追溯铁中历史时空变迁的足迹。一些熟悉的地名和山景在眼前跳跃,好不亲切:702,笔尖土柱,另孤村,野花,山泉,石阶,麦田,龙泉寺一一最后追溯至引渭河畔一块石碑,刻曰:书房沟一一原蔡家坡铁中遗址一一张洁故居。

岁月悠悠,就这样,偌大的蔡家坡铁中浓缩成一块不大的石碑,兀自茕茕孑立在人迹罕至的引渭河畔,与黄土为友,与时空相望,好不怅然!
别了,铁中,别了,铁中的背影!何处再寻你的足迹一一应该是在梦里!

此时,窗棂微曦,时光的微风轻拂岁月的华影,我再次深情呼唤你们的名字:丽珍,渭明,高敏,秀荣,惠琴,容新,筱玲,渝香,泰华,春花,鲁萍,桂兰,秀英,宝凤,爱荣和高三二班的全体男生,我孩提时的伙伴稚友同窗!料得年年相聚时,明月圆,桂馨香!

作者简介:姓名,陈秀瑛,网名,芳菲秀瑛。中学语文教师,喜欢文字。散文散见于"蓝天文苑""乡音陇风""当代精英文学"等刊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